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3)
2023(17094)
2022(14782)
2021(14232)
2020(11856)
2019(27704)
2018(26863)
2017(52226)
2016(27970)
2015(31570)
2014(31317)
2013(30752)
2012(28195)
2011(24965)
2010(24580)
2009(22459)
2008(22135)
2007(18882)
2006(16432)
2005(14488)
作者
(76339)
(63594)
(62806)
(60138)
(40477)
(30161)
(28770)
(24928)
(24170)
(22511)
(21488)
(21388)
(20071)
(19829)
(19686)
(19593)
(18808)
(18590)
(18133)
(17956)
(15495)
(15376)
(15299)
(14465)
(14242)
(14118)
(13815)
(13726)
(12609)
(12449)
学科
(108477)
经济(108349)
管理(83260)
(79557)
(67027)
企业(67027)
方法(53210)
数学(47092)
数学方法(46538)
(40789)
中国(31376)
(28879)
(26917)
(24180)
银行(24033)
(23743)
财务(23674)
财务管理(23612)
业经(23336)
(22583)
企业财务(22560)
(21468)
贸易(21450)
(21345)
(20920)
地方(20487)
农业(19157)
(18876)
金融(18874)
理论(17174)
机构
大学(384967)
学院(381546)
(158651)
经济(155552)
管理(153479)
理学(133500)
理学院(132086)
管理学(129866)
管理学院(129190)
研究(126450)
中国(102441)
(81099)
(79984)
科学(75252)
(61884)
财经(61553)
中心(58045)
(57486)
(56319)
研究所(56181)
业大(53440)
(53108)
北京(51348)
经济学(49124)
(48139)
师范(47716)
财经大学(46281)
(46039)
农业(44975)
经济学院(44489)
基金
项目(263015)
科学(208103)
基金(194162)
研究(193304)
(168206)
国家(166847)
科学基金(144584)
社会(123963)
社会科(117581)
社会科学(117551)
基金项目(102748)
(98885)
自然(93410)
自然科(91302)
自然科学(91280)
自然科学基金(89661)
教育(88858)
(83882)
资助(80618)
编号(77714)
成果(62780)
(59602)
重点(58293)
(54689)
(54542)
课题(52440)
教育部(51934)
国家社会(51747)
创新(50912)
科研(50499)
期刊
(165025)
经济(165025)
研究(117033)
中国(70822)
(65767)
学报(57206)
管理(55026)
科学(53622)
(51335)
大学(44645)
(43479)
金融(43479)
学学(42158)
教育(38082)
农业(34675)
技术(31443)
财经(30640)
经济研究(28001)
(26081)
业经(25154)
问题(21193)
(18603)
理论(18592)
(18351)
技术经济(17650)
(17451)
财会(17449)
图书(17223)
世界(17067)
实践(16731)
共检索到561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珊珊  沈中华  
笔者以中国2002—2010年沪深A股的非金融类ST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银行关系对财务困境公司获得银行贷款以及摆脱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务困境公司的银行关系能显著地帮助其获得银行贷款,而政治关联对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和银行关系都能有助于ST公司摆脱财务困境,但这种影响却因企业性质而存在差异,对于国有困境企业来说,仅有政治关联帮助公司摆脱财务困境的效果显著,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银行关系相对于政治关联是一种更普遍和有效的非正式关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过新伟  胡晓  
本文以1998~2010年间沪深A股ST公司为样本,从财务困境恢复的视角实证分析了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等因素对困境恢复("摘帽")的影响。研究表明,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显示出ST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效率。研究也发现,CEO的不同继任特征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差异,外部继任者和有职业经验的继任者相比内部继任者和无职业经验的继任者而言,更有助于ST公司恢复。这些结论对中国ST公司频繁发生CEO更换的现象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珊珊  
本文选取2002~2009年沪深两市的非金融类ST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陷入困境后,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对其脱离困境及经营业绩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在陷入困境后,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能够显著地帮助公司摆脱困境,但是这种影响却因公司有无政治关联而存在差异,政治关联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对其脱离困境的影响显著,而无政治关联公司的政府补助对其脱离困境没有显著影响。而且,困境公司的政府补助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仅是短期的,在长期内并不显著。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越  戴亦一  李财喜  
本文以2002-2007年沪深两市的ST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的政治关联对财务困境公司获取政府补助的影响。结果显示:(1)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对企业处于财务困境时获取政府补助有显著影响,但对国有企业作用不显著。(2)考虑企业所处的地区环境差异之后,本文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优势受到地区财政富余程度的显著影响,而地方政府干预要起作用也受到地区财政状况的制约。只有在地方财政有充足财力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才可能利用政治关联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3)从政府补助的效果来看,政府补助虽然可以在救助当年明显改善公司业绩,但对公司长期业绩的提升作用却因企业政治关联程度和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政治关联较弱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丽琼  周云龙  
本文以2001~2008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被特别处理(ST)公司为样本,考察其控制权转移前后业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样本公司业绩在控制权转移后并没有获得长期的提高。此外,新《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并未对ST公司的绩效产生实质性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游家兴  徐盼盼  陈淑敏  
本文以高管变更为研究切入点,从公司治理效率的角度对政治关联的经济后果作了崭新的诠释。通过对1998~2008年我国388家被特别处理公司中842位高层管理人员变更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的政治关联越密切,因业绩低劣而被迫离职的可能性越小。换言之,高管所拥有的政治资源成为其构筑职位壕沟的资本,弱化了公司治理对高管应有的监管和约束机制。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离职的公司未来业绩表现要明显好于两职都不变更的公司;而在两职都留任的公司,如果高管与政府关系越紧密,公司未来业绩提升的幅度越小甚至可能继续恶化。上述结果再次说明了高管所拥有的政治关联对公司而言,非但不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斌  
财务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之后至财务困境恶化或好转之前的这段时间,是财务公司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如何恢复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公司财务困境恢复的因素主要是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净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否更换高管,并就此研究结论得出相应的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琼  柯大钢  
ST公司在脱离困境后的长期绩效如何,是投资者、债权人和证券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以ST后第一年就实现了摘帽的35家公司为样本,选取这些公司摘帽前一年、摘帽当年和摘帽后第一年至第三年共五年的财务指标,运用定比和环比分析方法考察了其长期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这些ST公司虽然从盈利能力上看经过重组达到了摘帽的要求,但实际上在重组摘帽后资金严重不足,没有持续发展能力,从长期看其业绩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章之旺  
选取 1998~ 2 0 0 2年度沪深股市 4 2家ST摘帽公司为财务困境企业样本 ,从财务和市场两个视角定量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困境成本。研究发现 ,从陷入财务困境之前到解除财务困境之后企业经行业调整之后的经营业绩平均增长了 8% ,但从权益市场价值的变化角度来看 ,投资者平均承担 4 .91%的财务困境成本。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沈红波  刘烨  张广婷  
本文从事后的角度研究企业出现财务困境后银行贷款的动态调整。实证研究发现:(1)银行的事后监督主要通过调整长期借款实现;(2)银行调减困境公司的长期借款,对国有和民营公司的调减幅度差异不显著,国有企业在陷入困境当年有一定的信贷优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优惠逐渐消失;(3)长期借款的调整是一次调整,而不是逐年调整,且调整的方向和幅度与公司财务指标显著相关;(4)长期借款调增的困境公司,其EBIT增长率明显高于调减或调平的公司。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首次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我国银行通过调整长期借款增强了对债务人的约束,已发挥其相应的公司治理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玉莲  
笔者以2002年~2005年获得非标审计意见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上市公司各年度银行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以及贷款的自然对数作为银行贷款决策的替代变量,考察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不确定情况下,银行贷款决策更加严格,而国有上市公司没有因此受到明显影响,但持续经营不确定的国有上市公司债务违约现象比该类民营上市公司更严重。这说明政治关系、政府干预影响了银行向国有上市公司的贷款决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若微  魏琪瑛  
选取生存期为2008—2013年的沪深A股全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ox模型对2438家上市公司2013年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恢复受到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其中,财务指标中的盈利能力指标和公司治理因素中的董事会和所有者影响最为显著。公司治理因素的引入,大大改善了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出现和恢复模型的整体效果,特别是董事会和所有者两个层面指标的加入,提高了Cox模型的显著性,增强了方程的整体拟合度;受我国国情制约,高级经理人中的高管持股比例并未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恢复产生显著性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和丽芬  朱学义  杨世勇  
以2003—2011年沪深A股ST公司为样本,分析财务困境公司的重组选择与其困境恢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重组选择对ST公司的财务困境恢复具有相应影响,大股东对财务困境公司的支持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显著存在。资产重组的时间越早、成本越高,ST公司摘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ST公司的摘帽并非只靠单一某种资产重组方式,但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方式在摘帽与未摘帽公司中存在差异,实证结果是摘帽ST公司较明显采取了资产剥离与股权转让方式。此外,困境程度对财务困境恢复负相关,对重组摘帽公司的重组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羽瑶  
企业的财务困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机理形成过程。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及其可能性分析是财务困境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对此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文章通过面板数据二元选择模型研究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其实证分析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面临财务困境主要通过宏观经济、行业或企业生产水平等因素所致的价格下降、销售渠道堵塞、变现能力困难、库存品积压等引起的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异常上升来进行观测预警。由此,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资料来预测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该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廖义刚  张玲  谢盛纹  
本文以2000—2005年我国A股财务困境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going-concern opinion,以下简称"GCO")后,审计意见、制度环境与银行贷款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被出具GCO的上市公司,次年银行贷款水平有显著的降低;由于政府控制的公司债务约束软化,被出具GCO后,这类公司的银行贷款无明显的降低,并且制度环境因素对其没有促进作用;最后,对于非政府控制的公司,被出具GCO后,公司的银行贷款有显著的下降,且公司是否被出具GCO与次年银行贷款变化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地受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即在市场化进程较快、金融发展水平高、法治水平高的地区,这种负向关系更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