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6)
- 2023(11599)
- 2022(9873)
- 2021(9160)
- 2020(7305)
- 2019(16705)
- 2018(16283)
- 2017(30747)
- 2016(16791)
- 2015(18747)
- 2014(18779)
- 2013(18328)
- 2012(17677)
- 2011(16336)
- 2010(16909)
- 2009(15828)
- 2008(15638)
- 2007(14474)
- 2006(13148)
- 2005(11838)
- 学科
- 济(81999)
- 经济(81829)
- 业(46591)
- 管理(43203)
- 企(34759)
- 企业(34759)
- 农(31958)
- 方法(30864)
- 中国(25798)
- 数学(25317)
- 数学方法(24849)
- 地方(23129)
- 业经(21802)
- 农业(21324)
- 财(17281)
- 制(16693)
- 学(15931)
- 发(14003)
- 理论(13282)
- 银(12962)
- 银行(12943)
- 融(12925)
- 金融(12924)
- 行(12581)
- 和(12311)
- 地方经济(12024)
- 贸(11555)
- 贸易(11540)
- 体(11434)
- 环境(11093)
- 机构
- 学院(246576)
- 大学(243824)
- 济(100569)
- 经济(98300)
- 管理(90050)
- 研究(89168)
- 理学(76650)
- 理学院(75658)
- 管理学(73911)
- 管理学院(73432)
- 中国(67850)
- 科学(54121)
- 京(52766)
- 财(46647)
- 农(45878)
- 所(45526)
- 中心(40827)
- 研究所(40792)
- 江(39158)
- 范(36116)
- 财经(35851)
- 业大(35831)
- 师范(35760)
- 农业(34426)
- 北京(33800)
- 经(32314)
- 州(31693)
- 院(31581)
- 经济学(30813)
- 省(29268)
- 基金
- 项目(157755)
- 科学(124812)
- 研究(117543)
- 基金(113135)
- 家(97867)
- 国家(96916)
- 科学基金(82824)
- 社会(77423)
- 社会科(72156)
- 社会科学(72136)
- 省(63515)
- 基金项目(58635)
- 教育(54332)
- 划(52448)
- 自然(50760)
- 自然科(49626)
- 自然科学(49621)
- 自然科学基金(48692)
- 编号(48078)
- 资助(46496)
- 成果(40737)
- 发(39213)
- 重点(35840)
- 课题(34743)
- 部(34716)
- 创(31906)
- 发展(31652)
- 国家社会(31240)
- 展(31132)
- 教育部(29812)
- 期刊
- 济(127123)
- 经济(127123)
- 研究(77033)
- 中国(58184)
- 农(48850)
- 学报(39595)
- 科学(37579)
- 财(34653)
- 管理(34492)
- 农业(32522)
- 教育(32372)
- 大学(31165)
- 学学(29277)
- 融(26072)
- 金融(26072)
- 业经(23327)
- 技术(21758)
- 经济研究(19152)
- 财经(18311)
- 问题(16295)
- 经(15908)
- 业(14513)
- 版(13562)
- 统计(13522)
- 技术经济(12494)
- 策(12161)
- 世界(11667)
- 科技(11260)
- 图书(11199)
- 商业(11100)
共检索到391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飞龙 李路曲
乡村社会的运作机理受制于宏观的结构性因素,面对政治变迁,乡村组织必须通过调适自身运作逻辑来予以有效因应。发展型体制要求乡村权威具有整合乡村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政治锦标赛"模式下,政绩考核方式的变更对塑造乡村权威具有极大的影响。乡村社会在因应政治变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多种治理模式,但其治理绩效却极为悬殊。研究发现,在体制转型背景下,某些乡村逐渐演化出一种具有强烈发展导向的权威组织结构,在其导引下,能够达到整合乡村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效能,进而展现出较高的社会治理绩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飞龙 李路曲
乡村社会的运作机理受制于宏观的结构性因素,面对政治变迁,乡村组织必须通过调适自身运作逻辑来予以有效因应。发展型体制要求乡村权威具有整合乡村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政治锦标赛"模式下,政绩考核方式的变更对塑造乡村权威具有极大的影响。乡村社会在因应政治变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多种治理模式,但其治理绩效却极为悬殊。研究发现,在体制转型背景下,某些乡村逐渐演化出一种具有强烈发展导向的权威组织结构,在其导引下,能够达到整合乡村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效能,进而展现出较高的社会治理绩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琼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权威体系经历了从传统权威主导型向法理型权威主导型的转变。但法理型权威主导地位的确立并不排斥传统权威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自身的功能。传统权威来自于日常生活世界,与信任、与习俗相联系,往往更为直接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走向,依然具有合法性的价值基础。若能有效结合传统权威资源,以其为核心培养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无疑是巩固政治权威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乡村社会治理 传统权威 价值合理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华灵
绅士权威有两个来源,其知识来源是:知识正当化使绅士成为文化权威,知识等级化使绅士成为政治权威,知识公共化使绅士成为道德权威。其社会来源是,由于古代绅士跟州县官在知识视野上具有交集视域,跟乡村平民在社会视野上具有交集视域,并且州县官与乡村平民在知识视野与社会视野上存着着双重空集视域,所以绅士是州县官与平民之间的中介,而这为绅士在乡村社会的权威奠定了社会基础。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古代绅士逐步逐代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绅士权威的知识来源与社会来源都解体了,于是绅士权威也崩塌了。而绅士权威在
关键词:
绅士 知识分子 权威 启蒙 科举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明艳 曾菊新 余斌 李伯华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景观 景观变迁 景观优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泽龙
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华村是中国农村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村庄,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晋祠泉水是华村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在稻田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华村逐渐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乡村社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华村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依水而作"到"技术种田"方式的转变。在新农业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华村原有的社会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农业技术 乡村社会 华村 传统稻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空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形成“上楼集中”“平移集中”和“就地改造”等空间类型。农村空间变迁改变了外在物理空间形态,同时也意味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等变革。农村空间变迁程度的不同,使得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内容等要素具有差异性,推动乡村治理机制重构。“上楼集中型”主要是重新弥合社会关系网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平移集中型”运用空间划分和分配的治理策略,提高空间治理效能;“就地改造型”通过村庄空间内部的改造升级,构建村庄治理新秩序。因此,空间治理不仅是外在物理空间形态的治理,还是空间内的治理关系和权力结构的重塑,以此推动农村空间变迁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空间变迁 空间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小霞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乡村社会是由内向型农村转向外向型农村。这种转变,使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认同条件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也引起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这时的乡村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作为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法律依据,存在一些缺陷,今后逐步作出一些技术性的调整是必要的。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时期 政治结构 政治改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国胜 王伟强
在国家宏观战略和政策指引下,乡村建设已成热点讨论问题之一。选取现代国家建构视角从国家权力渗透和农民权利保障两个方面对我国乡村建设变迁特征做了概括性考察,依次将其归纳为:乡绅型乡村建设、经纪型乡村建设、全能型乡村建设、以及整合型乡村建设。它们是现代国家建构的结果,并总体上呈现以国家权力渗透为导向的特征。最后认为,从现代国家建构角度出发,面对"新三农问题",未来应迈向权利导向型新乡村建设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毅
农业税费的征收不仅是国家权力的表征 ,同时也是国家汲取资源的一种方式 ;而税 费上缴既是农民对国家治理权力的认可 ,同时又是对这种认可的一种经济表达。然而 ,在 一些地方 ,部分农民却把税费的上缴视为一种用以保护他们自身权益的工具 ,即运用经济 方式来达成非经济的目标。当乡村组织失去了强行征收税费的能力时 ,面对农民的这种 非经济诉求 ,便转而运用非正式的权力方式与那些尚未完成税费上缴任务的农民展开博 弈。在这种博弈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 ,随着农民“社会契约”意识的日益增长 ,一些 地方的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正面临着缺失治理资源的困境。
关键词:
乡村权威 税费征收 干群博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斯敏
回顾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农村社会结构以及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协调不同治理主体关系、实现村民利益有效表达、推动农村社区民主意识形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自然嵌入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组织通过组织运作实现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广泛参与,这与目前乡村多中心治理格局目标相得益彰。乡村治理过程显然需要组织运作机制与传统村民自治机制有机结合。因此,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与农村党组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社会组织 多中心治理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世界发达国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乡村土地流转为基础、以乡村社会与城市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等举措,可以为中国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乡村社会 新农村 城乡一体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凌
乡村旅游的发展打破了乡村的封闭性,推动其走向开放,把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外部的广阔地界联系在一起,村民超越乡村自治提出了更高的民主参与要求,这些要求推动了中国乡村从传统的村民治理向现代公民治理发展,乡村治理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开始了重构,并且重构后的乡村治理反作用于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治理 成员资格 公民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