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9)
- 2023(17210)
- 2022(14560)
- 2021(13836)
- 2020(11276)
- 2019(26250)
- 2018(25518)
- 2017(49225)
- 2016(26336)
- 2015(30031)
- 2014(29797)
- 2013(29850)
- 2012(27591)
- 2011(24785)
- 2010(24793)
- 2009(22881)
- 2008(22550)
- 2007(19828)
- 2006(17412)
- 2005(15445)
- 学科
- 济(113734)
- 经济(113596)
- 业(79857)
- 管理(74094)
- 企(56666)
- 企业(56666)
- 农(52223)
- 方法(49618)
- 数学(44075)
- 数学方法(43726)
- 财(36190)
- 农业(34435)
- 中国(33164)
- 业经(27629)
- 制(23621)
- 地方(22975)
- 贸(21417)
- 贸易(21399)
- 学(21194)
- 易(20823)
- 务(18875)
- 财务(18814)
- 财务管理(18761)
- 企业财务(17896)
- 银(17776)
- 银行(17742)
- 融(17324)
- 金融(17322)
- 行(16939)
- 体(16849)
- 机构
- 大学(378427)
- 学院(376643)
- 济(162565)
- 经济(159508)
- 管理(149973)
- 研究(130654)
- 理学(130003)
- 理学院(128642)
- 管理学(126775)
- 管理学院(126088)
- 中国(102198)
- 京(80173)
- 财(78327)
- 科学(76711)
- 农(72925)
- 所(64940)
- 财经(60019)
- 中心(59829)
- 研究所(58653)
- 业大(57743)
- 农业(55770)
- 经(54989)
- 江(54423)
- 北京(51031)
- 经济学(49784)
- 范(48535)
- 师范(48189)
- 院(46163)
- 经济学院(44999)
- 财经大学(44522)
- 基金
- 项目(255370)
- 科学(201845)
- 研究(190665)
- 基金(188035)
- 家(163294)
- 国家(161701)
- 科学基金(138766)
- 社会(123639)
- 社会科(116951)
- 社会科学(116919)
- 基金项目(99281)
- 省(96462)
- 自然(87067)
- 教育(85326)
- 自然科(85007)
- 自然科学(84988)
- 自然科学基金(83513)
- 划(80758)
- 编号(77276)
- 资助(76897)
- 成果(63399)
- 部(58331)
- 重点(56263)
- 发(54641)
- 创(52456)
- 课题(52133)
- 国家社会(52050)
- 教育部(50279)
- 人文(49087)
- 创新(48940)
- 期刊
- 济(181406)
- 经济(181406)
- 研究(116839)
- 中国(75799)
- 农(73624)
- 财(60826)
- 学报(58591)
- 科学(54840)
- 管理(51122)
- 农业(50251)
- 大学(45876)
- 学学(43367)
- 融(38627)
- 金融(38627)
- 教育(37405)
- 业经(32203)
- 财经(29843)
- 技术(29425)
- 经济研究(28233)
- 经(25473)
- 问题(24478)
- 业(24203)
- 世界(20010)
- 版(19328)
- 贸(18658)
- 理论(18238)
- 技术经济(18214)
- 图书(17583)
- 科技(17074)
- 现代(16619)
共检索到567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在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这可能与农村更少受到政府直接控制、政治权力相对较少直接参与到财产分配之中有关。具体来看,政治因素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而市场因素显著影响家庭总资产以及住房、非金融和金融等各分项资产的积累。从分位数回归来看,贫穷家庭财富积累只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中产及富裕家庭的财富积累不仅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资本的影响。因而,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在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这可能与农村更少受到政府直接控制、政治权力相对较少直接参与到财产分配之中有关。具体来看,政治因素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而市场因素显著影响家庭总资产以及住房、非金融和金融等各分项资产的积累。从分位数回归来看,贫穷家庭财富积累只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中产及富裕家庭的财富积累不仅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资本的影响。因而,市场转型理论可能更适于解释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南永清 肖浩然 单文涛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了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资产效应和财富效应,且财富效应大于资产效应;户主年龄为36~50岁的家庭财富变动的消费升级效应更为明显,家庭资产增值主要促进了城镇的医疗保健类消费,且住房资产所引致的消费效应相对更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相较于住房资产的“抵押担保效应”,“直接财富效应”是影响消费升级的主要渠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修研 谭艳美 樊鹏飞 梁流涛
从影响农户收入、就业、生存等方面的因素出发,以市场供给和需求为主线,构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微观驱动机制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中的24个省份的农户农地流转数据,选择合适的指标构建模型,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地流入和农地转出两个层面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主要是通过农户自身特征、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商业保险购买额度等方面的传导,对收入、就业和生存对农地流转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地流转市场发育。(2)农户家庭特征(农户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和劳动力数量)、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商业保险购买额度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产生显著影响。家庭人口数、农户健康状况、农业依赖程度和区位条件对农户土地流出有负向影响,农户文化程度、商业保险、地貌类型对农户土地流出有正向影响;影响农户土地流入的因素只有家庭人口数、农户健康状况、地貌类型、农业依赖程度对之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市场发育 影响因素 微观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钰涵 张锦华 陈博欧
聚焦于家庭教育储蓄,通过匹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公共教育财政宏观数据,结合T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方程,考察了公共教育财政对家庭教育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不仅增强了家庭的教育储蓄动机,而且对教育储蓄规模与教育储蓄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异质性方面,公共教育财政对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和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影响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公共教育财政可通过跨期配置效应、短期挤入效应两种渠道影响家庭的教育储蓄行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自然 祝伟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家庭负债对消费及其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负债增加对家庭消费性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负债对于不同类别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生存型消费影响不显著,对于发展与享乐型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家庭负债的增加阻碍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家庭负债对消费及消费升级的抑制效应对于拥有一套房的家庭非常显著,对于拥有多套房家庭的影响较小;无房家庭负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消费的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哲 黄乃静 梁珅华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蓬勃发展,打破地理限制、深入农村,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年龄在30~60岁区间、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处于中低档的人群受到的正向影响较大。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可获得性和高水平医院诊疗意愿渠道,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 健康 农村居民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文豪 黄祖辉 叶春辉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渐进倍差法、PSM-DID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家庭金融资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增强社会信任程度促进农村家庭选择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原本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促进这类家庭的生计策略向非农化转变;对于原本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不仅促进这类家庭继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还可以增大其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对于原本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会强化这类家庭继续采取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会显著提升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数字支付和数字借贷对农村家庭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家庭 生计策略 非农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时军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提升了家庭从事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其对农村家庭创业参与的边际影响要高于城市家庭。进一步地,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改善家庭信贷约束促进家庭参与创业。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在市场化越不发达的地区对家庭创业的边际影响更大,市场化所构建的理性法制体系在家庭创业决策中与非正规的关系体系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语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通过Probit模型等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农户收入差距对其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但该群体的比重在逐年减小;农户所在地区收入差距越大,农户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的现象越明显;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农户选择从正规渠道融资的意愿会下降;中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户在面临收入差距扩大时,更偏好从正规渠道融资。研究结论能够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建坤 贺光烨
围绕农村土地征用产生的问题构成了中国社会风险的重要来源。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的分析后获得了以下发现:失地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显著低于非失地子女;失地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更少,教养方式的要求程度更低;教育支出和要求性教养方式是失地降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中介机制,但教养方式发挥的作用更大;家长找到新工作会显著降低失地对子女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男孩的学习表现受家庭失地的负面影响更大。农村家庭失地对微观个体的负面影响具有代际传递效应,并且工作状态是影响这一效应是否维续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相关的政策设计应聚焦于提高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上,增强其就业能力,从而阻断失地对青少年人力资本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崔景华 李万甫 谢远涛
基层财政支出配置模式是影响低收入人群福利水平和贫困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构建财政支出结构效应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面板Logistic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村财政各项支出项目对农村家庭贫困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效应。全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村财政人均教育投资对农户的扶贫效应最大,其次是农业水利生产投资,而村财政对村民的转移支付和行政费用支出的减贫效应较弱,其中直接拨付给村民的支出助长贫困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降反升。此外,村财政各项支出对农户贫困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年份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家庭中户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万超 李辉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解决好贫富差距和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收入差距通过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城乡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示范效应;财富差距降低消费需求,并且财富差距负向影响系数是收入差距正向影响系数的3.44倍。由此,建立和健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和完善收入与财产的税收政策,降低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促进消费需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魏振琪
消费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开展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驱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境压力认知、助推消费者偏好低碳化、促进产品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同时数字经济更容易降低南方地区、低碳电力城市和城市家庭消费碳强度,抑制了财务赤字家庭消费低碳转型,有待激发老年人低碳消费市场,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衣着消费碳减排作用依次递减,对食品类和文教娱乐类消费低碳化发展无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农保”养老金制度与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效应——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通勤时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信任、信心与居民消费支出——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证据
为结婚而储蓄?——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抚养子女对老年人医疗支出的挤出效应: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人工智能职业替代与金融资产投资: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
互联网使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外贸是否会带来工资差距及技能极化?——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
“重男轻女”会损害女孩的健康状况吗? ——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农村教育投资存在同群效应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