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1)
- 2023(3447)
- 2022(2562)
- 2021(2698)
- 2020(2205)
- 2019(4903)
- 2018(5074)
- 2017(9492)
- 2016(5078)
- 2015(6040)
- 2014(5919)
- 2013(5524)
- 2012(4904)
- 2011(4451)
- 2010(4684)
- 2009(4089)
- 2008(4208)
- 2007(3786)
- 2006(3353)
- 2005(3127)
- 学科
- 济(16803)
- 经济(16775)
- 业(12464)
- 管理(12351)
- 企(10243)
- 企业(10243)
- 学(7913)
- 理论(6304)
- 中国(6187)
- 教育(6179)
- 农(6150)
- 业经(5096)
- 教学(4793)
- 方法(4389)
- 农业(4087)
- 制(3815)
- 和(3680)
- 财(3540)
- 政治(3209)
- 地方(3162)
- 技术(3150)
- 学法(3099)
- 教学法(3099)
- 经济学(3074)
- 思想(2969)
- 策(2891)
- 体(2846)
- 数学(2789)
- 发(2756)
- 数学方法(2718)
- 机构
- 学院(70450)
- 大学(70221)
- 济(24366)
- 管理(24072)
- 经济(23699)
- 研究(23437)
- 理学(19846)
- 理学院(19600)
- 管理学(19237)
- 管理学院(19092)
- 中国(16822)
- 京(15201)
- 科学(14380)
- 范(11839)
- 师范(11739)
- 财(11677)
- 所(11625)
- 江(11595)
- 研究所(10493)
- 中心(10249)
- 农(9944)
- 技术(9787)
- 北京(9756)
- 师范大学(9390)
- 州(9094)
- 财经(9067)
- 业大(8835)
- 教育(8763)
- 职业(8503)
- 院(8260)
- 基金
- 项目(42426)
- 研究(34526)
- 科学(32360)
- 基金(27751)
- 家(23753)
- 国家(23495)
- 社会(20295)
- 科学基金(19604)
- 社会科(18950)
- 社会科学(18941)
- 教育(17551)
- 省(17512)
- 编号(16125)
- 划(14593)
- 成果(14367)
- 基金项目(14015)
- 课题(11457)
- 自然(11294)
- 资助(11052)
- 自然科(11009)
- 自然科学(11007)
- 自然科学基金(10802)
- 年(10100)
- 项目编号(10000)
- 重点(9886)
- 发(9413)
- 创(9374)
- 部(9060)
- 性(8741)
- 创新(8661)
共检索到111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文喜
哲学主要是人类在观念(包括想象、神话)中经历的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未来的历史。当我们不去批判我们曾如何生活,而来批判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时候,我们的批判就触及到了所谓哲学的政治转向问题的核心。当代政治哲学把正当性问题缩减到所谓的"绝对世俗的‘充分生活’"问题上。这个概念成为取代"好生活"这个概念之后所有不同立场之观点交锋最集中的焦点。我们可以说,若要对当代政治哲学在转变时代的观念流变有所领会,着重指出它的古希腊渊源与特征,无疑是正确的一步。因为事实上,对理性之现代信仰的批判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健全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对于自由、清醒、正义或好生活之古典理性标准的真正意义加以开放的了解,乃是异常重要之事。
关键词:
政治哲学 转变时代的观念 好生活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哲学,是哲学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尤为紧迫的、亟待推进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推进和完成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展开,是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坐标系。这一坐标系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线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应是以“打通古今”为视野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这三重规定性,能够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政治哲学的既定理论范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艳红
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始于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自觉探索和反思。中国的市场化社会转型必然要求从现代性语境中出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时代的需要和新的实践实现自身的观念更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社会哲学研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兴起和发展的观念基础。政治哲学的兴起拓展并深化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在社会哲学研究的早期确立了“全面的现代化”观念,呼唤着现实性的政治哲学的研究;在新时代,关于民主政治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阐释和建构,深化了对中国式全面现代化的理论研究。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哲学研究,就要坚持整体性观念,注重对历史传统的研究,开展中西现代化的多层次比较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晓娟 王牧群
本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论述古希腊神话中反映的中庸思想。即人类容易让成功冲昏头脑,进而行为过激,结果必然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之中是美德的象征。孔子主张凡事不宜过激,认为中庸之道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本文以世界多元文化的视角,在比较中发掘古典文化的现代价值,对现代文明进行理性认识。
关键词:
希腊神话 行为过激 中庸之道 天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鹤岩 匡瑾璘 牛翠萍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后现代哲学代表着现代西方哲学由追求真理、权威和绝对的唯科学观转向追求理解、共识和宽容的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哲学对人类生存、人类现实生活意义遗忘的倾向,力图把哲学重新引回到关注现实生活的轨道上来,引回到对人类生活智慧追求的道路上来。这一转向再一次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回响。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主题 后现代 时代精神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陶杨华
本文首先探讨了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主权原则的物化,物化的根源在于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古典政治哲学的背弃。要克服对主权原则的物化,就必须展开对主权原则的政治想象,认识到主权是对现代政治秩序的一种历史性解答;而要认清这一历史性,就必须把主权原则放在现代性的兴起这一语境下来解读,主权原则的确立与那个现代性的自我肯定的主体的出现息息相关。
关键词:
国际政治理论 现代性 主权 历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班华
教育模式研究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性质 ,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中介形式。它以自己独特的知识形态区别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没有教育的模式研究 ,教育科学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由此 ,教育的模式研究关乎教育科学的命运与使命
关键词:
教育模式 实践哲学 行动方法论 模式建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刘忠俊
目前,旅游学界鲜有学者对旅游学科的基石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旅游学科还没有自身的理论和思想,未形成自身的学科范式,没有自身独立的领地和清晰的边界,还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章以哲学与范式为核心,明晰了旅游研究与哲学、科学、技术的关系,梳理了旅游研究中哲学与范式的关系,对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的发展、旅游学科大厦的建立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该研究以哲学视角对旅游学科的本源、基石进行追问,厘清旅游学科最终要探讨的就是,旅游是基于人的成长、基于人的价值发现的一条独特路径。范式的形成和转换都离不开哲学,旅游学者应该上升至哲学世界观来思考旅游问题,探索旅游学科的范式。只有当旅游学科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只有当旅游学科回到旅游本质、本源的探讨而不是把目光主要聚焦于一般性的特征研究,只有当旅游学科的所有概念回到本质而被厘清的时候,只有当旅游学科有自己的学科范式的时候,旅游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得以成立。
关键词:
旅游学科 旅游研究 哲学 范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贡如云
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成立是新课程时期的一大教育事件。中国名校共同体陷入了学校教育哲学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迷路之境。共同体成员校正在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共同体学校课堂教学患上了一种流行性病症——假性主体症;杜郎口中学评价方法的效度偏低,学生中心主导的课堂教学未必能唤起学习者的兴趣,生本取向的模式会弱化教师的导学功能。作为杜郎口中学及其他成员校,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名校共同体 教学模式 杜郎口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中国式教育哲学是指从中国儒家传统哲学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的思辨。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人生哲学,中国式教育哲学思辨的就是人生教育应该何所为的问题。人生教育应在"三人"教育即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因为受着何种教育,便养成何种人格,成为何种人才,便会过何种人生。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格教育,修养高尚人格不仅是义务,而且是权利。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才教育,不只是才能教育,更是人的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文教育,不仅有充沛的人文气场让人体会到"斯文在兹",而且是智仁勇融为一体的精神教育。人格教育是做人的"内圣"教育,人才教育是做事的"外王"教育,"内圣外王"的做人做事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体两面:做人教育旨在成己的"内圣",做事教育旨在成物的"外王"。中国式人生教育是成己成物的"仁—生"教育,把提升心灵境界和实现人的整全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关键词:
教育哲学 人格教育 人才教育 人文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江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份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了人们思想认识的多样化。在这新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何种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服务社会进而促进社会进步,这是值得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实现途径 哲学思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凯 杜凯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的本。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人"的问题,尊重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明确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的回归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逻辑前提、价值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向、他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范式转换、风险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境遇。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之路,就是要明确自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生成之源、互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关照、大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玮炜 石文斌 徐兰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样式。在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实现路径与社会发展呈现何种逻辑关联?对此,引入“辩证否定”理念,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梳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脉络,在历史纵向和社会横向的观照中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通约性、否定性和暂时性,指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国强
“公正”的出现与使用,是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被推崇备至并被习惯性地相提并论的产物。公平与正义具有紧密联系,正义是公平的目的和基础,公平是正义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但无论从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来看,都是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独立法哲学范畴。从内涵倾向和表述侧重来看,公正虽必然涉及正义,但主要指的还是公平。公正在内涵本质维度上,体现出对公平正义的兼容互通,以公平为主要内容但隐含着正义的背景和宗旨;公正在外延形式维度上必然体现出公平正义之间的冲突,此时应以公平的外延形式为准,采用消极的手段来调和利益与价值。公正法哲学维度的辨明,将促进新时代中国法哲学的进步并为世界法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撑,为其国内展开提供切实保障,并为其国际辐射提供有效助推。
关键词:
公正 公平 正义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平 王玲
以后现代哲学为思想基础,对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依据、知识状态和思维特点等进行了深层次剖析,从而在哲学层面上揭示了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