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3)
2023(5068)
2022(4259)
2021(3937)
2020(3421)
2019(7551)
2018(7323)
2017(14222)
2016(7656)
2015(9049)
2014(8889)
2013(8872)
2012(8462)
2011(7813)
2010(8027)
2009(7643)
2008(7621)
2007(6943)
2006(6000)
2005(5473)
作者
(22815)
(19525)
(18974)
(18243)
(12790)
(9303)
(8695)
(7541)
(7240)
(6968)
(6732)
(6597)
(6305)
(6277)
(6276)
(6069)
(5665)
(5639)
(5461)
(5411)
(4999)
(4743)
(4735)
(4502)
(4479)
(4331)
(4301)
(4049)
(3874)
(3775)
学科
(40367)
经济(40321)
管理(24486)
(23101)
方法(22716)
数学(20197)
数学方法(20067)
(20024)
企业(20024)
(11654)
(10531)
中国(8735)
理论(7692)
(7335)
(6890)
财务(6879)
财务管理(6861)
业经(6687)
企业财务(6679)
(6477)
贸易(6472)
教育(6407)
(6313)
(6243)
(5743)
金融(5739)
(5440)
地方(5184)
(5090)
银行(5073)
机构
大学(129712)
学院(124200)
(52564)
经济(51652)
管理(45334)
理学(39193)
理学院(38797)
管理学(38238)
管理学院(37998)
研究(37715)
中国(28102)
(26567)
(25696)
财经(21957)
科学(21328)
(20076)
经济学(18753)
(18262)
(18034)
(17609)
师范(17397)
中心(17155)
经济学院(16858)
(16586)
财经大学(16548)
研究所(16130)
北京(15981)
业大(15661)
(14455)
师范大学(14186)
基金
项目(78246)
科学(62308)
基金(59127)
研究(57273)
(50433)
国家(50021)
科学基金(43601)
社会(38402)
社会科(36453)
社会科学(36444)
基金项目(30108)
教育(28806)
(28792)
自然(27426)
自然科(26621)
自然科学(26611)
自然科学基金(26188)
资助(25348)
(24417)
编号(21444)
成果(19444)
(18944)
重点(17533)
教育部(17130)
大学(16596)
国家社会(16540)
人文(16050)
(15883)
课题(15455)
科研(15229)
期刊
(55519)
经济(55519)
研究(38528)
(22105)
学报(21945)
中国(20366)
管理(17539)
科学(17082)
大学(16992)
教育(16012)
学学(15683)
财经(13901)
(13854)
(11931)
(11167)
金融(11167)
技术(10493)
经济研究(8983)
农业(8818)
问题(7821)
(7038)
图书(6947)
业经(6863)
(6369)
统计(6014)
技术经济(6005)
理论(5640)
财经大学(5547)
(5482)
书馆(5159)
共检索到18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  白晨  
诺奇克的契约论批判既包括对古典契约论的批判,也包括对罗尔斯的新契约论批判。古典契约论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问题,而新契约论则是正义原则的证成性问题。诺奇克对契约论的批判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诺奇克从政治哲学应该遵循的一般性方法出发,主张方法与理论目的之间应该保持明显的间距。方法论批判集中于政治合法性问题,而契约论背后隐藏的理性目的论同政治哲学的方法原则完全相悖。另一方面,面对新契约论,诺奇克认为新契约论既无法逃避古典契约论的理性目的论困境,也无法避免延用契约论的一些理念来论证正义原则时必然遭遇的理论困难。无论是对合法性的证明还是对正义原则的证成,诺奇克都主张“看不见的手的解释”之“自然生成”而非“理性设计”的理论路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石  
本文试图为"超主权"的世界货币提供理论基础。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论证,国家信用货币的基础是"主权",而国家的主权来自于全体成员所订立的契约;与此类似,国际范围内的"共同权力"来自于各成员国主权的部分让渡。另一方面,国际范围内的"共同权力"与"主权"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一种"超主权"的权力。因此笔者认为,"超主权"的世界货币成立的基础在于国际范围内的"共同权力",这一权力是建立在各参与国的同意的基础上的。本文还以欧元为例,对形成"超主权"货币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机根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具体化贯彻,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理论联盟的思想基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许敏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其《契约理论》中分别讨论了代理模型、劳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企图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但其研究重蹈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的杜林的错误,模型完全脱离了现实中正常人的行为。如,在代理模型中,他们提出,委托人应在高产出状态下给代理人支付更少;在劳动契约中,他们企图要求,不管工人愿不愿意给资本家干活,都要给资本家带来同样的收入;在不完全契约中,他们安排不履行协议的买者仅仅失去少量订金,就可白白得到协议品及其收益。因此,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的契约理论,既不能简单用于指导中国改革实践,更不宜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来源之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许敏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其《契约理论》中分别讨论了代理模型、劳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企图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但其研究重蹈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的杜林的错误,模型完全脱离了现实中正常人的行为。如,在代理模型中,他们提出,委托人应在高产出状态下给代理人支付更少;在劳动契约中,他们企图要求,不管工人愿不愿意给资本家干活,都要给资本家带来同样的收入;在不完全契约中,他们安排不履行协议的买者仅仅失去少量订金,就可白白得到协议品及其收益。因此,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的契约理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偲祺  温立洲  
对于《穆勒评注》的解读,学者多倾向于直接建立起马克思与穆勒之间的对话,并将货币异化或交往异化看作是对异化劳动论的补充。当文本考察从经济异化进入到政治异化,马克思对个人占有的批判就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逐渐呈现出来,他首先批判并否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个人占有的合理性,接着批判并否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个人占有的合法性。通过前者,马克思完成了对穆勒式个人占有问题的理性去蔽,揭示出货币的存在属性、商品契约的异化属性以及市民社会的异化属性。通过后者,马克思指明了货币交换所致的形式需要与现实需要之间的错位,戳破并消解了洛克式原始正义的虚假自洽。马克思在文中所实现的政治哲学批判,本质上是为探寻无产阶级于私有财产束缚下实现自由解放寻找新的可能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大志  
人生哲学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沉思。诺奇克主张,我们应该在哲学沉思中检验我们的人生,并且在智慧的指引下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诺奇克讨论了人生哲学的三大主题(幸福、爱情和死亡):虽然幸福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的,但是它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目的;爱情可以是个人的情感,但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形成一种“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死亡,然而我们可以让生命之光最终更加耀眼。他也探讨了两个神学问题,即上帝存在的证明和罪恶。诺奇克还对自己的政治哲学进行了反思,改变了某些早期的极端自由主义观点,以至我们有理由说出现了两个诺奇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萍  王平  
公共行政基于社会契约而产生,由此对公共行政的存在进行逻辑证明,也就转换为对社会契约的存在进行论证。人类具有平等的权利及人的片面性、非自足性决定了社会契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处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立场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能力和认知信心不一样,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分野,同时也导致了公共行政的二元分化。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未来社会,公共行政在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历史复归。这个历史复归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同时,公共行政自身也存在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演进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哈维·西格尔对阐发批判性思维和推进教育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格尔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定义是诸多定义中最具逻辑完备性的,而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论辩护的重点在于规范性问题和回应认识论多元性的挑战。西格尔还论证了认识论对于教育哲学发展的引领作用。西格尔观点的批评者认为逻辑主义立场和忽视实践推理是西格尔教育哲学思想当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金忠  
科斯所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因科斯本人的含混表述和自相矛盾为后来演变成为企业契约论开了方便之门。企业契约论的共同特征是,从泛化的交易概念出发,用契约分析的方法,试图将企业组织还原为一组契约,因而把企业的性质说成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科斯之后,张五常、詹森和梅克林等将企业契约论推到极端境地,企业因彻底“契约化”而“非组织化”了,这实际上否定了企业作为社会实体的存在本身。企业的本质规定性,应从要素集结之后的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寻找。这些活动与关系,恰恰正是新古典经济学企业“黑匣子”里面所隐藏的内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彦玲  刘艺菲  
黑格尔的法哲学具有明显的思辨理性的特征,他没有脱离其逻辑学的研究进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思想,他认为黑格尔的法哲学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脱离了现实世界及其本体论——实践,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的法哲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转向,这种转向通过批判路径和批判内容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杰  李金静  
现代契约理论的法哲学基础是新自然法,新自然法是在批判和继承实证主义法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证主义法哲学思想使倡导“科学主义”的逻辑经验主义方法论能够在现代契约理论中继续成功运用,而新自然法哲学主张的实质正义、限制契约自由和诚信、缔约过失责任原则则给现代契约理论的方法论注入醇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所以现代契约理论的方法论呈现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互融合的典型特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伟  
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诉求。自由主义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价值的颠覆既没有为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也没有为正当教育价值的确立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自由主义的本质是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使教育以及"善的教育"的存在的合法性受到威胁。自由主义不仅已成为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从而影响教育实践的坚硬立场,而且它所拥有的民间力量也构成了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实践方案。"范美忠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不仅涉及自由主义在国家政治中的价值取向,也涉及教育应如何面对自由主义的价值挑战。正当教育价值的寻获必须从对自由主义教育价值的批判入手。反思与批判自由主义是当前教育哲学必然的担当。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威  
巴塔耶的普遍经济学完成了四个转换:从物质财富到生命能量,从局部视角到整体视角,从匮乏预设到过剩事实,从普遍经济到普遍历史。巴塔耶的这一经济哲学思想,同时包含着批判性维度与合理性维度,前者体现在对传统西方经济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上;后者则蕴含在普遍经济学的理论建构中,而这既造成了其自身的理论缺陷,又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若干务实的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