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
2023(1352)
2022(991)
2021(1053)
2020(717)
2019(1471)
2018(1200)
2017(2219)
2016(1139)
2015(1287)
2014(1185)
2013(1017)
2012(968)
2011(911)
2010(929)
2009(810)
2008(779)
2007(683)
2006(612)
2005(548)
作者
(3342)
(2818)
(2741)
(2711)
(1697)
(1317)
(1206)
(1122)
(1023)
(945)
(939)
(937)
(930)
(915)
(873)
(836)
(799)
(795)
(748)
(740)
(696)
(664)
(655)
(650)
(630)
(629)
(601)
(583)
(582)
(562)
学科
(4281)
经济(4276)
管理(2540)
政治(2433)
教育(2135)
(2051)
(2033)
(1737)
企业(1737)
思想(1666)
思想政治(1544)
政治教育(1544)
治教(1544)
德育(1533)
中国(1505)
方法(1415)
(1371)
理论(1269)
业经(1122)
数学(1021)
数学方法(982)
工作(939)
农业(892)
(876)
经济学(858)
总论(755)
(721)
(704)
(654)
(627)
机构
大学(17328)
学院(16806)
研究(6592)
(5662)
经济(5521)
管理(4923)
中国(4592)
理学(4440)
科学(4408)
理学院(4323)
管理学(4127)
管理学院(4080)
(3449)
(3288)
研究所(3080)
(3030)
师范(3001)
(2909)
中心(2734)
(2670)
师范大学(2522)
(2506)
(2414)
业大(2307)
农业(2289)
财经(2151)
北京(2125)
研究院(2097)
经济学(2083)
(1995)
基金
项目(12271)
科学(9642)
研究(9041)
基金(9014)
(7988)
国家(7903)
科学基金(6661)
社会(6154)
社会科(5735)
社会科学(5734)
教育(4554)
(4428)
基金项目(4277)
自然(3895)
(3814)
自然科(3810)
自然科学(3809)
自然科学基金(3760)
编号(3529)
资助(3340)
成果(3233)
重点(2869)
国家社会(2727)
(2688)
课题(2565)
(2488)
(2425)
大学(2423)
(2387)
教育部(2376)
期刊
(6939)
经济(6939)
研究(4674)
学报(3943)
科学(3605)
中国(3550)
教育(3509)
(2998)
大学(2996)
学学(2803)
(2119)
管理(2064)
农业(1972)
(1563)
社会(1439)
财经(1272)
职业(1231)
社会科(1166)
社会科学(1166)
(1146)
业大(1088)
经济研究(1058)
技术(1054)
地理(950)
农业大学(936)
科技(854)
(845)
图书(827)
(823)
论坛(823)
共检索到25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2016年8月首届"国际政治地理学前沿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共有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芬兰、日本、新加坡、巴西等13个国家和地区、4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0多位代表出席,本专辑即是这次会议的会后成果之一。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过去与西方的交流不多,讨论的话题和热点也不尽相同。这次论坛经过多次讨论主题定为"东西对话:政治地理学研究新进展",下设"地缘政治"、"边界研究"、"领域与管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ark W.ROSENBERG  高晓路  刘春凤  
进入21世纪以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范围内基于地理学视角的老龄化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老龄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未来一二十年间快速老龄化将对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为了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序过渡到一个更加健康、成熟的社会,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必须深化对相关概念、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我们特邀请国内外专家撰稿,组织刊发了本期专辑,以期引起国内地理学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小罕  
无人机是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含量高、多学科融合度密集、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和应用普及度高的典型代表。当代地理学的发展借助无人机的应用得到很大拓展,在自然地理过程的空间视角拓展与全景动态展现、高清对地遥感数据应用、农林植保辅助作业、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以及低空空域资源开发与低空航路网规划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璐璐  刘云刚  
生存空间是拉采尔创立现代政治地理学之初提出的核心概念,与国家有机体一起构成人类有机体空间政治的分析框架。20世纪上半叶,地缘政治学派继承并发展了国家有机体的概念,同时吸收了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思想,将生存空间改造成为服务法西斯空间扩张的理论工具。二战结束后,地缘政治学被唾弃为恶学,而生存空间也被抨击为恶学之钥。80年代后期,新政治地理学从批判视角审视生存空间与法西斯的关系,生存空间的理论价值重新得到重视。论文通过梳理生存空间从提出、兴盛、没落到复苏的发展历程,旨在揭示这一概念在理解政治地理学研究模式、认识人地关系、探索空间治理、制定区域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为中国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刘玄宇  王丰龙  胡寻寻  
领土/领域是政治地理学的核心概念,领土陷阱是政治地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论文系统整理了关于领土陷阱的成果文献,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领土陷阱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其研究议题进展,并对其借鉴意义进行了评述。John Agnew提出的领土陷阱理论基于3个地理假设:领土—国家—主权的“三位一体”、国内—国外的“二分法”、国家是社会的容器。领土陷阱驳斥了既有的国家中心主义领土观,强调重视领土主权之外的多种实效主权形式,如域外治权、分级主权、社会主权等。领土陷阱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治理、非传统安全、跨境移民、跨境资源保护、跨境水政治等多方面的议题,并随着时代发展展示出其强大的解释力。论文认为,领土陷阱相关研究的主张,如领土是主权的工具、要从领土主权和实效主权的复杂互动中理解领土问题、从中心和边缘的双向视角理解领土问题、从理性和历史情感中审视领土问题等,对于中国当下有效解决领土问题、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宁  梁邦兴  
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统称)研究立项课题旨在探究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整体水平。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相关议题的资助,以及受资助人在该时期对相关议题的科研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2011年以来,国内政治地理学逐渐被认可和关注,并呈现出以北京、广州、昆明和上海研究机构为辐射中心的地理特征;(2)国内政治地理研究重点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和安全)、行政区划和管治、尺度和空间、社会和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志丁  骆华松  
2016年8月26-30日,"第二届国际政治地理学研讨会:移民与边界"在云南昆明举行。会议由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全球化中边界项目(Borders in Globalization,BIG)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和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地理联合会、云南省地理学会、边界研究学会协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炜  
以2006年范并思、胡小菁发表《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为标志,国内图书馆2.0运动已过去近二十年。二十年来互联网经历了迅猛发展,目前已进入3.0时代。Web3.0概念也从早期单指“语义万维网”,进一步被赋予新的含义,即以区块链为底层架构,以实现数据确权、溯源询证、智能合约、零知识证明和去中心化治理等功能为特色的新一代互联网,它的突破之处在于,能够为建设平行于物理世界的元宇宙虚拟世界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Web2.0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被称为图书馆2.0,而Web3.0影响更为巨大,当下提出建设图书馆3.0,正当其时!
关键词: 图书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小鹏  
"减贫与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都将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反映了贫困治理对于全球发展的重大意义。联合国开发署2019年度《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指出,全球仍有13亿人处于"多维贫困状态",且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存在明显差异,贫困治理任重道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花楼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全球城市化、逆城市化进程中,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地区经历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和重构(龙花楼等,2017)。国际乡村地理研究的代表性人物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Michael Woods教授将乡村重构定义为: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因农业经济地位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调整、农村服务部门的兴起和地方服务的合理化、城乡人口流动和社会发展要素重组等不同因素的交互影响导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成虎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同年9月,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同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起上升为三大国家战略。在最近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琦  陈秧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卫东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个战略的产生是国内外局势变化、特别是世界格局变化的结果。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需要在引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借助"丝绸之路"这个文化符号,中国向世界传递出"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以及包容性全球化的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贺灿飞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信与交通技术的发展、贸易与投资政策的自由化以及制造业的模块化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并重新塑造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国充分利用制度、资源、市场和规模优势,以投资和贸易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扮演了重要角色。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发展,推动中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经济全球化也为中国未来的区域发展带来机遇和风险。从机遇来看,经济全球化在增强全球联系的同时促进地方力量的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康  
<正>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中对于人口收缩地区的关注源自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不断浮现且增多的“收缩城市”现象。收缩城市(Shrinking Cities)最初由德国学者H?u?ermann和Siebel在1980年代末研究鲁尔老工业区转型时提出,最初用来隐喻那些因去工业化或社会转型引起的人口减少并面临结构性危机的城市,并逐步扩展到全球化下日益显著的城市区域的增长与收缩分化。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