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2)
- 2023(12971)
- 2022(10998)
- 2021(10150)
- 2020(8671)
- 2019(19452)
- 2018(18865)
- 2017(36071)
- 2016(19333)
- 2015(21294)
- 2014(20661)
- 2013(19753)
- 2012(17867)
- 2011(15406)
- 2010(15347)
- 2009(13880)
- 2008(12826)
- 2007(10684)
- 2006(8564)
- 2005(7037)
- 学科
- 济(77623)
- 经济(77545)
- 管理(56310)
- 业(53505)
- 方法(44838)
- 企(44464)
- 企业(44464)
- 数学(40727)
- 数学方法(40246)
- 财(23157)
- 中国(18506)
- 农(18099)
- 业经(15270)
- 务(15001)
- 财务(14955)
- 财务管理(14886)
- 贸(14586)
- 贸易(14574)
- 企业财务(14209)
- 易(14206)
- 学(13687)
- 地方(12955)
- 技术(12811)
- 农业(12514)
- 审计(12182)
- 制(12076)
- 环境(11125)
- 融(10932)
- 金融(10930)
- 银(10327)
- 机构
- 大学(259460)
- 学院(259428)
- 济(107947)
- 经济(106176)
- 管理(105958)
- 理学(94640)
- 理学院(93758)
- 管理学(92048)
- 管理学院(91600)
- 研究(77370)
- 中国(59170)
- 京(51786)
- 财(50034)
- 科学(47668)
- 农(43444)
- 财经(41640)
- 业大(41227)
- 经(38436)
- 中心(38217)
- 所(36611)
- 江(35267)
- 经济学(34790)
- 农业(34720)
- 研究所(33439)
- 经济学院(31995)
- 财经大学(31736)
- 北京(30450)
- 商学(29438)
- 商学院(29179)
- 范(29175)
- 基金
- 项目(191717)
- 科学(152486)
- 基金(143777)
- 研究(133648)
- 家(126759)
- 国家(125777)
- 科学基金(109976)
- 社会(88672)
- 社会科(84460)
- 社会科学(84435)
- 基金项目(76536)
- 省(74046)
- 自然(73521)
- 自然科(71924)
- 自然科学(71904)
- 自然科学基金(70676)
- 教育(62632)
- 划(62505)
- 资助(58850)
- 编号(50878)
- 部(43140)
- 重点(43007)
- 创(40862)
- 发(39116)
- 成果(38453)
- 科研(38328)
- 创新(38275)
- 国家社会(38101)
- 教育部(37645)
- 大学(36567)
共检索到348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杉 郑石桥
文章选取2007—2016年的地方审计机关官方数据,对政治周期是否会影响审计结果应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使用我国每五年一届的党代会来表示政治周期,以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率、移送案件处理率和移送人员处理率三个指标从不同方面对审计结果应用情况进行衡量。结果显示:党代会的召开会对移送案件处理情况和移送人员处理情况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该指标的均值已经较高,提升空间狭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衍蘅 付皓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针对2003年至2009年年报发布过补充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讨论。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在讨论中引入了审计风险的概念。我们发现,虽然从整体上看,事务所任期越长,审计质量越差。但是,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仅仅存在于涉及到的审计风险相对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而对于补充更正内容涉及到的审计风险相对较高的上市公司来说,事务所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事务所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有限的。在较高的审计风险水平下,事务所不会因为任期较长而丧失审计独立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上官泽明 王少华 谢志华
通过选取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的跨国数据,研究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结果抑制政府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财政审计结果的及时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整改回应性等质量,可以发挥信息鉴定作用,直接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2)财政审计结果可以发挥信号传递作用,向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反馈信息,通过提高立法监督能力和公众参与程度间接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3)在腐败控制能力较强的国家,财政审计结果可以同时发挥信息鉴定作用和信号传递作用来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而在腐败控制能力较弱的国家,财政审计结果通过发挥信息鉴定作用直接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效果更显著,通过信号传递作用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则受到限制。研究结论对于在当前反腐败呈高压态势的环境下,审计机关坚持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继续全面提高财政审计结果质量,做好向人大汇报和社会公布工作,有效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尚文 王丽 王永培
为有效减少碳排放,规范并引导地方政府行为至关重要,国家审计可以利用其威慑力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基于1999—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总体层面检验了国家审计威慑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威慑可以减少碳排放,且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同时,中央专项审计由于其较高的权威性在碳减排方面形成了对地方审计机关威慑力的某种替代。因此,应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的碳排放治理功能,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协同威慑机制,增强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并积极探索国家审计在促进碳减排方面的建设性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尚文 王丽 王永培
为有效减少碳排放,规范并引导地方政府行为至关重要,国家审计可以利用其威慑力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基于1999—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总体层面检验了国家审计威慑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威慑可以减少碳排放,且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同时,中央专项审计由于其较高的权威性在碳减排方面形成了对地方审计机关威慑力的某种替代。因此,应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的碳排放治理功能,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协同威慑机制,增强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并积极探索国家审计在促进碳减排方面的建设性功能。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杨雨馨
风险提示作为年报典型的非结构化信息,之前较少得到关注与研究,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考察了两个问题:(1)风险提示信息是否影响审计意见;(2)高管任期周期性特征如何调节这种影响。研究发现,年报风险提示信息越多,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并且高管任期越长,这一关系越显著,但显著性水平会随高管任期的周期性特征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同时,当高管年龄越小、学历越低时,任期的非线性调节作用更显著。研究表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较好地考虑了风险提示信息的影响,高管任期周期性形成的信息披露战略择机偏好对审计意见类型产生了异质性影响,并且该影响很大程度被高管个人特征所制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上官泽明 王少华 吴秋生
通过选取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99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了审计结果公开对政府绩效的提升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审计结果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清晰性和整改回应性质量特征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在何种审计体制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开质量都能有效提升政府绩效;而在权力距离大、男性主义强文化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开对政府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实现路径上,审计结果公开质量可以通过提高立法监督能力和公众参与程度来有效提升政府绩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聂新军 张立民
本文理论分析了地方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影响因素,据此设计问卷对广东、江西两省地方政府审计机关进行专项调查,然后通过实证分析解读地方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实践与现代政府审计理论之间的差距,以探求我国地方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
地方政府审计 审计结果公告 影响因素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房巧玲 张雨菡 高思凡
在科技强审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是否为国家审计赋能进而促进了国家治理?本文基于环境治理视角,选取2009-2018年我国省级审计机关的面板数据,利用文本分析法构建国家审计信息化指数,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功能发挥以及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促进了审计功能发挥;国家审计信息化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环境治理水平,审计功能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环境关注度高、地方政府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国家审计信息化对地区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为审计信息化的赋能效应及其治理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国家审计信息化经济后果的文献,并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环境治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国家审计 信息化赋能 环境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玉 蔡春 王爱国
基于审计全覆盖实施的背景,以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审计机关不同维度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审计单位覆盖率和审计内容覆盖率,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除了直接纠偏外,国家审计覆盖率主要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政企关系而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缓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二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强化权力监控降低了政府不当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效率损失。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川 娄祝坤 甘甜
以省级审计机关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政府审计效能对审计工作成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政府审计效能的三个衡量指标中,虽然审计移送案件处理率对审计工作成果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上一年度的审计处理处罚金额落实率、审计工作报告采用率均与未来年度的审计工作成果显著正相关,并且后者对审计成果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对审计结果的开发予以重视,利用其提高政府审计效能,进而完善审计工作成果,促进审计机关公信力的提升。
关键词:
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效能 审计工作成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小军
结合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经济发展态势下企业发展预期转弱的现实背景,本文以2017—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发展预期对企业并购决策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企业发展预期转弱会明显加大企业并购实施强度;(2)在作用路径方面,发展预期转弱促进企业并购主要是通过适度债务扩张来实现;(3)通过加强并购行为,在发展预期转弱环境影响下的企业经营业绩波动得到明显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4)更进一步,企业发展预期转弱对并购行为的影响在成熟期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为企业并购行为提供稳预期视角下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关键词:
发展预期 企业并购 风险承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正威
“逆向混改”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带来的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会影响审计师风险感知。本文以2013—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异常审计费用视角,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逆向混改”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结果显示:“逆向混改”程度越深,审计师感知的风险越小,异常审计费用越低;企业经营风险和代理成本降低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常审计费用的降低主要体现在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增加上;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对“逆向混改”带来的风险变化更敏感。以上结果表明,“逆向混改”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财务信息风险,促使议价能力弱的审计师进一步减少了本就偏低的审计费用。本研究基于审计师风险感知视角探讨了“逆向混改”的经济后果,为促进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协同发展,进而实现“国民共进”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本文利用CGSS调查数据以及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6年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所在省份社会信任水平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信任水平与审计定价呈显著负向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盈余质量(以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度量)、审计努力程度(以审计延迟度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社会信任可以降低审计师对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降低审计师努力程度,从而降低审计收费。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区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可以弱化社会信任对审计定价的负向作用,在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社会信任的作用较弱,而在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差地区,社会信任对降低审计定价的作用更明显,社会信任与法律制度、市场化水平之间均存在替代关系。这一研究,可以加深对社会信任与审计师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可以进一步丰富社会信任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文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新建 张会 饶茜
以2005—2008年在我国沪深两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政治关系、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有政治关系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低水平的审计师,而选择低质量外部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更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管政治关联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特征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政治选举影响公司投资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企业融资行为具有经济周期性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质量影响外部独立审计效率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声誉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吗——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企业数据资源信息披露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
党代会周期、地方政府监管力度变化与环境质量——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审计意见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决策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战略影响审计契约吗——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