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5)
- 2023(11127)
- 2022(9297)
- 2021(8747)
- 2020(7365)
- 2019(16567)
- 2018(16273)
- 2017(30307)
- 2016(16613)
- 2015(18905)
- 2014(18899)
- 2013(18241)
- 2012(16985)
- 2011(15313)
- 2010(15698)
- 2009(14999)
- 2008(14472)
- 2007(12899)
- 2006(11383)
- 2005(10741)
- 学科
- 济(63893)
- 经济(63783)
- 管理(51092)
- 业(42632)
- 企(35548)
- 企业(35548)
- 方法(25614)
- 中国(22697)
- 数学(21758)
- 数学方法(21571)
- 财(21288)
- 制(18875)
- 农(17009)
- 体(13996)
- 业经(13884)
- 贸(13618)
- 贸易(13602)
- 学(13449)
- 易(13373)
- 银(12567)
- 银行(12548)
- 审计(12216)
- 行(12134)
- 融(12034)
- 金融(12027)
- 务(11027)
- 财务(10987)
- 财务管理(10919)
- 体制(10631)
- 企业财务(10399)
- 机构
- 大学(236756)
- 学院(233104)
- 济(102969)
- 经济(101016)
- 管理(85190)
- 研究(85063)
- 理学(72578)
- 理学院(71761)
- 管理学(70780)
- 管理学院(70327)
- 中国(67794)
- 财(53277)
- 京(51651)
- 科学(47301)
- 所(42603)
- 财经(41083)
- 中心(37943)
- 研究所(37856)
- 经(37537)
- 农(35469)
- 江(34908)
- 经济学(33490)
- 北京(32683)
- 院(30942)
- 财经大学(30630)
- 业大(30190)
- 经济学院(29981)
- 范(29184)
- 师范(28868)
- 农业(27615)
- 基金
- 项目(151886)
- 科学(120571)
- 研究(113695)
- 基金(112898)
- 家(98667)
- 国家(97915)
- 科学基金(83138)
- 社会(75690)
- 社会科(71855)
- 社会科学(71838)
- 基金项目(58175)
- 省(55562)
- 教育(52363)
- 自然(50631)
- 自然科(49431)
- 自然科学(49416)
- 自然科学基金(48565)
- 划(47804)
- 资助(46449)
- 编号(44237)
- 成果(38791)
- 部(36196)
- 重点(34978)
- 制(33514)
- 国家社会(32917)
- 课题(32124)
- 发(31867)
- 教育部(31570)
- 创(31320)
- 中国(30618)
- 期刊
- 济(115394)
- 经济(115394)
- 研究(77406)
- 中国(56889)
- 财(44266)
- 学报(35584)
- 科学(33407)
- 管理(33265)
- 农(32853)
- 大学(28178)
- 学学(26487)
- 教育(26157)
- 融(23042)
- 金融(23042)
- 农业(21964)
- 财经(21693)
- 经济研究(20126)
- 经(18812)
- 技术(18310)
- 业经(15693)
- 问题(15334)
- 贸(14459)
- 世界(13470)
- 国际(12761)
- 业(11954)
- 会计(11297)
- 版(11190)
- 财会(10410)
- 审计(10321)
- 技术经济(10186)
共检索到368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曙光
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政府审计体制选择问题。研究认为,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深刻影响着政府审计体制选择,建立审计监察院并提高其行政级别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审计体制改革方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曙光
如何理解政府审计制度变迁是审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政府审计制度变迁研究文献,对其主要观点进行简要评述,并应用博弈均衡理论对中国政府审计制度变迁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历史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政府审计制度变迁的规律和启示。研究认为,审计制度实际上是以受托责任为前提,以参与人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为基础的,体现了参与人共同的选择,既是参与人策略互动的博弈机制,也是一种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具有动态演化的特征。审计制度变迁实质上是一个均衡向另一个均衡变动的过程,其变迁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周期变化的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博弈均衡 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少晖 廖添土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预算制度的产生与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体制转轨时期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98)以及公共财政建设时期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由于受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还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公共化目标的实现必须突破路径依赖的制约,寻求制度创新的路径替代,现阶段的改革重点应该是强化政府预算的法律效力,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充分发挥人大在公共预算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市场体制完善主题下中国政府的治理成本走向与转型的初始条件及转型方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转型前两个阶段政府治理成本的“制度范式”分析, 归纳出影响政府治理成本的制度因素: (1) 过高沉淀成本; (2) 善治理念缺失; (3) 制度安排的非协调; (4) 成本分担结构凸现治理成本; (5) 学习成本与渐进式改革的局限性。作者认为, “制度范式”分析为市场体制完善阶段政府治理成本的合理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宏观层面主要确立完善治理理念; 中观层面主要推进转型制度的安排与变迁; 微观层面主要进行组织技术的改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续添
从制度的意义上界定,"中国政治模式"应是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总括。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从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机理或动力机制——内部因变量和内在结构——自变量上,可以分为中心主义政治制度和非中心主义政治制度两大类。文章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凸显了中心主义政治制度的表征。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中心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下,一方面,优化纵向结构抑或纵向民主;另一方面,借鉴非中心主义制度的优点,完善横向结构抑或横向民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晖
监管在政府行政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伴随着监管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需要从全局高度来思考整个政府监管体制问题,重新明确监管体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反思现行监管体制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政府监管 独立性 监管体制 行政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钟灵娜 刘红芹 贾尚栩
中国的官员晋升是只看重短期的现职表现,还是存在长期的人才培养。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本文引入社会流动理论中的"赞助式流动"与"竞争式流动",帮助解读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的甄拔体系。但由于人才培养不拘形式,不易系统捕捉,本文基于干部任职的年龄划线,回推任职的小步快跑,运用官员提拔到特定级别的"年龄",作为组织栽培意愿的代理变量,进一步考察组织"栽培意愿"与派任地"增长速度"间的关系,发现上任年龄越轻的官员,越可能被派往更易表现的职位。这一发现显示在中国的政府人事体制中,虽然看重官员的能力与绩效,以此为选拔、擢升的标准,但同时也存在组织部门主导的人才培养,将甄选锁定的官员尽早调往发展势头较佳的地区,锻炼其主政的能力,同时考察其相对绩效,形成一套系统的政治精英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世林
本文研究了近年来中国政府经济治理主要模式——"项目体制"的基本内涵、理论与运作机制,并试图论证项目体制与经济发展及其各种经济问题的内在关联。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在经济治理上依靠专项项目形式自上而下来动员下级政府和市场企业,并促成了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化,最终演化为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这种体制引发了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项目竞争运动,激发了地方政府"跑项目"、"大办项目"和"拉项目"的热情,从而推动了项目经济大繁荣。虽然项目体制是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解释之一,但它仍然是一种"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也是以政府项目垄断权为主导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它从市场决定领域退出势在必行。
关键词:
项目制 经济发展 政府 市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白志远
虽然现代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只有10余年的历史,但是政府采购起源很早。本文从信息效率与激励约束效率角度来研究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六个阶段的演进,详细地勾勒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史,分析了每个阶段中政府采购制度的信息、激励约束效率机制发育程度,阐述了政府采购制度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和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作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政府采购 效率与激励 阶段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彭健
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过程:形成阶段(1949—1951年)、长期稳定阶段(1952—1992年)、初步改革阶段(1992—1998年)和改革深化阶段(1998年至今)。为克服传统政府预算制度的弊端,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相继实施了多项预算改革措施。但应当看到,我国的政府预算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还应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增强预算的透明度,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预算制度 演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建军
政府规制是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条件下,国家为实现某种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与制约,干预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转轨时期的中国,在政府规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规制法规建设滞后、缺乏统一、权威、独立行使规制职能的规制机构、政府规制过程中行为主体不成熟及其相互关系定位偏差、规制方式存在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规制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政府规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市场失灵 政府规制 规制机构 规制方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霍春龙 包国宪
新制度理论试图证明如下观点:在当前政治背景下,促进政治制度的有效性是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政治制度有效性的实质是政治制度与其相关人之间的契合关系。政治制度有效性包含着"被承认与值得承认"这一内在的张力,通过制度相关人可以消解这一张力。政府作为重要的制度相关人对政治制度的有效性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体现为政府必须自觉地遵守既定的政治制度;适应时代潮流,通过推进民主的方式把新阶层整合到政治制度中来;提高政治制度的正义性。
关键词:
制度相关人 制度有效性 政府责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小川
我国《政府采购法》在采购资金、采购主体及采购对象范围制度方面,由于相关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困惑。本文认为,应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政府采购范围制度经验,调整政府采购资金范围,对财政性资金、混合型资金、地方债务及捐赠资金进行明确界定;合理划分政府采购主体范围,将国家机关、非营利事业单位、非法人团体组织列为一级采购主体,将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团体组织、公共企业及委托一级主体的中介机构列为二级采购主体;对政府采购对象范围进行明确界定,以避免实际操作中出现歧义;对政府采购资金、主体、对象范围相互交叉的现象作出制度安排,并在《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进行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府采购审计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三 《政府采购协议》与中国政府采购法律(规)制度框架(上)
重建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总体构想
“政府采购审计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三 《政府采购协议》与中国政府采购法律(规)制度框架(下)
“偏离”假设视角下中国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兼论政府职责体系的优化
继承吸收与借鉴——中国政府人事制度的新格局
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中的角色与作用
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数理分析
中国政府会计大变革:从收付实现制到“双体系”框架——兼论政府会计改革理念形成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
中国政府审计实践中的“君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