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8)
2023(16634)
2022(14379)
2021(13509)
2020(11255)
2019(26127)
2018(25371)
2017(48931)
2016(26088)
2015(29516)
2014(29142)
2013(28755)
2012(26155)
2011(23516)
2010(23044)
2009(21047)
2008(20226)
2007(17085)
2006(14646)
2005(12685)
作者
(72396)
(60363)
(59717)
(56852)
(38375)
(28792)
(27293)
(23790)
(22915)
(21127)
(20446)
(20306)
(18876)
(18809)
(18672)
(18212)
(17949)
(17647)
(17181)
(17119)
(14641)
(14627)
(14390)
(13687)
(13455)
(13300)
(13054)
(12896)
(11989)
(11788)
学科
(111698)
经济(111586)
管理(73738)
(68979)
(56278)
企业(56278)
方法(54303)
数学(48566)
数学方法(48025)
中国(29932)
(27968)
(27931)
(24010)
贸易(24000)
(23405)
业经(22496)
地方(22389)
(21302)
农业(18830)
(17608)
环境(16874)
(16650)
财务(16580)
财务管理(16541)
(16389)
技术(16107)
理论(15961)
企业财务(15639)
(15312)
金融(15309)
机构
大学(369377)
学院(366160)
(155236)
经济(152376)
管理(147896)
理学(129866)
理学院(128497)
管理学(126332)
管理学院(125675)
研究(121604)
中国(91200)
(77508)
科学(73247)
(68003)
(58591)
财经(56108)
中心(55063)
研究所(53832)
(53602)
业大(52427)
(51480)
(49475)
北京(48738)
经济学(48711)
(47564)
师范(47160)
(44890)
经济学院(44243)
财经大学(42245)
农业(41941)
基金
项目(260010)
科学(206576)
基金(192240)
研究(190507)
(167012)
国家(165723)
科学基金(143672)
社会(123286)
社会科(117062)
社会科学(117032)
基金项目(101434)
(98180)
自然(92578)
自然科(90468)
自然科学(90448)
自然科学基金(88839)
教育(87513)
(83363)
资助(79788)
编号(76202)
成果(60481)
(58736)
重点(57944)
(55077)
(53761)
国家社会(51968)
课题(51633)
教育部(51005)
创新(50259)
科研(49900)
期刊
(156615)
经济(156615)
研究(105968)
中国(62636)
学报(54979)
科学(51947)
管理(51899)
(50396)
(47228)
大学(42786)
学学(40245)
教育(37473)
农业(33557)
技术(31429)
(28311)
金融(28311)
财经(26948)
经济研究(26751)
业经(24363)
(23018)
问题(20727)
(18983)
统计(17899)
图书(17806)
(17637)
技术经济(17529)
理论(16971)
科技(16710)
资源(16524)
(16107)
共检索到516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付敏杰  付志刚  
本文从一般均衡的视角,采用产出核算法研究了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与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本驱动型的基本特征相吻合,人均物质资本差异对于地区产出差异的解释程度远远高于技术差距。(2)以某地与政治中心距离所表征的政治区位和以是否拥有海岸线表征的经济地理,对该地区的人均产出、人均资本和技术水平有重大的影响,从而意味着鼓励人口自由流动、减少政治外溢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方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凌云  吴维琼  
本文利用我国四位数分类行业的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和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生产函数,通过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及其基于技术差距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在我国工业企业中存在显著的技术水平"三门槛效应"。虽不同所有制结构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但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都停留在较低水平,FDI溢出的边际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递减,表明了FDI不利于高技术水平企业的技术提高,但能促进技术落后企业的技术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敏  唐晋荣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将更为复杂。采用相对Theil加权变异系数测度区域产出差距,通过构建MS-VAR模型,实证检验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和区域内产出差距的影响,以考察人民币波动幅度的扩大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区域间和区域内产出差距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快速升值和缓慢升值的两区制特征。无论是在快速升值区制还是在缓慢升值区制下,人民币升值都会缩小区域间和东、中部区域内的产出差距,但会扩大西部区域内的产出差距。在快速升值区制下,人民币升值对区域间产出差距缩小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升值速度的快慢对各区域内产出差距的影响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文龙  王莉  李梦凡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FDI外溢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2000—2012年期间,东部地区受来自于FDI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在总体上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不过东部地区从FDI上获得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慢慢衰减;中部地区而言,FDI外溢效应虽然在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对中部各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西部地区由于区位劣势、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FDI外溢效应的发挥程度相对较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风云  张凤兵  
文章以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城乡两区域模型为基础,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缩小中国城乡差距,必须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要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为农村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使开放利益在地区间的分配趋于合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三大地带为基本地缘格局的区域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与升级。并且,这种差距表现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三大地带来看,不仅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且三大地带内部的差距也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差距会自行缩小。但是,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已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仅无法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迹象。那么,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区域差距-区域增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就成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相郁  
区域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空间现象。对于其格式,目前学术界存在2种观点,就是"Williamson假说"和"Amos假说"。文章在以往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发展差距方程式研究了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格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52~2000年期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符合"Amos假说"的格式。但是,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在1952~1980年期间,其差距符合"Williamson假说"的格式,并在1980~2000年期间,其差距符合"Amos假说"的格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斌  吴伟平  
文章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样本,结合1979~2011年区域差距与资本流动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区域差距与资本流动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面板回归结果显示: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具有负相关性,并且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此外,促进各区域间的资本流动,不仅可以通过引导区域内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缩小各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朱蕾  
本文对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的前、后向联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的显著,中部地区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纽带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协调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产业协调和区域福利补偿,必须加快产业转移,扩大区域间公共知识溢出的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文章以产业价值创造能力为研究起点,以产业的双重开放为基本线索;在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相互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借用价值创造理论和贸易理论构造了产业价值创造能力指标、产业对外开放指标和产业对内开放指标;进而以统计性描述的方式展示了这三项指标在中国8大区域间、17个产业间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了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与价值创造能力关系的两个基本假设,并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龙翠红  洪银兴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外溢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本的大规模外溢引起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外溢;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外溢,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充分条件。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农村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正良  刘厚俊  
出口贸易不仅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静态效应,还具有促进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动态外溢效应,但从出口国角度考察出口贸易外溢效应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中国出口贸易外溢效应发挥的主体是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的外溢效应则不明显,在欠发达地区,一般贸易出口外溢效应的可能性最高,而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外溢效应的可能性最高。政策导向应该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平衡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促进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