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3)
2023(14024)
2022(12284)
2021(11647)
2020(9968)
2019(23117)
2018(22701)
2017(42668)
2016(22835)
2015(26137)
2014(25708)
2013(24841)
2012(22830)
2011(20434)
2010(20133)
2009(19033)
2008(18530)
2007(16182)
2006(13596)
2005(11763)
作者
(62398)
(52441)
(52387)
(49936)
(33155)
(25288)
(24033)
(20495)
(19914)
(18602)
(17826)
(17464)
(16275)
(16173)
(16167)
(16142)
(15987)
(15406)
(15170)
(15132)
(12741)
(12658)
(12606)
(12087)
(11799)
(11770)
(11560)
(11512)
(10605)
(10353)
学科
(95188)
经济(95001)
管理(64985)
(62255)
(52057)
企业(52057)
方法(49665)
数学(43507)
数学方法(42979)
(25543)
(25482)
中国(24286)
业经(20469)
(18638)
贸易(18630)
(18122)
(17820)
地方(16869)
(16624)
财务(16572)
财务管理(16534)
农业(16515)
(15894)
企业财务(15687)
理论(15500)
(15355)
(13301)
金融(13296)
(13072)
银行(13047)
机构
学院(316914)
大学(316868)
(130459)
经济(127911)
管理(126018)
理学(109828)
理学院(108708)
管理学(106719)
管理学院(106132)
研究(101080)
中国(76938)
(64466)
科学(60347)
(59511)
中心(49404)
(49240)
(48987)
财经(48190)
(46137)
业大(45548)
研究所(44488)
(43880)
(41300)
师范(40917)
经济学(40278)
北京(39712)
农业(38693)
(36684)
经济学院(36482)
(36286)
基金
项目(217506)
科学(172528)
研究(159763)
基金(159555)
(137516)
国家(136376)
科学基金(118673)
社会(103348)
社会科(97212)
社会科学(97181)
(84924)
基金项目(84236)
自然(76658)
教育(75615)
自然科(74972)
自然科学(74954)
自然科学基金(73634)
(71500)
编号(66148)
资助(65622)
成果(53146)
(49017)
重点(48906)
(45581)
(45499)
课题(44182)
教育部(42843)
科研(42677)
国家社会(42431)
创新(42420)
期刊
(135832)
经济(135832)
研究(88009)
中国(57502)
(48016)
学报(47165)
(43758)
管理(43665)
科学(43508)
大学(36223)
教育(34285)
学学(33890)
农业(29789)
技术(28497)
(27349)
金融(27349)
财经(23742)
业经(22990)
经济研究(22750)
(20350)
问题(17583)
统计(17405)
图书(16919)
(16088)
(15912)
(15544)
技术经济(15254)
(15125)
理论(15081)
商业(14924)
共检索到457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薛瑞凯  
民众对政治机构的信任反映了其心理层面的对政府的支持,对政治制度的良性运转至关重要。文章在俄罗斯政治历史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了政治信任语境下的选举参与分析框架,并基于2018年欧洲社会调查数据集中俄罗斯的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测量俄罗斯民众对国家机构的信任水平与其选举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俄罗斯民众对于国家机构的信任水平越高(政治信任越高),越倾向于积极参与政治选举活动,但民众对不同机构的满意度及不同的政治参与方式也会对其选举参与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基于政治信任视角下的选举参与研究是理解俄罗斯政治转型的一个有益视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洪振  钊阳  
本文将CGSS2010微观调查数据与相应的城市宏观水平数据相结合,在深入刻画社会信任和公众环境保护的逻辑关系基础之上,采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公众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能显著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愿和增加实际环境保护行动,并且环境保护意愿是社会信任影响公众环境保护行为重要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途径。另外,内生性检验表明,收入再分配制度的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等提升社会公平感的举措也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有效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曾希灵  刘志铭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快速城市化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社会信任水平下降是可能的负面影响之一。城市化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网络、引发资源争夺、增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引起原有居民对新移民的排斥,这些均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并恶化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特别是,快速的城市化会显著降低社会信任水平。鉴于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会导致许多重大负面影响,政府部门非常有必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关注这一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焦阳  曹阳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深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政治文化可分为观念性文化和结构性文化,观念性文化在政治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结构性文化发展的方向。俄罗斯与欧洲政治文化中,结构性文化存在着相似之处,但是观念性文化具有较大的冲突,这也决定了俄罗斯不可能真正融入到欧洲,唯一现实的战略目标就是做一个与西方平等的伙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欢  张跃华  
在考虑生育子女的经济动机和功能的情况下,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两期决策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保险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挤出效应。之后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利用泊松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估计了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养老保险使得总生育意愿下降了14.1%,生育儿子意愿下降7.2%,生育女儿意愿下降5.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负向影响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中,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国的"幸福悖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区域和城乡存在的差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大伟  
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1989—2015年12个省份46 921个微观调查数据,以居民受教育水平作为教育的表征指标,对教育改善贫困的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于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的改善,教育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教育对相对贫困的改善具有独特的时空特征。从时间趋势看,教育对于相对贫困的改善作用正在逐步趋缓;从城乡差异看,教育对城镇地区相对贫困的改善能力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且近年来存在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从区域分布看,教育对相对贫困的改善效果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同时,教育对相对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趋势,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收入的增长,在提高相对贫困人口收入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宁  李雪峥  崔健  
以陕西省岐山县G村社会调研数据为基础,对西部农村居民的政治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认为西部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不高。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的人口学变量以及政治效能感因素,研究发现:人口学的关键变量、内在与外在的政治效能感均对政治参与有显著影响,为此提出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举措,以改善人口学变量中关键因素,提升农民的政治效能感,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阳  
俄罗斯参与构建欧洲新安全结构进程中存在三个主要的阻碍因素:国内问题;缺少同盟军的支持;俄罗斯选定的欧洲安全结构核心框架———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本身具有致命的缺陷。以上阻碍因素使俄罗斯在该进程中很难发挥重大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三峰  杨德才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检验了农民个体特征因素对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干部利益假说在土地调整过程中并不存在;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年龄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加及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放弃其对土地的占有;基于土地的保障功能和"恋土情结",人均土地较少的农民倾向于通过土地调整来获得土地;农民及其家庭成员在享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后,其土地调整倾向会显著降低。因此,要解决政府稳定土地承包权政策与农民偏好土地调整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一方面要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林森  程思琪  
已有的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收入→消费"作用机制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层面分析了收入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收入、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对文化消费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且收入通过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可间接促进文化消费;城市居民收入对其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农村居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蓓  亓朋  
本文利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3)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反映出来的过度教育现象。研究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虽显示出过度教育现象,但与此同时,过度教育收入模型(ORU)检验结果表明,过度教育分配理论能够解释我国过度教育现象产生的机理,即:导致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配置的低效率,而加快劳动力市场改革是消除过度教育现象、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向昉   徐文   张友浪  
探析居民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有助于推动社区构建情感共同体,破解社会碎片化和陌生人社区的困境。本文提出社区共同体情感包含邻里互动、信任程度和公共参与三个维度。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和一系列二分和有序logit模型,从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和政治面貌三个方面探析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在中国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越高、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倾向于拥有更强的社区共同体情感。根据我国社区和居民的特征,进行分类治理、政府进行引导促进民主协商和社区自治是提高社区共同体情感的有益尝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