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8)
2023(9084)
2022(7635)
2021(6786)
2020(5904)
2019(13809)
2018(13431)
2017(26417)
2016(14184)
2015(16370)
2014(16574)
2013(16659)
2012(15843)
2011(14637)
2010(14902)
2009(14040)
2008(13716)
2007(12659)
2006(11160)
2005(10153)
作者
(43087)
(36569)
(36348)
(34918)
(23100)
(17425)
(16676)
(14286)
(13482)
(12959)
(12532)
(12027)
(11699)
(11571)
(11415)
(11277)
(10995)
(10766)
(10536)
(10450)
(9232)
(9048)
(8845)
(8416)
(8284)
(8156)
(7956)
(7894)
(7349)
(7156)
学科
(85775)
经济(85713)
管理(39747)
(36467)
方法(32612)
(29462)
企业(29462)
数学(29045)
数学方法(28858)
地方(20589)
中国(17755)
(16920)
(15872)
业经(15777)
(15631)
地方经济(13707)
(12866)
贸易(12861)
(12343)
(12152)
农业(11333)
(10719)
环境(10547)
(10019)
金融(10017)
(9797)
银行(9773)
理论(9328)
(9320)
产业(9294)
机构
大学(219390)
学院(218394)
(101658)
经济(99686)
管理(81179)
研究(78064)
理学(69673)
理学院(68810)
管理学(67693)
管理学院(67269)
中国(58266)
科学(46389)
(45306)
(43622)
(40540)
研究所(36790)
(36201)
中心(35021)
财经(34890)
(33219)
经济学(32837)
(31460)
业大(30956)
经济学院(29398)
北京(28701)
农业(28434)
(28413)
师范(28162)
(27215)
(26166)
基金
项目(138596)
科学(108670)
研究(100731)
基金(100335)
(86880)
国家(86183)
科学基金(73209)
社会(65657)
社会科(62183)
社会科学(62163)
(53953)
基金项目(53139)
教育(45978)
自然(45838)
(45068)
自然科(44764)
自然科学(44748)
自然科学基金(43952)
资助(41220)
编号(40146)
成果(33013)
重点(31433)
(31236)
(31201)
(28301)
课题(27934)
国家社会(27133)
教育部(26828)
创新(26533)
科研(26522)
期刊
(118425)
经济(118425)
研究(66699)
中国(40709)
(34476)
学报(32960)
(32256)
科学(30579)
管理(29863)
大学(24593)
学学(23352)
农业(21336)
经济研究(20102)
(19604)
金融(19604)
技术(19520)
教育(18849)
财经(18516)
业经(17137)
(16086)
问题(15449)
技术经济(13154)
(12111)
统计(11969)
(11556)
商业(11262)
世界(11065)
(10592)
理论(10198)
国际(10137)
共检索到330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巫永平  郑振清  
自1980年代末以来,台湾地区企业团体与政权的关系不断演变,原先国民党主导下的威权统合主义政商关系瓦解,企业家与政权之间的非制度关联增多。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台湾政商关系在2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台湾政商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因素,指出台湾政商关系演变是政治体制由一党独大向高度竞争性政党政治转型的副产品。在此转型中,党派利益与选举竞争催生了政商关系新形态,民营化与金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执政党经营政商关系的政策工具,并衍生了巨大的贪污机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璐  李晨阳  
平台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平台为依托的新兴经济形式。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家借助平台商业模式进行数据商品的生产活动而不断追求剩余价值。论文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角度对平台经济一般生产过程和现实中不同平台的具体生产过程进行细致剖析。不仅指出平台经济一般生产过程与资本主义一般生产过程的重要区别,而且指明资本家构建平台模式获取剩余价值的主要原因,由此表明平台经济的一般生产过程正是以数据为重要原料、以数字劳动者为特殊劳动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劳动资料,经由数据商品属性吸引资本家竞相采用平台商业模式,以此构建基于数字劳动者的新型剥削关系以实现无限制的价值增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醒男  
本文尝试运用当代政治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和工具,对日本农协的演变过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论文通过对日本农协特点与本质的认识,指出某些反市场原理的因素促成了农协的产生与存续;虽然中日两国的农村和农业在若干方面存有相似,但并不能说明农协模式在我国具备推广的条件,许多制约因素的存在,决定了目前这仅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论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祖尧  
转型时期暴富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于祖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分配关系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暴富群体。研究现阶段收入分配关系是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的。要弄清转型时期的暴富群体问题,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实际。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敏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沿袭重商主义传统,无法揭示国际关系内在矛盾从而丧失了对许多国际现象的解释能力。受马克思影响的西方左翼学者,在强调资本主义国际关系历史性与不平衡性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偏离马克思唯物史观方法论及其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缺陷。国际关系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而产生,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产生的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应从资本本质出发,基于资本在运动中形成的资本—劳动、资本—资本的经济关系进一步探讨资本—国家、国家—国家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苹  
台湾首次政权轮替后 ,民进党上台执政 ,岛内政商关系重新洗牌。陈水扁当局在传统产业以筹组或拉抬新的工商联络组织 ,稀释国民党执政时期的“三大工商团体” ;在高科技产业积极运作成立各种“智库” ,拉近科技界与扁当局的关系 ,编织自己的人脉。扁当局在新政商关系的构建中出现了以社会公共资源为酬庸等令岛内民众担忧的趋势 ,有关政商关系的制度面的缺失与空隙加深了台湾政商关系的恶质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齐昊  李钟瑾  
以风险资本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在平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这一现象称为平台经济的金融化,并对其历史背景、积累逻辑和内在矛盾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本文认为,新技术的发展、后危机时代资本与劳动力的双重过剩,以及风险资本制度的成熟与扩散构成了平台经济金融化的历史背景。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平台企业为提升金融估值而过度扩张,形成估值驱动型积累模式。金融化使平台经济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加深了金融资本投机逻辑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任洲鸿  王月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服务的广泛应用,依托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共享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营模式。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不仅使传统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劳动关系的传统认识,而且使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面临困境。目前,"滴滴打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形式,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发现,共享经济不仅没有改变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反而使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手段更加隐蔽化、过程更加碎片化,并由此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深化、更加广化。我国有必要加快《劳动法》的修订日程,以适应这一新变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苏杨珍  
新政治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方法和角度切入政治学领域,分析由于国家和市场的并存及动态上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试图解释总体的经济政策中政治和经济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我国公共支出变迁的现实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公共支出具有政治性和经济性双重特性,其实质上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主决策支出:公共支出发展变迁的路径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来实现,同时由于市场外部性的存在,公共支出无论从外延规模还是内涵结构来看都需要政府宏观调节进行优化和完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滕泰复  
经济转轨形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滕泰本文认为,经济转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利益调整和利益冲突。同时,由于经济转轨是由政府控制下的计划经济转向以交换为主的市场经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政府权威控制程度的不断下降。此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交叉阶段,也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樊明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未来增长的前景如何普遍受到关注。有一个流行的观点:一个经济国家经济基数或规模大了,经济增长率就必然会下降。为此通过采用178个经济体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发现GDP和增长率的相关度很低,因此这一看似合理的观点并经不起数据的检验,并妨害对经济增长率下降做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市场分析发现,依当下中国和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还存在巨大经济增长潜力,在近期房地产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及增长潜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强调,基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政治结构,阶级、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及相互作用,对收入及由收入决定的消费进行分析和评价,由此分析和解释一个经济社会经济增长及...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银亮  
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滕泰  
经济转轨形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滕泰一、中国同前苏联、东欧国家转轨的不同道路与结果中国市场化过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先农村后城市、先易后难、先局部实验后全局推广、在旧体制外培育新的增长点、先增量改革后存量调整等。从现象上表现为价格、体制的双轨制以及从沿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李越  
数字经济是一种更高级、可持续的经济形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起着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数字信息产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数字产业的特点,探讨了数字经济微观主体和共享经济的特征。本文认为,数字经济的出现使得传统经济学理论面临挑战,迫切需要理论研究和创新来解释这一新的经济现象。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何召鹏  
“国民共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践表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共进”问题的理论分析应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国民共存”和“国民共进”。共存是共进的基础与前提,共进是共存的结果与保障。对“国民共存”问题的分析应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理解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对“国民共进”问题的分析应建立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公有制二重属性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性和商品性,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源。准确理解和把握“国民共进”,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