- 年份
- 2024(13670)
- 2023(20277)
- 2022(17096)
- 2021(16145)
- 2020(13617)
- 2019(31296)
- 2018(30932)
- 2017(59521)
- 2016(32743)
- 2015(37136)
- 2014(37010)
- 2013(36332)
- 2012(33469)
- 2011(29824)
- 2010(30031)
- 2009(27738)
- 2008(27119)
- 2007(23969)
- 2006(20843)
- 2005(18407)
- 学科
- 济(129931)
- 经济(129780)
- 管理(92936)
- 业(87565)
- 企(72186)
- 企业(72186)
- 方法(60193)
- 数学(52065)
- 数学方法(51371)
- 财(38018)
- 农(37252)
- 中国(35365)
- 业经(29258)
- 学(28401)
- 地方(28184)
- 贸(25269)
- 贸易(25258)
- 制(25056)
- 易(24484)
- 农业(24263)
- 理论(22165)
- 务(21199)
- 财务(21105)
- 财务管理(21050)
- 和(20334)
- 企业财务(19861)
- 融(19655)
- 金融(19651)
- 银(19642)
- 银行(19579)
- 机构
- 大学(458871)
- 学院(458021)
- 济(179777)
- 管理(178096)
- 经济(175749)
- 理学(154085)
- 理学院(152365)
- 研究(152202)
- 管理学(149415)
- 管理学院(148597)
- 中国(113887)
- 京(98521)
- 科学(96010)
- 财(85782)
- 农(77453)
- 所(77019)
- 业大(70144)
- 研究所(70095)
- 中心(70058)
- 江(67914)
- 财经(66939)
- 北京(62069)
- 范(61155)
- 经(60724)
- 师范(60537)
- 农业(60516)
- 院(55214)
- 州(55081)
- 经济学(53901)
- 财经大学(49712)
- 基金
- 项目(312275)
- 科学(243909)
- 研究(227000)
- 基金(224480)
- 家(195774)
- 国家(194147)
- 科学基金(166144)
- 社会(141105)
- 社会科(133499)
- 社会科学(133462)
- 省(122849)
- 基金项目(118913)
- 自然(108801)
- 自然科(106252)
- 自然科学(106223)
- 教育(105537)
- 自然科学基金(104253)
- 划(103496)
- 编号(93880)
- 资助(92865)
- 成果(76257)
- 重点(70157)
- 部(68273)
- 发(66294)
- 课题(64837)
- 创(64271)
- 科研(60091)
- 创新(60011)
- 教育部(58337)
- 大学(58155)
- 期刊
- 济(196102)
- 经济(196102)
- 研究(132737)
- 中国(88630)
- 学报(75061)
- 农(70475)
- 财(67678)
- 科学(67194)
- 管理(63390)
- 大学(56550)
- 学学(52982)
- 教育(52478)
- 农业(48170)
- 技术(40597)
- 融(39186)
- 金融(39186)
- 业经(33452)
- 财经(32060)
- 经济研究(31655)
- 经(27420)
- 问题(26524)
- 业(25314)
- 图书(24395)
- 版(22467)
- 技术经济(21620)
- 理论(21279)
- 科技(21219)
- 商业(20888)
- 统计(20842)
- 贸(20739)
共检索到671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武艳华 张志华 房子琪
基于政社互动的视角,构建了"政府主导—居民互动"的分析框架,运用多案例比较的方法,选取南京市四个国际化社区作为案例,探索不同类型国际化社区协商治理的模式。结果显示:国际化社区协商治理的模式有政府赋权型协商、居民能动型协商、双向增能型协商、双向失序型协商四类。政府赋权型协商中,政府自上而下赋权居民协商,导致政府效能强、居民自治弱,因此要提升居民自治性。居民能动型协商中,居民自下而上推动政府进行协商,致使居民自治强、政府效能弱,因此需平衡两者关系。双向增能型协商中,政府与居民主动开展多元合作协商,自治共融效果好。双向失序型协商中,政府与居民被动协商且协商效能弱,需再造协商治理秩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圣华 张建坤 范洁 李德智
基于网络化治理理论,以南京市为例,首先采用滚雪球法识别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22个利益相关者;随后通过调查访谈,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网络设计、组织连接、监督框架和信任水平方面的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网络设计方面,存在政府购买内部化、居家养老服务协会担当影子政府、呼叫中心重复设置等问题。在组织连接方面,存在老龄委统筹不足、非政府购买老人参与不足、志愿服务组织边缘化等问题。在监督框架方面,存在居家养老服务协会、呼叫中心权责不平等,对培训机构、评估机构监督不足等问题。在信任水平方面,存在政府部门间信任不足,评估、培训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受信任度低等问题。
关键词:
居家养老 网络化治理 服务体系 南京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郎友兴 葛俊良
协商治理意味着环境治理由依靠政府威权解决问题向主体间达成合意的过程转变,因而可以视为国内环境治理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依据环境议题属性和协商主体间关系标准,将国内环境协商实践划分为回应型、自治型、咨询型和监督型环境协商四种不同类型;并根据政府开展环境协商的利益动机,从议题边界、功能定位、参与主体、程序流程、协商方式五个角度剖析其实践取向,指出其兼具公共性和工具性的双重治理动机,但基于治理有效性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性取向更为明显,协商民主对公共理性的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决特定环境问题、规范公众参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组织机构职能、提供环境政策咨询和推动环境政策落实等工具性的协商动机所取代。
关键词:
协商治理 环境治理 协商类型 工具性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海江 景元书 刘杰
城市化、城市气候及城市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近年来由城市化引起的城市增温效应使城市的人居环境状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热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该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的方法进行加权求和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在给出各指标标准值的前提下对该市1998~2006年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6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度均为中度协调;但从协调发展亚型来看,2001年以前一直维持城市化滞后型,但从2001年开始转为人居环境滞后型,说明人居环境建设面临很大考验。为促进南京市...
关键词:
热环境 城市化 人居环境 协调发展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立鹤 钟甫宁 陈卫红
本研究通过虚拟变量的设置和各城市化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把南京市与同类城市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形式,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京市在城市化发展中的相对速度以及城市化发展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驱动因素 比较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腾 刘祖云
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连接点,如何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是当下及未来生态乡村建设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双向互构作为分析框架,对南京市竹镇生态崛起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化”的双向互构是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生态产业化”是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态资源培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四个关键环节;“产业生态化”则是将环境减排和资源减量等生态思维应用到产业发展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间资源共享、绿色技术运用等多元途径实现。“两化”价值互享、功能互通,实现“两化”互构不仅需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种机制的支持。本文对“两化”互构的逻辑关系、行动策略和实现机制的提炼突破了既有的理论阐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态乡村建设研究中理论分析的不足。未来研究中,不同类型乡村的生态发展路径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腾 刘祖云
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连接点,如何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是当下及未来生态乡村建设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双向互构作为分析框架,对南京市竹镇生态崛起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化”的双向互构是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生态产业化”是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态资源培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四个关键环节;“产业生态化”则是将环境减排和资源减量等生态思维应用到产业发展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间资源共享、绿色技术运用等多元途径实现。“两化”价值互享、功能互通,实现“两化”互构不仅需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种机制的支持。本文对“两化”互构的逻辑关系、行动策略和实现机制的提炼突破了既有的理论阐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态乡村建设研究中理论分析的不足。未来研究中,不同类型乡村的生态发展路径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万绪才 丁敏 徐菲菲
本文试图以南京市为例探讨城市旅游国际化问题。文章在剖析旅游国际化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南京市旅游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水平评价与问题分析,并提出推进南京旅游国际化基本思路及有关保障措施。研究表明,目前南京市旅游国际化水平不高,国际化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迅速提升南京市旅游国际化水平,必须开发一批国际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推进旅游管理与服务国际标准化,加强国际旅游营销,推动旅游经营的国际化,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同时还需要政府政策和有关措施的支持与配合。
关键词:
旅游国际化 评价 发展 南京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智
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住宅房价的上涨已经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重视。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各地政府结合调控目标不断出台文件加强对房价进行调控。有608个城市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各个城市的调控目标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基于GDP增幅的调控目标,基于收入增幅的调控目标和基于房价收入比的房价调控目标。本文针对城市住宅价格控制目标进行了横向比较并分析其合理性,结合南京市数据进行了案例研究。
关键词:
城市住宅 房价调控目标 统计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伟民 孙健 李德方
产业学院是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境突破的创新实践。江苏省南京市在区域性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专业建设紧扣产业发展、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深度融合、实践教学紧密依托合作企业、人才培养评价多维综合、师资交流双向互通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经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有序发展需要完善区域政府部门统筹与激励、行业组织参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产业学院治理体系多元协同等保障举措。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产业学院 路径 保障 南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正喜 李敏
本文认为,工资集体协商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劳资冲突解决机制。资方在解决矛盾和冲突主要有三种战略选择,在实践中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表现为多种类型。这意味着集体谈判只是劳资间解决冲突并追求共同利益的机制之一。对政府而言,公共政策的作用是为工人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对是否利用集体谈判来解决冲突并追求与雇主相同的利益做出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卫
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现代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满足老年人生存需要的经济社会基础。本文从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阐述了南京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进程及制约因素,并针对新世纪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状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群体 老年需求 老年保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能力与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发展不均衡,从而造成政府压力过大、责任过重,不仅行政效果得不到群众认可和理解,还滋生了群众在公共事务中的等靠要思想。通过对南京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调查发现,官僚系统内通过行政动员的方式,依靠行政命令、体制机制调整、资源投入等手段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改革能够显效一时,但是没有激起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社会活力,基层民主和自治的发育空间仍然不足,行政与社会两者不均衡的动员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在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当做到进退有度,当社会、市场失灵时,择机进入,同时,应该避免部门利益对基层自治过多干预,消...
关键词:
社区治理 行政动员 社会动员 居民自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友华
地方政府工作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反映地方政府工作状态、监测地方政府工作过程、预测和计划地方政府工作发展、评价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等功能。构建地方政府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地方政府工作绩效评价的一个难点和焦点。民意调查与部门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民生调查则是民意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构建以"民生"为核心的评估指标体系正逐渐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改进的工作重点。本研究将参照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民意调查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城市、城区成功经验,在完善相关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民生调查与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芬
生态监管是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监管理念日趋成熟、监管体制逐步建立、监管机制日益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生态监管的体制、机制和方法等缺乏创新和深度完善,生态监管也面临着行政监管失效、市场监管失灵、社会监管失范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创新垂直管理模式、完善生态监管组织体系,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作用和完善生态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等多方面改进完善,以策应农村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 城镇化 生态环境 生态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POE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评价——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为例
超越线性转型的乡村复兴——基于南京市高淳区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
项目制驱动下的临时代理人模式及其治理困境——基于南京市杨柳村的观察
基层规范型治理的基础与运行机制——基于南京市W村的经验分析
基于“四个社区”建设目标的大城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探究——以厦门市为例
纵向协作程度对合作社收益及分配机制影响——基于4个案例的实证分析
从国家义利观到国家福利观:地方政府强发展逻辑下农民的国家观变迁——基于南京市溧水区转型社区的治理经验
林业专业合作社集体行动研究——基于福建省尤溪县30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工业化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发展比较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与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城市共享单车协同治理路径选择——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