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8)
2023(7543)
2022(5718)
2021(5373)
2020(4278)
2019(9269)
2018(9606)
2017(18311)
2016(10430)
2015(11890)
2014(11897)
2013(11147)
2012(9904)
2011(9024)
2010(9307)
2009(8491)
2008(8371)
2007(7976)
2006(7298)
2005(6534)
作者
(28333)
(24280)
(23980)
(22719)
(14946)
(11641)
(10682)
(9412)
(9345)
(8427)
(8353)
(7867)
(7720)
(7618)
(7495)
(7292)
(7239)
(6933)
(6864)
(6864)
(6307)
(6096)
(5980)
(5727)
(5694)
(5538)
(5512)
(5208)
(4985)
(4943)
学科
(44701)
(42808)
经济(42661)
(32682)
农业(29642)
管理(18519)
业经(17670)
中国(14816)
(13831)
企业(13831)
方法(11549)
(10633)
地方(10148)
农业经济(10062)
理论(9586)
发展(9404)
(9388)
(9309)
(9042)
农村(9034)
教育(8970)
(8252)
数学(8037)
数学方法(7968)
(7862)
(7721)
土地(7319)
人口(7232)
(7066)
收入(6945)
机构
学院(143842)
大学(136622)
(58336)
经济(57114)
研究(50829)
管理(50330)
(47933)
理学(43411)
理学院(42991)
管理学(42123)
管理学院(41901)
中国(38631)
农业(36287)
科学(31015)
业大(29009)
(28418)
(26064)
中心(24059)
(23814)
(23797)
研究所(23539)
农业大学(22171)
(20765)
师范(20573)
财经(18526)
(18322)
(18254)
(17837)
北京(17232)
经济管理(17074)
基金
项目(94157)
研究(74324)
科学(73301)
基金(64958)
(56152)
国家(55486)
社会(48008)
科学基金(46838)
社会科(43829)
社会科学(43813)
(40205)
基金项目(34611)
教育(34177)
编号(33680)
(31521)
(28643)
自然(27155)
成果(27078)
自然科(26503)
自然科学(26497)
自然科学基金(26021)
资助(24526)
课题(22957)
(22348)
重点(21193)
(20855)
(19723)
(19662)
(19488)
(19130)
期刊
(76215)
经济(76215)
(55022)
研究(41656)
中国(38475)
农业(37223)
学报(24998)
教育(24159)
科学(22306)
大学(20226)
业经(19360)
学学(19151)
(17145)
(16701)
(15435)
金融(15435)
管理(14768)
农业经济(13593)
农村(13484)
(13484)
技术(13108)
问题(11499)
(10107)
世界(9721)
经济研究(9193)
财经(9109)
农村经济(8932)
经济问题(8771)
社会(8703)
业大(8421)
共检索到225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匡和平  
由人的利益关系衍生出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规范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被人接受。无论从人本身的内在需求还是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来看,以权力和义务为基因的现代政治文化是作为利益主体的当代中国“新型农民”的必然诉求。政治社会化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统碧  屠明将  王汉江  
文章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涵,分析了社会支持系统的主体及要素定位,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要坚持共享原则、开放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协同发展原则,进而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实施策略:拓展人力资源,提升培育专业性;加强网络支持,提升培育信息化;增加物资支持,保障基础建设;扩大培育宣传,增加社会影响力;健全制度建设,提升政策实效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智奇  齐国  杨慧  赵娉  白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特别是需要政策跟进和制度安排创造培育条件。本文在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现实需求及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岳佐华  
培育新型农民要求农村教育体系具备对应的模块。应努力构筑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三大模块互为补充的农村教育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化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目前,我国农民在文化知识、科技能力和经营素质方面与新型农民还有一定的差距。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经营素质和创业激情是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凤梅  
本文考察了国外农民培育的3种模式——北美模式、东亚模式、欧洲模式,这3种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培育的关系,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培育工作现状。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最后借鉴发达国家在农民培育中的经验来探索中国新型农民培育的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邢敏村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的"农民荒"。"农民荒"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土地撂荒严重;从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就破解"农民荒"的两条可能路径而言,农民兼业化是破解"农民荒"的权宜之计,农民职业化方是破解"农民荒"的根本出路。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注重培育对象的选择,还应结合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厘定培育重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学军  郭晓荣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突现农民现代化,培育和塑造新型农民,国外很多国家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民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归纳概括出其主要的特点,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加速造就新型农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桂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要提高农民素质,关键是要引导他们科学、合理的利用好闲暇时间,提高闲暇消费的质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燕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经营素质培养是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的基本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苟颖萍  贺春生  
农民在经济、文化、政治和权利四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制约新型农民培育的深层次原因。新型农民的培育应坚持"农民主体性"原则,注重从物质需要、文化、法治、自我发展能力和合作精神五个方面转化农民,以形成新型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萍  周敏  张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的关键,对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想认识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培育体系建设以及政策扶持等对策,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红梅  霍有光  张国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农地撂荒、明日谁来种地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受众群体弱质化和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市场非均衡化、培育机制缺乏科学设置与规范、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缺陷,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境所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玉臣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农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将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加强对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应把农民能力素质、文明素质、诚信素质和信息素质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对农民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各类培训工程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行农民公民素质培育;三是搭建农民公共生活平台,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农民公民素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