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9)
- 2023(5441)
- 2022(4473)
- 2021(4360)
- 2020(3669)
- 2019(8383)
- 2018(8052)
- 2017(15272)
- 2016(7723)
- 2015(9264)
- 2014(8926)
- 2013(8913)
- 2012(8518)
- 2011(7820)
- 2010(7531)
- 2009(6912)
- 2008(6971)
- 2007(5857)
- 2006(5031)
- 2005(4700)
- 学科
- 济(39462)
- 经济(39430)
- 贸(19873)
- 贸易(19861)
- 易(19365)
- 方法(19194)
- 管理(16322)
- 数学(16295)
- 数学方法(16238)
- 业(15042)
- 中国(13920)
- 企(11484)
- 企业(11484)
- 关系(9212)
- 出(8645)
- 农(8334)
- 财(8041)
- 出口(7453)
- 出口贸易(7453)
- 口(7453)
- 业经(6899)
- 地方(6203)
- 制(5977)
- 对外(5697)
- 银(5522)
- 银行(5520)
- 融(5464)
- 金融(5463)
- 行(5451)
- 学(5375)
- 机构
- 大学(118078)
- 学院(115336)
- 济(63349)
- 经济(62699)
- 研究(45819)
- 管理(39898)
- 中国(35184)
- 理学(34501)
- 理学院(34075)
- 管理学(33728)
- 管理学院(33497)
- 京(25054)
- 财(25012)
- 科学(23060)
- 经济学(22650)
- 所(21982)
- 财经(20845)
- 经济学院(20595)
- 研究所(20109)
- 经(19363)
- 中心(18839)
- 北京(16353)
- 院(16342)
- 贸(16084)
- 财经大学(15712)
- 范(15060)
- 师范(14983)
- 农(14701)
- 江(14234)
- 科学院(14129)
- 基金
- 项目(75580)
- 科学(60651)
- 基金(58631)
- 研究(57267)
- 家(50912)
- 国家(50582)
- 科学基金(42556)
- 社会(41105)
- 社会科(39217)
- 社会科学(39210)
- 基金项目(29702)
- 教育(25701)
- 资助(24671)
- 省(24576)
- 自然(24144)
- 自然科(23640)
- 自然科学(23635)
- 自然科学基金(23280)
- 划(21696)
- 编号(20936)
- 中国(19949)
- 部(19425)
- 国家社会(18976)
- 成果(17608)
- 重点(17375)
- 教育部(17331)
- 发(16908)
- 人文(16199)
- 社科(15795)
- 大学(15535)
共检索到176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慧敏 刘洪钟
政治利益与决策如何影响经济成为近年来学者关注与争议的焦点。文章基于中国视角,选取96个国家1992~2015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双边政治距离、经贸往来与文化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如下:首先,政治距离显著降低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双边贸易往来,双边文化的差异则加深了彼此的政治风险,显著提高了双边贸易对政治距离的敏感性(偏效应)。其次,上述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危机后的经济复苏阶段,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往来却独立于双边的政治距离。最后,当对所涉及的贸易产品进行细分研究时,发现主要是在食品和活动物、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这四类产品的贸易中显著存在上述贸易损害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一淼 李卓 杨昊龙
本文采用1998年到2013年共16年、涵盖了全世界2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文化差异对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回归结果表明在全样本的情况下文化差异与双边贸易流量负相关;分组回归的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的国家在文化差异对贸易流量影响上有很大的区别,而不同的文化维度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方向又不同,因此文化差异对对外贸易流量并不只是简单的负向影响。在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的大小不同时,文化差异对贸易流量会有不同方向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双边贸易流量 引力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翔
本文运用经济联系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与32个国家(地区)基于文化、地理、制度及改进的三重距离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文化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正逐步增强,而地理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正逐步减弱,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则不明显;中国与各国(地区)的文化、地理与制度距离各不相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董桂才
1998年以来我国实际出口平均距离在缓慢增长,贸易引力模型中距离对贸易的阻碍作用也呈下降趋势,这一结论与弗里德曼等人关于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进而降低距离对贸易的负面阻碍作用的预测相一致,因此现阶段我国不存在"距离之谜"。文章的研究结论意味着加大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中西部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该地区外贸出口的增长,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田晖 蒋辰春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家文化因素对它的影响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利用中国与31个国家和地区1995-2009年的贸易数据,引入Hofstede的国家文化维度建立中国对外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显示,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贸易存在双重影响,作为整体变量,它对中国对外贸易有负面影响,作为组合变量,权力距离等几个维度对中国对外贸易有正面影响;此外,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元静 桂玲玲
跨境电商有利于促进G20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本文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以G20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收集相关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电商、地理距离和对外贸易增长间的影响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阚大学 罗良文
文章利用1996-2008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文化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正相关关系,文化差异平方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负相关关系,文化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倒u型。进一步研究发现6个文化维度差异中的权力距离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和放任与约束差异均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倒U型,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平方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负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不确定性规避差异、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差异和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差异均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U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引力模型 对外贸易流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会君
跨境电商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本文对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对外贸易的理论进行梳理,从贸易距离异质性的视角检验跨境电商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发展可通过缩短地理距离来拉动双边贸易增长。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跨境电商可通过缩短地理距离间接刺激中国与"一带一路"贸易伙伴国家的出口或进口贸易。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良好的跨境电商支撑体系,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在促进对外贸易方面的优势等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金波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文章采用面板logit模型对东道国与母国的制度差异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制度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国家异质性特征;(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倾向于那些制度质量好、经济规模大、市场潜力高、要素成本低、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或地区;(3)中国在发达国家或制度质量较好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制度偏向性和制度风险规避特征;(4)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制度质量较差国家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则呈现出一定的制度风险偏好和制度接近特征;(5)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及其对东道国与母国制度差异的优化互补效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着正向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玖立 周泽平
文化产品贸易既是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从经验上考察了地理、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多维度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1999—2010年法国CEPII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文化产品尤其是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流量主要受文化、制度等距离因素的影响,地理、经济等传统距离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以遗传距离作为文化距离的工具变量克服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沈颖郁 张二震
本文利用我国大陆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贸易、FDI等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以往文献中讨论的有关我国对外贸易、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形关系是不确定的。就目前而言,对外贸易和FDI的增加均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但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现象而否定对外开放。要使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能逐步缩小,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使得对外贸易、吸引FDI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完善,进而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华 张小龙
经济全球化为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拥有了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而在国际贸易中,文化环境是极其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当今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与发展,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其中媒体、政府以及对外贸易自身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品牌文化产品、观念滞后,缺乏创意思维、缺乏国家战略与支持等。因此扩大对外贸易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刻不容缓。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文化贸易 文化传播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池建宇 王舒亭
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在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统一视角下,探讨跨国信任水平与东道国政治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道国的信任水平和政治稳定性都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重要因素;(2)信任水平对中国出口额的影响,受到东道国政治稳定性的调节;(3)东道国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伟 何莉
文章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省际差异,并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总体差异进行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分解。分析表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制成品贸易上的差异构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差异的主体。中国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应该着重降低三大地带之间制成品贸易发展上的差异。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省际差异 泰尔指数 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莉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数据表明,仅仅利用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把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差异纳入要素禀赋理论以后,要素禀赋理论的解释力大大加强。也就是说,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的差异这两个因素已经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和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的成因。
关键词:
要素禀赋 技术差异 H-O-V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