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
2023(949)
2022(884)
2021(822)
2020(762)
2019(1620)
2018(1536)
2017(2877)
2016(1709)
2015(1931)
2014(1814)
2013(1785)
2012(1731)
2011(1629)
2010(1631)
2009(1537)
2008(1563)
2007(1405)
2006(1182)
2005(1175)
作者
(6415)
(5434)
(5426)
(5088)
(3595)
(2733)
(2450)
(2203)
(2119)
(1987)
(1976)
(1922)
(1906)
(1890)
(1822)
(1684)
(1682)
(1658)
(1651)
(1626)
(1505)
(1465)
(1370)
(1272)
(1269)
(1250)
(1220)
(1216)
(1211)
(1200)
学科
(5096)
经济(5091)
(4149)
(3512)
管理(3241)
(3079)
企业(3079)
政治(2450)
教育(2152)
方法(2110)
思想(1695)
数学(1642)
数学方法(1577)
思想政治(1569)
政治教育(1569)
治教(1569)
德育(1560)
(1434)
(1430)
理论(1344)
生物(1279)
中国(1132)
(1062)
(1024)
(936)
财务(935)
财务管理(934)
经济学(931)
业经(919)
企业财务(910)
机构
大学(25614)
学院(24699)
研究(11837)
科学(9557)
(8789)
中国(7746)
(7417)
(7110)
农业(7040)
研究所(6946)
经济(6894)
业大(6600)
管理(6371)
(5829)
理学(5458)
理学院(5346)
管理学(5049)
管理学院(4997)
(4968)
中心(4716)
(4614)
(4552)
农业大学(4528)
(4481)
实验(4260)
实验室(4072)
(3846)
重点(3829)
研究院(3818)
技术(3785)
基金
项目(17902)
科学(12600)
(12274)
国家(12192)
基金(12080)
研究(10101)
科学基金(9068)
(7392)
自然(7012)
自然科(6842)
自然科学(6836)
自然科学基金(6728)
(6453)
基金项目(6116)
资助(5593)
社会(5321)
科技(4994)
社会科(4900)
社会科学(4897)
计划(4825)
教育(4820)
重点(4483)
专项(4013)
科研(3917)
(3653)
(3534)
(3508)
(3427)
(3361)
编号(3325)
期刊
学报(9642)
(8524)
经济(8524)
(7939)
科学(6988)
大学(6764)
学学(6573)
研究(6392)
中国(5707)
农业(5427)
业大(3338)
林业(3229)
教育(3170)
(2923)
(2827)
农业大学(2628)
管理(2595)
(2235)
科技(1854)
自然(1533)
财经(1489)
技术(1462)
自然科(1410)
自然科学(1410)
中国农业(1356)
科技大(1348)
科技大学(1348)
(1327)
经济研究(1316)
(1308)
共检索到38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支运波  
《一九八四》展示了国家权力直接以群体的自然生命为治理对象,在对其实施了政治管制技术之后所可能呈现的恐怖图景。结合阿甘本有关形式生命的生命政治学观点分析奥威尔在小说中书写的生命类型,本文认为:奥威尔在小说中主要叙述了温斯顿的政治生命和他所期望的无产者的生物生命(或说自然生命)这两种生命形式;大洋国治理技术的目的在于以政治权力的逻辑任意捕获大众生命,并最终将其推向形式生命的境地;《一九八四》宣扬了政治生命是一种不值得活的生命,而无产者的生物生命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则不可消除并终将获胜的观点。作者让温斯顿单方面相信政治生命必将被无产者的生物生命所取代的态度,反映出奥威尔在政治和人性立场上持有某种虚无乐观主义的立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支运波  
《一九八四》展示了国家权力直接以群体的自然生命为治理对象,在对其实施了政治管制技术之后所可能呈现的恐怖图景。结合阿甘本有关形式生命的生命政治学观点分析奥威尔在小说中书写的生命类型,本文认为:奥威尔在小说中主要叙述了温斯顿的政治生命和他所期望的无产者的生物生命(或说自然生命)这两种生命形式;大洋国治理技术的目的在于以政治权力的逻辑任意捕获大众生命,并最终将其推向形式生命的境地;《一九八四》宣扬了政治生命是一种不值得活的生命,而无产者的生物生命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则不可消除并终将获胜的观点。作者让温斯顿单方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董键铭  
以福柯、阿甘本为代表的控制性的生命政治话语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权力机制对人的控制,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资本逻辑对人类社会的统治。以哈特、奈格里为代表的反抗性生命政治话语揭示了生产反抗性主体的可能性,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则是生产逻辑与打破异化、生产新主体的可能性。事实上,无论是控制性的生命政治话语,还是反抗性的生命政治话语,都只是片面地强调了资本或生产一个方面,因而它们都退回了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一种仅仅强调决定论作用的消极性的生命政治话语。只有真正立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构一种能动论与决定论相统一的积极性的生命政治话语,才能真正超越资本主义社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志康  
“生命产业”(LifeIndustry),范围包括食品加工、药品、种子生产、植物繁育、农业化学品和兽医药领域,在欧美,它特指利用、买卖和控制与食物、农业和健康有关的生物工业产品市场的跨国企业。生命产业产品市场日益增长,现已达到相当规模。1995年,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智慧  王媛  柴立和  李丽萍  李姣  朱荣杰  
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是重要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均造成重要影响。由于组成中可燃物比例高,对它们的能源化处置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系统应用了一种可持续的环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采用Impact 2002+和ReCiPe Endpoint 2016两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测算了垃圾和污水污泥单独焚烧的线性加和与垃圾、污水污泥混合焚烧两种处置方案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揭示不同处置方案下的环境负荷,探究两种处置方案的优劣;同时,分析这两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的混合燃烧方案在化石能源消耗、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方面的有益影响均明显高于单独燃烧方案,混合燃烧方案不仅缓解能源压力,同时降低气候和健康压力;(2)对于本文方案,Impact 2002+方法的中间点影响类别和终点损害类别评价结果都比ReCiPe Endpoint 2016方法更能突出混合燃烧方案的环境影响优势,但ReCiPe Endpoint 2016方法的不确定性更小。上述结论可为垃圾和污水污泥能源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荣伟  
人的个体生命的存在具有多样性,其存在形式主要有"二元对立论"、"二元一体论"和"一体多元论"三类观点。个体生命存在的"三元一体论"将个体生命分为身体、心智和灵魂三个相互依赖而又相对独立的部分,由此引发出"基于身体存在的个体生命"、"基于心智存在的个体生命"和"基于灵魂存在的个体生命"三种个体生命形式,由此形成的生命(化)教育(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要朝向人的身体、适宜人的身体和成全人的身体;教育要朝向人的心智、适宜人的心智和成全人的心智;教育要朝向人的灵魂、适宜人的灵魂和成全人的灵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继灵  
本文研究了企业的生命特征 ,剖析了企业生命周期与生物生命周期的相似之点与不同之处 ,指出有效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返老还童、青春常驻、永续生命。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宇晓  
哈特和奈格里强调了福柯的生命政治理论的生产性维度,从生命政治的视域去考察意大利自治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非物质劳动理论,从而形成了生命政治生产理论。生命政治生产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表现为非物质劳动,这种生产不仅生产出商品,还生产出主体和社会关系等。主体问题是联结生命政治和非物质劳动的关键节点,正是基于对主体问题的思考,哈特和奈格里才在生命政治理论和非物质劳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政治生产理论。哈特和奈格里通过对新的生产形式即非物质劳动或生命政治生产的考察,试图寻找新的革命主体并重新构建一条不同于马克思的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从最根本的立论原则和方法来看,他们的生命政治生产理论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方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并基于学生生命的需求而展开。生命文化的"离场"和生命教育的"缺席",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片面发展及其对生命的冷漠。新时期学校迫切需要基于生命文化的视野,围绕学生真、善、美的人格构成以及学生社会生命的成长需要,构建多元的生命课程体系,以智育课程激发生命之"真",以德育课程滋养生命之"善",以艺术课程彰显生命之"美",以活动课程绽放生命之"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教学中的生命关怀是达成教育中关怀生命的基础与关键。教学的本真乃生命与生命的共契。教学源于生命,生命是教学的元基点与逻辑起点;教学循于生命,教学必须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天性,是教学之道;教学达于生命,教学要促进学生生命整全、自由与可持续性地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构道德的生命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生命表就是一张根据分年龄死亡率来考察一批人的生命过程的表。它的基础是一套按年龄排列的死亡率,因此也叫死亡率表或死亡表。它实质上反映着在一定的分年龄死亡率水平下,各个年龄的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桂荣  
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生命关怀的精神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并以此推动学校管理进行“人本”的改革。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科  
~~
关键词: 生命之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