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5)
2023(7323)
2022(6245)
2021(5633)
2020(4412)
2019(10256)
2018(10008)
2017(19547)
2016(10296)
2015(11446)
2014(11481)
2013(11493)
2012(11029)
2011(10249)
2010(10405)
2009(9636)
2008(9696)
2007(8958)
2006(8343)
2005(8090)
作者
(29960)
(24945)
(24895)
(23718)
(15975)
(11920)
(11353)
(9608)
(9529)
(9085)
(8628)
(8288)
(8054)
(8001)
(7924)
(7668)
(7339)
(7266)
(7244)
(7036)
(6359)
(6136)
(5976)
(5704)
(5681)
(5632)
(5630)
(5617)
(5096)
(4947)
学科
(52642)
经济(52596)
(28949)
管理(27512)
(22725)
企业(22725)
地方(17327)
(16850)
银行(16842)
中国(16796)
方法(16732)
(15909)
数学(14465)
数学方法(14380)
(13964)
(12988)
金融(12988)
(12877)
业经(11941)
(11103)
地方经济(9952)
农业(9162)
(9124)
(9029)
制度(9028)
业务(8566)
(8472)
贸易(8458)
(8091)
环境(7469)
机构
学院(148016)
大学(146567)
(65823)
经济(64359)
管理(55521)
研究(53773)
中国(47652)
理学(45969)
理学院(45429)
管理学(44828)
管理学院(44528)
(32080)
(32013)
科学(29658)
(27272)
中心(25253)
财经(24409)
研究所(24063)
(23868)
(23565)
(21983)
北京(21257)
(20905)
(20309)
银行(20078)
(20063)
经济学(20028)
师范(19876)
(19087)
(18956)
基金
项目(88257)
科学(70078)
研究(66991)
基金(63392)
(53697)
国家(53162)
科学基金(46132)
社会(43533)
社会科(41394)
社会科学(41385)
(34810)
基金项目(32860)
教育(30357)
(28648)
自然(28092)
自然科(27494)
自然科学(27491)
编号(27363)
自然科学基金(26986)
资助(26490)
(24723)
成果(22599)
发展(20393)
(20013)
课题(19594)
重点(19551)
(19494)
(18312)
国家社会(17540)
创新(17115)
期刊
(82893)
经济(82893)
研究(52507)
中国(35672)
(30541)
金融(30541)
(23850)
(23070)
管理(22926)
科学(18585)
学报(18379)
教育(17723)
农业(14646)
大学(14625)
业经(14161)
学学(13701)
经济研究(13391)
技术(12728)
财经(12550)
(10701)
问题(10330)
国际(9172)
(8778)
商业(8053)
世界(7982)
理论(7756)
技术经济(7673)
(7660)
(7313)
论坛(7313)
共检索到253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明  
本文通过收集2010年到2015年的IPO企业政抬关联数据、初步询价阶段机构投资者报价数据以及最终IPO发行定价数据,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企业IPO发行定价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报价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报价更高。支持了政府"支持之手"假说;政治关联对于发行方IPO最终发行定价的影响是通过机构投资者报价实现的,即机构投资者报价在政治关联影响IPO发行定价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顾永昆  田友春  赵俊  
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经济金融化水平的提高,直接融资手段逐渐打破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中的支配地位,股票、债券在融资结构中的比例得以提高。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经济金融化水平不断得以提高,股票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然而股票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束缚了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毕子男  孙珏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石阳  李曜  
"本地偏误"是投资者行为异象中的经典问题。本文从基金公司股权关系出发,以基金公司第一大股东所在省份作为本地,使用2002~2012年中国公募基金季度投资组合数据,分析了机构投资行为中存在的本地偏误倾向问题。实证发现:首先,中国的公募基金在投资中存在显著的本地偏误,但本地偏误程度随时间推移在不断降低。其次,中国基金并没有因为拥有信息优势而从本地偏误行为中获得超额收益,反而在政治关联的影响下,在本地投资中遭受了超额损失。结果反映了基金存在的代理问题,并且地方政府对基金起到了"掠夺之手"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何明燕  江萍  薛熠  廖静池  
本文研究了拟上市公司通过专门针对媒体的公关活动影响其证券发行定价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公司可以通过投入媒体公关费用来增加媒体对于该公司的新闻报道量,这些报道在性质上属于正面的广告宣传,而正面新闻能够显著提高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关注程度和乐观情绪;乐观情绪越强,则参与证券发行的投资者人数越多,需求量越大,进而导致证券发行价格的上调幅度越大。但是在长期内,当证券交易价格逐渐回归于实际价值时,发行前关注度越高的证券,其长期回报率越低。本文的研究意味着新闻媒体在证券发行中的宣传推介功能与其公司外部治理人的身份存在冲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尧  孟卫东  熊维勤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鹏程  周孝华  
以百度新闻搜索作为媒体报道数据的来源,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量及报道倾向对IPO发行价的影响,并引入询价机构投资者行为以探究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媒体的非负面报道能够提高IPO发行价,即IPO发行价相对于投资价值进行了向上的调整,而负面报道导致了IPO发行价进行向下的调整。媒体报道对IPO发行价的影响主要通过询价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和报价行为得以实现,研究结果能帮助加深理解"媒体信息—投资者行为—资产价格"的微观机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洁  王勇  
债券违约事件连续爆发后如何防范信用风险的传染、保护债权人利益成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为此,本文选取2014年至2022年6月发行的信用债,探究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结果表明,公司发债前,行业爆发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债券的风险溢价并降低债券成功发行率,同时违约规模越大,债券发行定价越高。机制分析显示,债券违约释放的信用风险降低了机构投资者情绪,进而影响了债券的发行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传染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最强烈,其次是地方国有企业,最后是中央国有企业。研究结果还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弱、没有上市、资产规模小以及信用评级低,同行业债券违约越能显著提高公司债券的发行定价。在房地产业高杠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比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在房地产行业中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烈。本文为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传染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并阐明了违约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机理,对当前我国出台债务风险防控政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王兴春  贾中正  廖静池  
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作为融资产品的"卖方"代表,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它所构建的投资者关系网络,但现有文献对于投行—投资者关系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机构投资者在中国IPO新股发行中的完整询价记录,基于报价参与和报价水平两个维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关系强度测算方法,并由此细致刻画了投行—机构关系对股票发行、定价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投行可以驱动关系机构主动认购其承销的IPO新股,并引导关系机构给出与投行估值水平保持一致的高位报价,进而有效缓解了IPO拍卖制下的"投资者参与不确定性问题"。(2)关系机构的捧场报价显著提高了股票发行价格、增加了投行的承销收入;但是当新股交易价格在长期内逐渐向其内在价值水平收敛时,受到关系机构捧场支持越多的IPO新股,其长期回报率相对越低。(3)投行与机构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互惠的,一旦投行被赋予新股分配权力,它明显倾向于将新股抑价发行带来的巨大利益分配给在前期捧场的关系机构,二者的关系越强,机构报价被认定为"有效报价"的概率越高,而一旦被认定为有效报价,关系机构的新股需求更是将被优先满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孝华  张文杰  赵军  
本文将最优机制引入IPO,建立模型发现: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发行人收入就越高。但实证的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发行人收入之间不存在明显地相关性,导致机构投资者高比例持股的真正原因是普通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发行人收入最大化负相关。发行人为了保证发行收入最大化,而不得不向机构投资者分配较高比例的股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巫和懋  覃家琦  王道平  
本文使用1993年至2008年数据证实中国IPO市场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在政府对企业发行上市具有控制能力的背景下,我们通过分析政府在过度乐观的投资者情绪约束条件下的优化行为来解释周期形成机制。由于政府"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它实际对新股上市初期的价格负有隐性担保责任,为了维护声誉,面对过度乐观的市场情绪,政府倾向于按其认定的价值核准新股定价,发行价格并不能充分反映基于情绪的市场需求,但这种需求将立即反映在上市初期的交易价格中,这意味着IPO上市初期收益率的波动主要反映的是市场情绪的周期性波动;但情绪对市场指数形成冲击,在市场缺乏自我平衡能力的条件下,政府又将IPO数量作为调控市场指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科   林雅嘉   祁宝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变革如何影响IPO股票定价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寻投资者情绪对IPO股票定价的影响发现,相对于核准制主板市场,投资者参与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打新”的热情上升,投资者情绪加剧了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抑价。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高的信息含量,这说明,注册制改革后,IPO抑价的变化不能由信息不对称解释。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投资者情绪推升股票短期估值的情况下,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显著的长期反转。分析师关注度高、乐观程度高、意见分歧大的股票,IPO抑价受注册制的影响更大。投资者结构更理性的科创板股票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者情绪和IPO抑价,说明投资者情绪影响了创业板IPO定价。上述结论意味着,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还需要密切关注股票投资者情绪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珏蓓  李书锋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1年1月-2015年1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226家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分别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发行中介声誉对于IPO融资超募额的影响,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刘烨  李心丹  
2009年询价制度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IPO过程中"三高"问题突出、财富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对此,本文基于网下机构报价信息披露,从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视角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询价制度改革后,由于制度安排不合理,使得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之间过度竞争,导致IPO定价过高,并产生了IPO"三高"问题,使得财富分配过于向发行人倾斜而不利于投资者。长期来看,随着询价申购阶段机构竞争程度加剧,IPO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越高、长期超额投资回报越低,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理论。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特色询价机制运行中的IPO定价黑箱、揭示了IPO"三高"问题背后的制度根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方红星   刘霞  
本文以科创板I P O公司为样本,基于地缘关系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合谋报价行为。研究发现,科创板I P O过程中,存在地缘关系的机构投资者一致报价概率显著更高;在考虑了信息相似性、锚点报价问题、羊群效应及其他关系类型的替代性解释后,该研究结果依然成立,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涉嫌实施基于地缘关系的合谋报价行为。拓展性分析显示,监管加强后,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随之改变,存在地缘关系的机构投资者一致报价频率降低,微小差异报价频率提升,从而降低了合谋报价嫌疑与被监管机构关注的风险;I PO公司信息环境较好时,机构投资者基于地缘关系的合谋报价嫌疑较低。本文不仅丰富了I PO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为舆论关切的机构投资者合谋报价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机理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