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3)
- 2023(10040)
- 2022(8612)
- 2021(8155)
- 2020(6890)
- 2019(16186)
- 2018(15957)
- 2017(30724)
- 2016(17145)
- 2015(19313)
- 2014(19873)
- 2013(19440)
- 2012(18315)
- 2011(16488)
- 2010(16771)
- 2009(15390)
- 2008(15424)
- 2007(14235)
- 2006(12130)
- 2005(10952)
- 学科
- 济(68617)
- 经济(68555)
- 管理(45152)
- 业(41046)
- 企(33529)
- 企业(33529)
- 方法(30816)
- 数学(25940)
- 数学方法(25665)
- 农(20794)
- 中国(17803)
- 财(17778)
- 地方(16973)
- 学(16890)
- 业经(15363)
- 农业(13591)
- 制(13461)
- 理论(13099)
- 环境(13066)
- 和(12505)
- 贸(12111)
- 贸易(12105)
- 易(11659)
- 务(11076)
- 财务(11054)
- 财务管理(11015)
- 企业财务(10328)
- 教育(10107)
- 银(9995)
- 银行(9963)
- 机构
- 学院(244106)
- 大学(243164)
- 济(92535)
- 经济(90175)
- 管理(88363)
- 研究(81493)
- 理学(75270)
- 理学院(74264)
- 管理学(72811)
- 管理学院(72334)
- 中国(61598)
- 科学(52965)
- 京(52637)
- 财(43674)
- 农(43167)
- 所(41934)
- 江(39442)
- 中心(38795)
- 研究所(38072)
- 业大(37432)
- 范(35720)
- 师范(35355)
- 财经(34431)
- 农业(33899)
- 北京(33074)
- 州(31498)
- 经(30912)
- 院(29412)
- 经济学(28458)
- 师范大学(28266)
- 基金
- 项目(158911)
- 科学(122708)
- 研究(118384)
- 基金(111071)
- 家(96601)
- 国家(95712)
- 科学基金(80539)
- 社会(71913)
- 社会科(67824)
- 社会科学(67803)
- 省(64353)
- 基金项目(59505)
- 教育(55102)
- 划(53556)
- 自然(51186)
- 编号(50733)
- 自然科(49753)
- 自然科学(49738)
- 自然科学基金(48839)
- 资助(44651)
- 成果(42170)
- 重点(36429)
- 发(35243)
- 课题(35178)
- 部(34470)
- 创(32415)
- 科研(30315)
- 创新(30168)
- 大学(29991)
- 项目编号(29905)
- 期刊
- 济(107478)
- 经济(107478)
- 研究(69729)
- 中国(49106)
- 学报(40474)
- 农(38649)
- 财(36431)
- 科学(35451)
- 教育(31631)
- 大学(29869)
- 管理(28974)
- 学学(27572)
- 农业(25839)
- 技术(21702)
- 融(19673)
- 金融(19673)
- 业经(18674)
- 财经(16939)
- 经济研究(15964)
- 图书(15680)
- 问题(14890)
- 经(14651)
- 业(14372)
- 版(13339)
- 资源(12790)
- 技术经济(11585)
- 理论(11355)
- 书馆(11139)
- 图书馆(11139)
- 商业(11130)
共检索到363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天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政治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作为学术范畴的政治生态理论远远落后于政治生态建设实践。本文力图从"结构-功能-文化"三个维度构建政治生态的学理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政治生态结构要素错置与体系功能紊乱的关系、挖掘结构封闭与过程功能阻塞的成因、诊断结构主体倒置与政策重心偏移的症状、系统诠释文化固化与"流沙化"的缘由,由此探索结构上凸显现代性、平衡性、协调性特征,功能上包含政治性、民主性、人民性要素,内嵌法治文化、健全人格、权利意识元素的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迁
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推动东部沿海乡村形塑复合型治理结构。田野经验表明,乡村社会呈现治理机制的复合型嵌入:常规型事务的行政化运作,形塑乡村科层组织格局;运动型事务的政治域统筹,奠定乡村党委统合制度;内生型事务的自治性回应,构建乡村协商治理机制。复合型治理结构不仅衍生“政治-行政-自治”三元统合的治理机制,而且提升乡村实质治理能力,实现规则之治、稳定生态与治理有效。复合型治理是外生型治理事务结构倒逼和政治型治理责任考核取向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合理性来源于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突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迁
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推动东部沿海乡村形塑复合型治理结构。田野经验表明,乡村社会呈现治理机制的复合型嵌入:常规型事务的行政化运作,形塑乡村科层组织格局;运动型事务的政治域统筹,奠定乡村党委统合制度;内生型事务的自治性回应,构建乡村协商治理机制。复合型治理结构不仅衍生“政治-行政-自治”三元统合的治理机制,而且提升乡村实质治理能力,实现规则之治、稳定生态与治理有效。复合型治理是外生型治理事务结构倒逼和政治型治理责任考核取向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合理性来源于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突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磊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生成的内在逻辑是:思想理论基础是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统一性、依存性与基于劳动力成本二重性的互利合作空间;物质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是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公正的分配与管理制度、完善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动力机制是经济上的内源性动力与劳动伦理上的促进性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可以建立"思想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劳动关系和谐度"的现代分析框架。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生成逻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俞婷婕
大学文化之于大学组织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治校功能。文章在探讨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学理性问题即厘清大学文化与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内涵,以及分别从大学组织属性与大学功能的角度阐释大学文化治校功能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围绕大学文化影响大学治校要素所涉及的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发挥须遵循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文化建设 治校 文化治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饶静 叶敬忠 谭思
与农民通过上访进行维权抗争不同,"要挟型上访"是农民通过上访来胁迫基层政府介入其利益纠纷,从而实现其不合理的要求和利益主张。其发生原因包括压力型信访治理制度、乡镇政府权威弱化、村落权势阶层兴起、乡村社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不畅。但"要挟型上访"仍是遵循底层政治逻辑的日常抵抗形式。它是农民对在国家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的同时,没有建立良好的法治精神、乡村社会治理结构以及缺乏公正、公平的乡村社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下的日常抵抗。
关键词:
要挟型上访 底层政治 分析框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磊
联合审查,是《备案审查决定》新确立的第五类审查方式。借鉴其他职权行使中采行联合审查的实践素材,正好可回应已有四类审查方式的功能空缺,基于此实践渊源和生成逻辑,联合审查在整个审查方式体系中呈现出其结构属性:其实质在审查职权的联合,不同于作为工作机制的联合审查会议;其途径在关联审查对象,有限依托于人大主导;其功能特点在提高审查质效,目标重点在保障审查效力和实效,而核心关键在协同审查基准。这一方面为进一步论证建构联合审查的重点机制提供了规范原理基础,另一方面,诸如联合审查等“探索”型条款,引入了“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又一种重要的制度化路径,而且,在规范基础上建构规范机制、生成规范内涵,拓展了备案审查释义学的用武之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兴明
农村土地管理中的"诺斯悖论",反映了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困境的制度性缘由,也揭示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式共生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共生与博弈形成了乡村治理中的内在张力。综观博弈式共生下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与行为逻辑可以看出,以"利益争夺"为导向的土地管理方式是引发各种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的源头,这种土地管理异化现象是乡村治理困境生成的内在动因。化解乡村治理困境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通过持续推进法制建设,将土地管理与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
诺斯悖论 利益博弈 乡村治理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晓林 梁娜
数字化转型+AI环境下,我们正处于知识生态环境和知识技术体系的交汇重塑中,对知识、智慧和智能基础设施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几率。知识对象已内在地结构化、语义化、可定制、可关联,已涵盖从内容对象到知识关系网络到知识创造与利用流程,成为可交互、可计算的智能体。在智慧化的各类知识对象支持下,通过场景驱动的创新机制,可在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数据、模型、计算和交互来支持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通过泛在智能机制(智联网),利用边缘智能、智能集成感知体、智慧知识内容对象、智慧化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等,可积极推动智慧知识对象生态体系的构建与管理、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问题分析与决策推理、多源资源环境下AI赋能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动态构建,以有效推动智慧知识服务的普惠可及。为实现上述愿景,重要的是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推动新形势下的服务逻辑和业务机制的范式转变。图2。参考文献67。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尹彦罡
当前,中国工业国外遭受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国内则受制于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和体制滞后等因素,工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此,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理顺初次分配关系和消费投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昌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人综合素养的提高、收入水平的上升以及选择自由度的拓展是人的城镇化的基本逻辑结构。但是,在认识局限与狭隘观念的作用下,人的城镇化不但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且存在被异化的现象。人的城镇化的实现需要从内在的发展观念以及外在的体系建构两个层面考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少波
如果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命题理解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经济改革的战略部署(刘元春,2017)的话,那么,这个命题将承载非常丰富的内涵,甚至可以以此为纲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归集到这一命题的内涵中。如果将这一命题理解为宏观经济管理重心依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不同而在不同时期分别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二者间交替、从而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的话,那么,在现阶段这意味着简单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通过强化供给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少波
如果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命题理解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经济改革的战略部署(刘元春,2017)的话,那么,这个命题将承载非常丰富的内涵,甚至可以以此为纲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归集到这一命题的内涵中。如果将这一命题理解为宏观经济管理重心依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不同而在不同时期分别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二者间交替、从而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的话,那么,在现阶段这意味着简单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通过强化供给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代志华
本文在分析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世界电信改革的经验,回顾我国电信改革历程,提出并构建了TDG-RCP分析框架。透过这个框架,旨在使中国电信改革能够沿着“规制—竞争—产权”的演进逻辑螺旋上升、逐步推进。从趋势上看,以构建有效竞争格局为目标,在3G实施和3C融合、兑现WTO承诺与需求不断增长的条件下,电信立法与专业规制、运营商全业务竞争、业务开放以及向民营资本开放正逐渐成为现实。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敬伟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自1998年底开工以来,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何正确评价这一投资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工程项目成为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逻辑框架法是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一评价问题的有力工具。它所提供的思维框架能够对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投入、产出、目的、目标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正确评价项目的效益与风险,提出改进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改善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 逻辑框架法 后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