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0)
- 2023(6244)
- 2022(5481)
- 2021(5367)
- 2020(4524)
- 2019(10328)
- 2018(10398)
- 2017(19074)
- 2016(10772)
- 2015(12391)
- 2014(12498)
- 2013(12047)
- 2012(11740)
- 2011(10442)
- 2010(10556)
- 2009(9601)
- 2008(9713)
- 2007(9044)
- 2006(7937)
- 2005(7039)
- 学科
- 济(37930)
- 经济(37879)
- 管理(29473)
- 业(22366)
- 企(19805)
- 企业(19805)
- 方法(13130)
- 中国(12691)
- 地方(11774)
- 财(11748)
- 农(11427)
- 学(10087)
- 业经(9702)
- 理论(9536)
- 数学(9363)
- 数学方法(9136)
- 教育(8871)
- 和(7750)
- 制(7681)
- 农业(7441)
- 家(7124)
- 国家(6755)
- 工作(6594)
- 财政(5779)
- 融(5679)
- 金融(5677)
- 体(5633)
- 环境(5619)
- 务(5418)
- 财务(5382)
- 机构
- 大学(145070)
- 学院(142580)
- 研究(49957)
- 管理(49889)
- 济(48981)
- 经济(47473)
- 理学(41776)
- 理学院(41129)
- 管理学(40244)
- 管理学院(39936)
- 中国(37950)
- 京(32986)
- 科学(31521)
- 财(27017)
- 所(24994)
- 中心(23986)
- 江(23853)
- 范(23640)
- 师范(23431)
- 农(22482)
- 研究所(22198)
- 北京(20964)
- 财经(19839)
- 业大(19476)
- 州(19359)
- 师范大学(18925)
- 院(18300)
- 经(17906)
- 农业(17363)
- 技术(16761)
- 基金
- 项目(89418)
- 研究(69302)
- 科学(68534)
- 基金(61352)
- 家(52616)
- 国家(52047)
- 科学基金(43711)
- 社会(41312)
- 社会科(38589)
- 社会科学(38575)
- 省(35576)
- 基金项目(32695)
- 教育(32558)
- 编号(30226)
- 划(29884)
- 成果(27457)
- 自然(27342)
- 自然科(26639)
- 自然科学(26634)
- 自然科学基金(26146)
- 资助(24481)
- 课题(21575)
- 重点(19953)
- 部(19380)
- 发(19005)
- 项目编号(18514)
- 年(18509)
- 创(17988)
- 性(17879)
- 大学(17523)
共检索到234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湛晓白
礼俗是考察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国民党政要陈果夫,在国民政府时期发表了大量有关礼俗改造的著述和言论,为我们认识礼俗互动的近代形态提供了个案。作为"标准党人",陈果夫礼俗改造的设想首先是官方本位的——他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礼俗的社会教化和意识形态功能,以日常政治的方式配合新生活运动,参与国民党三民主义儒家化意识形态的建构;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历、从政经验及其所信奉的"中体西用"文化观等原因,陈果夫的礼俗观又相当"接地气",他对民间信仰和风俗的价值认同远大于批判,对民众的非理性精神需求有着充分的共情。对礼俗政治文化功能的积极利用和改造,使他区别于一般知识界的启蒙思路,而礼俗改造中坚定的民众立场,又使他与主流政治话语有所分殊,这正是陈果夫礼俗观的个性所在。就实际功效而言,在以社会整合和政治动员为急务的民族国家建构时代,陈氏的礼俗改造计划因现实针对性不强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关键词:
礼俗改造:国民政府时期 陈果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丽智
超然主计制度是国民政府时期财政会计制度改革的产物,在联综组织中处于中心环节地位。文章阐释了超然主计思想提出的时代诱因,剖析了专家学者超然主计思想的产生情况,深入发掘了思想论争对于该制度深层次变迁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主计制度 联综组织 超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进文 王芸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中国农业经济却出现了萧条和衰败。为了拯救中国农业和农村,切实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思想界产生了一股研究乡村经济建设的思潮。以章元善、寿勉成为代表的合作改革派,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乡村改良学派和以陈翰笙、千家驹等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等纷纷对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讨论。这些探索对当今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村经济 农业改良 信用合作 表征农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 1 92 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 ,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 ,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 ,因此 ,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 ,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 ,在关内外迅猛扩张 ,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 ,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抗战爆发前 外国在华银行 相抗 扩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我国大学与边疆社会基于人才培养而形成的地缘关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这一时期的特殊性,这种地缘关系经历了形成、深化及衰退三个阶段,呈现出"后发式"和"外嵌式"的边疆大学发展路径。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大学 边疆社会 地缘关系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袁晓川
公文制度的构建及改革活动,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到全国政、学、商各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大批学术及实践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互动的研究视角,将"秩序重建"与"效率提升"定义为近代中国公文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政治鼎革——思想纷争——制度构建——行政实践"为逻辑主线,紧密围绕公文制度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主题,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体制特点,围绕其政治秩序构建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迪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和发展被迫偏离既定轨道,公债政策和实践也发生变化。本文尝试对内债进行分类研究,从内债用途的角度界定经济建设内债。重点考量战时经济建设内债规模,探讨战时经济建设内债呈现出不同于战前的新特点。经济建设内债用途由发展经济转向服务抗战,侧重于战略物资的生产和运输。经济建设内债建设布局由沿海实业建设转向以工厂内迁运动为主的战时大后方建设和疏通以运输战略物资为主的西南国际交通通道。在战时经济统制政策下,经济建设内债的使用方式从战前定向变为战时统筹。为提高认购率,内债推销也更具强制性。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加深,国民政府转向使用外币作为内债发行本位币。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传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各界在进行乡村卫生建设时,适应现实采取了多种建设路径。如:综合化的路径,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的路径,经济实用的路径,非慈善、非赢利化的路径,西医主导、不排斥中医的路径,渐进、稳妥、务实的工作路径,多方合作的路径。这些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受制于特定的环境,它们也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燕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教育较为落后,不利于西北开发的顺利推行。时人主张发展西北各族教育,以促进开发西北实现抗战救国战略,具有融合民族感情,培养国家认同,培养开发西北的建设人才,提高各民族文化水平以达共同基准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但也存在功利化和忽视西北各族的主体性等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陈玉玲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围绕控制高等院校数量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大加整顿。对北平地区高等教育,国民政府主要就大学滥设、院系设置混乱、教师兼职现象严重以及学校风潮不断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顿工作阻力重重,尤其在对北平大学的整顿工作中,虽院系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在限制教员兼职以及整顿学校风潮等方面却未能如愿。同样,该校院系结构的调整也非一帆风顺,政府和学界两种势力之较量如影随形,致使政府的整顿效率深受影响。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北平高等教育 北平大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方宝璋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最高审计组织独立于最高行政部门的思想,能够降低全体国民和政府各部门形成的代理关系所产生的第一类代理成本;最高审计组织隶属于最高监察组织的思想能够降低全体国民和监督部门(审计和监察)形成的代理关系所产生的第二类代理成本;审计组织内部垂直型的体制且代理层级较短的思想能够降低审计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代理关系所产生的第三类代理成本。借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审计组织结构思想,可对目前政府审计组织结构改革提供参考建议:一是建立独立于国务院的审计组织;二是实行监审合一,把审计署划到国家监察委员会之下;三是建立垂直型的审计组织体制并减少地方审计机构的层级。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喻梅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与会计师职业团体在会计师行业微观管理层面呈现出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共生动态关系,这一互动关系在会计师入行资格演进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而指导两者参与互动实践的分别是监管思想和职业化思想。一方面政府在监管思想指导下积极参与行业管理并力图在制度发展中体现政府意志,另一方面会计师在职业化目标的指引下要求提高入行资格收紧职业圈以形成专业垄断,由此形成了行业微观管理层面政府与会计师的互动格局。但是这一互动格局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呈现出由盛及衰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伴随着互动关系的衰落会计师入行资格逐年降低,最终会计师丧失了形成专业垄断的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蓉蓉 李飞
为克服抗战前军事教育成效不彰的弊端,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军事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大学军事教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起东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受到重视阶段,抗战中持续发展阶段和抗战后受到挫折阶段。其特点是:一、统一水利行政,提升水利机构地位;二、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筹款渠道;三、中央、省、县结合,大、中、小并举。国民政府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保证了抗战时期的军粮民食;减轻了日伪破坏农田水利造成的损失;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农田水利 特点 成效 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德雅
从历史演变的视角考察了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本土化、"中国化"的过程,从中研究探讨了学位制度与高等教育近代化转型、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留学生和教会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学位制度 中国化 历史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对四川币制的统一——以整理地钞为中心的考察
国民政府初期对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系)的整顿——以1931-1936年为中心的考察
九·一八事变与国民政府警察职业教育——以浙江省警官学校为中心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卫生防疫体系述论
论国民政府时期关于农业金融制度建设的四种模式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国防工程工役中的民工待遇研究——以整修四川机场为例
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电力工业的开发与建设——以建设委员会创办西京电厂为例的考察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建设研究——以邮政储金汇业局农村放款为视角
中央与地方之冲突:国民政府初期对地方高校的整顿——以四川大学、山西大学校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思想的战略逻辑——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论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