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0)
- 2023(12105)
- 2022(9571)
- 2021(8847)
- 2020(7118)
- 2019(15903)
- 2018(15303)
- 2017(29800)
- 2016(16127)
- 2015(18326)
- 2014(18404)
- 2013(18189)
- 2012(16916)
- 2011(14872)
- 2010(15549)
- 2009(14653)
- 2008(15244)
- 2007(14191)
- 2006(12970)
- 2005(12083)
- 学科
- 企(76483)
- 企业(76483)
- 业(76251)
- 济(74219)
- 经济(74120)
- 管理(69712)
- 财(32728)
- 业经(27783)
- 方法(26044)
- 中国(21421)
- 农(20577)
- 务(19357)
- 财务(19315)
- 财务管理(19289)
- 制(18403)
- 企业财务(18250)
- 策(18167)
- 地方(18053)
- 技术(17766)
- 数学(17556)
- 数学方法(17285)
- 理论(15397)
- 和(15029)
- 划(14511)
- 体(13723)
- 农业(13250)
- 企业经济(12724)
- 贸(12542)
- 贸易(12534)
- 产业(12516)
- 机构
- 学院(236768)
- 大学(228477)
- 济(103194)
- 经济(101066)
- 管理(96853)
- 理学(80992)
- 理学院(80273)
- 管理学(79409)
- 管理学院(78918)
- 研究(74700)
- 中国(61482)
- 财(55902)
- 京(47933)
- 财经(40409)
- 江(39842)
- 科学(39139)
- 经(36188)
- 所(35936)
- 中心(34416)
- 州(31443)
- 研究所(30974)
- 北京(30850)
- 经济学(30228)
- 财经大学(29117)
- 范(28967)
- 师范(28817)
- 院(27392)
- 商学(27197)
- 农(27154)
- 经济学院(27043)
- 基金
- 项目(140019)
- 科学(112923)
- 研究(112561)
- 基金(100237)
- 家(82827)
- 国家(81939)
- 科学基金(73281)
- 社会(73147)
- 社会科(69322)
- 社会科学(69305)
- 省(56952)
- 教育(51524)
- 基金项目(51392)
- 编号(47078)
- 划(45443)
- 自然(43204)
- 自然科(42184)
- 自然科学(42177)
- 自然科学基金(41497)
- 资助(40453)
- 成果(39272)
- 课题(33792)
- 发(31808)
- 创(31650)
- 重点(31019)
- 部(30984)
- 项目编号(29789)
- 制(29722)
- 性(29621)
- 国家社会(29331)
- 期刊
- 济(130715)
- 经济(130715)
- 研究(78510)
- 中国(53239)
- 财(48935)
- 管理(45079)
- 教育(29956)
- 科学(26251)
- 农(26106)
- 融(25800)
- 金融(25800)
- 技术(25305)
- 学报(23153)
- 业经(23018)
- 财经(21298)
- 经济研究(19868)
- 大学(19672)
- 经(18588)
- 学学(17969)
- 农业(17338)
- 问题(16666)
- 贸(14281)
- 技术经济(14121)
- 现代(13331)
- 财会(12414)
- 经济管理(12365)
- 国际(12232)
- 会计(12039)
- 坛(11763)
- 论坛(11763)
共检索到388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新留 曹留成
政校企是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建设的基本主体,现代产业学院助推产业链价值水平提升、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与助推职业教育品牌提升。借助多元主体协同理论,针对政校企协同建设意识低、协同建设资源能力低、协同育人水平低、协同治理质量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校企从健全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体制、协同建设资源、协同人才培养、优化协同治理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协同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行动策略,推进打造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有序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臻 葛平
“政校行企”协同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方式、破解职业教育各要素割裂化难题、打造多功能办学实体,价值意蕴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迫切需求、助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当前存在办学理念分歧、资源建设滞后、育人模式落后、保障支撑不足的问题。据此,“政校行企”多元主体应统一办学理念、协同建设办学资源、协同改进育人模式、协同完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娟 丰云
充足、优良、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必备要素。为提升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质量,近年来高校积极致力于与企业协同共建实践教学资源,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践中校企之间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仍存在共享动力不足、共享需求不均、共享范围不够、共享机制不畅等问题。为最大程度实现校企之间教学资源共享效应,积极发挥高校和企业两方的积极性,需要校企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中坚持师资共育、设备共用、规章共订、平台共建、文化共融,从而实现校企之间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制度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实践教学 资源建设 共建共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宝义
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是"新零售"发展的核心。总体看来,我国"新零售"发展已跨越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进化,也对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新零售"发展现实,围绕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协同发展进行逻辑推演,结合零售系统、物流支撑、技术应用等多要素探讨协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动态视角来看,电商与物流协同和线上线下融合为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奠定基础,而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要经历由线状协同向网状(立体)协同进化过程,也预示由初级协同向中高级协同的迈进;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主要受底层逻辑(线上线下协同融合程度、零售业网状协同水平)、核心支撑(物流网络建设、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物流生态体系协同)、升级保障(数智化技术协同应用、供应链整合与创新)三个方面共七类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因素又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基于此,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要秉承"四化"理念,即以规模化运营为基础,以创新化模式为引领,以数智化技术为依托,以生态化体系为关键,提升协同服务水平和效率,构筑协同系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杰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从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如何与"政校行企"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职业技能,一直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无法攻克的一个难点。比较好的策略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与"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发展,以期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关键词:
高职专业 旅游管理 政校行企 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朝阳 祝士明 高月辉
专业建设协同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文章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梳理专业建设主动服务产业兴起、发展和升级的演进逻辑,分析协同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建设实践困境,并提出协同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优化策略:人才培养一体化、专业组群前瞻化、师资培养系统化、技术创新协同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专业发展特色化。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专业建设 无人机应用技术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刘戒骄 王旭烨 刘冰冰
内需及其创造的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扩大内需带动产业升级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增强双循环内生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存在互为动力的内在逻辑,消费是产业升级的基础动能,而投资是产业升级的必要保障,同时产业升级会刺激消费和投资,形成内需与产业升级双向互促的发展动态。夯实消费带动产业升级的基础,激发基础设施投资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强化产业升级动能。以扩大内需带动产业升级,不仅要以扩大内需政策有效牵引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政策刺激内需扩大,还要注重政策目标与工具的协同性,政策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连通性,并以高质量的市场培育政策,为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促进内需与产业升级协同共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内需 外需 产业升级 政策协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海洋
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则是其持续深入落实这一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选择实践形态,需要将学科知识功能间的多维转换、育人要素与育人主体间的协作创新、以倒逼机制推进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利用"大数据+教育"的精准思维,作为具体选择理路,以推动"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发展,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发展新局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继红 周桐 黄遵红
鲁班工坊是我国职教出海的重要品牌之一,其以输出优质职业教育人才为发展之要、以政校企多主体协同育人为必然选择、以跨界合作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路径,表现为技术人才的多方培养、教学资源的政校企共建、跨国界的产教融合等形式。面向未来,必须树立“自主自愿”的校企协同办学理念,创新“内外兼修”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完善“权责对等”的同生共治机制及构建“横纵贯通”的共生发展模式,打造国际校企合作新优势,助推“一带一路”倡议走实走深。
关键词:
职教出海 鲁班工坊 国际校企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文娟 徐占东
促进政府和高校深度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创业成长壮大。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协同学理论,构建政府和高校博弈矩阵,分析政府和高校协同投入不同优质创业资源情形下的演化博弈状态;并运用Matlab展开数值仿真,剖析参数取值变化对系统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显示通过调整参数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创业向稳定平衡状态发展,进而为进一步完善政校协同发展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政校协同 大学生创业 演化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雪 蒋芝英
市场化视角下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蕴含着深层次的逻辑源流,其不仅是校企合作共生关系建立的客观需要,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内在使然,更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要求。同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还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够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增值,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效,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助力。面向市场化发展方向,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以顶层设计为中心,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以政府职能发挥为依托,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以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为重点,创新市场化运作的办学和育人模式;以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为抓手,增强产业学院市场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明
产业集群在演变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对专业性人力资源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成为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基础依据。服务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作为顺应产业变化的创新型专业组织,以职业联系为纽带密切了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具有依存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应根据集群组织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形成合理的专业地域、类型和层级结构,建立共享型、异质化的专业集群体系,并通过产业内的职业分析方法探索具体化的专业设置方向,切实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专业集群 建设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国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作为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式的产业学院,不仅是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破局点,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着力点。然而,高职构建现代产业学院面临功能定位不准、内部运行混乱、缺乏监督评价机制等问题。面对时代变革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机遇期,高职应加快构建以制度化、实体化为目标,以网式合作、主动供给为途径,以竞争性、激励性为手段的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产教双向适应。
关键词:
产业学院 高职 适应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小成 罗新星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是指产业集群内以各企业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协同竞争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捕食与竞争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策略选择需要重视产业集群演化的协同效应,防止过度竞争;应以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优化为依归;注重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策略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英丽 何知仁
扩大内需是2023年中央的首要经济工作,但扩大内需应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达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本文首先梳理了扩大内需的底层逻辑,明确消费和投资的相互关系,提出内循环的需求倍增机制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地位;分别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探讨了中国长期内需不足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性原因;通过包含三部门、三市场的内循环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产业发展和结构性改革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经济主体的信用透支和债务收缩引起的局部性通缩趋势;亟须发挥国家信用优势,以央行购买国债的方式启动民生工程,打破供需双侧瓶颈,最大限度实现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的乘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