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0)
- 2023(11742)
- 2022(9640)
- 2021(8965)
- 2020(7174)
- 2019(15745)
- 2018(15404)
- 2017(28871)
- 2016(16255)
- 2015(17561)
- 2014(17303)
- 2013(16854)
- 2012(15620)
- 2011(14238)
- 2010(14355)
- 2009(13447)
- 2008(13474)
- 2007(12402)
- 2006(11178)
- 2005(9858)
- 学科
- 济(66126)
- 经济(66045)
- 业(53485)
- 农(49988)
- 管理(42782)
- 农业(33240)
- 企(32732)
- 企业(32732)
- 方法(22604)
- 业经(22242)
- 数学(19219)
- 数学方法(19086)
- 中国(18507)
- 财(18287)
- 制(17370)
- 学(15010)
- 体(13869)
- 地方(13672)
- 农业经济(12712)
- 发(12085)
- 银(11862)
- 银行(11813)
- 贸(11540)
- 贸易(11538)
- 策(11323)
- 行(11298)
- 易(11235)
- 融(10940)
- 金融(10932)
- 发展(10153)
- 机构
- 学院(237577)
- 大学(233002)
- 济(95428)
- 经济(93487)
- 管理(86624)
- 研究(82495)
- 理学(74820)
- 理学院(74018)
- 管理学(72792)
- 管理学院(72391)
- 农(68337)
- 中国(63506)
- 农业(52734)
- 科学(52630)
- 京(48034)
- 业大(45964)
- 财(43532)
- 所(43200)
- 研究所(39419)
- 中心(38007)
- 江(37183)
- 财经(34259)
- 农业大学(33087)
- 范(31244)
- 经(31184)
- 师范(30810)
- 省(29792)
- 北京(29189)
- 州(29106)
- 经济学(28351)
- 基金
- 项目(159582)
- 科学(123871)
- 研究(114908)
- 基金(114757)
- 家(102883)
- 国家(101811)
- 科学基金(84922)
- 社会(74515)
- 社会科(69981)
- 社会科学(69958)
- 省(64522)
- 基金项目(61230)
- 自然(53805)
- 划(53280)
- 自然科(52498)
- 自然科学(52477)
- 自然科学基金(51569)
- 教育(50779)
- 编号(46576)
- 资助(44293)
- 成果(37582)
- 农(37446)
- 重点(35991)
- 发(35335)
- 部(34868)
- 创(33179)
- 课题(32271)
- 国家社会(31140)
- 创新(30967)
- 业(30805)
- 期刊
- 济(115683)
- 经济(115683)
- 农(73250)
- 研究(66826)
- 中国(50066)
- 农业(48882)
- 学报(48417)
- 科学(40882)
- 大学(36440)
- 学学(35099)
- 财(33410)
- 管理(27001)
- 业经(26451)
- 融(25094)
- 金融(25094)
- 教育(22964)
- 业(22526)
- 财经(18025)
- 技术(17077)
- 问题(17024)
- 版(16730)
- 经济研究(15786)
- 农村(15417)
- 村(15417)
- 经(15415)
- 农业经济(15134)
- 业大(14583)
- 世界(13090)
- 农业大学(12990)
- 经济问题(11850)
共检索到355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永军
资本下乡是近年农业发展中的热点现象,既有研究主要从自上而下的视角即资本和政府的角度进行研究。以鄂北均村的个案调查为例,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从农户与村级组织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何以能够下乡。研究发现:资本下乡表面上是农户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决策,但深层原因却是政权"悬浮"导致小农经营体系解体,进而使得小农经营效益降低;此外,政权"悬浮"也使村庄治理能力弱化,村级组织为了治理卸责推动了资本下乡。资本下乡之后,村庄治理被资本利益所吸纳,公共性面临解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健民
村庄公司化再造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现代文化向农村渗透。资本下乡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政治逻辑。应创新“政府+村集体+农户”的共富架构,形成政府、村集体、农户“三位一体”权力制衡机制有序引导村庄再造。
关键词:
资本下乡 村庄 再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雒珊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下,“经营村庄”成为普遍现象,逐利的工商资本进村成为“经营村庄”的主导者。资本在政府引导下进行“村企绑定”,介入乡村的权力体系,扮演“经营者”和“治理者”双重角色。在此基础上,资本进村从生产经营转向平台化的经营。首先,通过迎合政策打造亮点,搭建项目资源平台,完成村庄的基础打造;其次,集中流转土地资源进行投资平台的运作,吸引外来资本进行非农化开发,实现村庄的增值;最后,资本以“经营共同体”的中介对接角色,在多个利益主体关系平台的运转中处于主导地位,保证村庄的维护和升级。乡村资源被资本统筹调配成为其经营获利的工具,对乡村治理产生不可控的后果。这启示我们,需要加强制度规范资本下乡,防止资源下乡过程中资本下乡经营的利益蚕食行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义媛
中国农业的规模化转型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资本下乡过程中所遭遇的来自村庄社会的抵抗。本文以湘南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为例,考察资本下乡后如何遭遇来自村庄社会的阻碍,以及资本如何利用村庄社会资源化解阻碍,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下乡资本化解社会困境的策略。研究发现,通过将土地转包给当地的家庭农场("代管户"),企业得以将这些家庭农场吸纳进自己的产业链中,并利用本地人的社会资源,如熟人社会的"人情""面子""内外有别"等原则,解决劳动雇佣、监督以及村庄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本文认为,家庭农场所赋有的社会资源可以成为下乡企业化解社会困境的润滑剂,贡献于资本积累。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家庭农场 社会困境 社会资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江艳 马海霞
农地集中和农业生产职业化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逐利的基本条件,因此,"资本下乡"必然带来经济、社会和管理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土地经营权的变更、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雇佣制度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农户"身份的蜕变和"大资本"功能的转换,管理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政府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农业企业对"职业农民"及农业生产的管理等方面。目前,在"资本下乡"引致农业生产体系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农民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环境污染问题未受到充分重视等问题。应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农民与农业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应有权益,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青青
资本下乡成为普遍趋势,下乡资本不仅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也开始进入农村建设用地领域。在逐利动机下,资本下乡旨在"经营村庄"。资本采用公司化的方式对村庄外生项目资源、内生土地资源和村级组织本身进行资本化运作,使得村庄公共资源私人化、村级组织公司化。在此过程中,通过与乡村各级主体的互动,资本重构了乡村治理秩序:"权力—利益网络"的垄断秩序,由此导致村庄公共性的丧失。这一秩序产生的内在逻辑在于乡村组织的强制性政治权力与协调性治理权力的失衡,日益弱化的乡村治理权力使得独立运作的乡村政治权力与下乡资本形成利益共谋,建构乡村治理的"权力—利益网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阳翼
文章从销售渠道、送货渠道、服务渠道等三个方面全面论述了"家电下乡"背景下农村营销渠道体系构建中的若干核心问题,指出家电企业应采取销售渠道扁平化和多元化的策略以方便农村消费者购买产品;采取利用第三方资源、集成配送和创新送货方式等策略为农村消费者及时送货;采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流程乡村化再造等策略为农村消费者提供贴心的服务。这些策略为企业在"家电下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构建经济、高效的营销渠道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青青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资源下乡成为普遍趋势,且项目资源下乡愈发趋于经营村庄。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目标的政绩考核,将项目资源集中投放到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围绕乡村景观化打造的项目资源下乡由此呈现经营性转向。这种经营性转向形成项目资源下乡的经营逻辑,具体而言,地方政府通过资源的持续性输入打造亮点,借助行政力量对村级组织的替代主导村级发展,并利用招商引资对乡村景观进行资本公司化运作,从而实现对村庄的整体性经营。但其经营实践却带来项目资源的供需脱嵌,导致下乡资源被资本攫取,同时引发私人争利意识,造成村民脱域,瓦解村庄公共性,在此过程中村治主体的更替与村级组织的边缘化也不断弱化村级治理能力,导致村级治理脱嵌。从资源下乡视角观察,发现这一治理困境是由下乡资源内在发展导向的异化所致,项目资源下乡具有特定发展目标与发展要求,但其发展导向在地方政府的政绩竞争中被异化成为发展而发展的唯发展论倾向。基于此,项目资源下乡应立足村庄与村民本位,通过激活基层治理实现下乡资源的发展目标,以治理促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推动城乡有机融合与一体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丁
本文使用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村贫困与发展"项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对1998—2003年被调查村庄吸收外来发展性投资的情况进行了概要描述,并对农村社区是否成功引进发展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初期,农村发展性投资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投资具有扶贫性质;基础投资环境(人口条件、土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吸引外来投资的作用有限,甚至为负;村庄社会政治资源是影响发展型投资获得的重要因素,村庄是否出过县级及以上政府官员、是否有农民专业组织、基层治理环境等对农村是否获得发展投资作用巨大。总结而言,相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更大的影响。在政府主导资本下乡的阶段,这一运作逻辑有利于落后地区获得发展资金,但可能由于对投资环境的考量不足、行政权力与人情关系的渗透使得农村发展投资效率低下,这也制约了农村发展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了地区内部不同村庄间的分化。这些关键因素和机制在民间资本逐渐成为下乡资本主体的今天仍然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进一步跟进和研究。
关键词:
发展性投资 资本下乡 营商环境 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丁
本文使用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村贫困与发展"项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对1998—2003年被调查村庄吸收外来发展性投资的情况进行了概要描述,并对农村社区是否成功引进发展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初期,农村发展性投资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投资具有扶贫性质;基础投资环境(人口条件、土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吸引外来投资的作用有限,甚至为负;村庄社会政治资源是影响发展型投资获得的重要因素,村庄是否出过县级及以上政府官员、是否有农民专业组织、基层治理环境等对农村是否获得发展投资作用巨大。总结而言,相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更大的影响。在政府主导资本下乡的阶段,这一运作逻辑有利于落后地区获得发展资金,但可能由于对投资环境的考量不足、行政权力与人情关系的渗透使得农村发展投资效率低下,这也制约了农村发展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了地区内部不同村庄间的分化。这些关键因素和机制在民间资本逐渐成为下乡资本主体的今天仍然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进一步跟进和研究。
关键词:
发展性投资 资本下乡 营商环境 社会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国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 三级治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伟杰
作为从外部嵌入乡村的经济力量,资本要平衡好乡村发展和实现盈利的空间张力问题。小农经济伦理、熟人社会秩序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的抽离等,造成了资本下乡的伦理、生产和社会空间悬浮困境。通过深剖困境可以发现,资本下乡空间悬浮困境在家庭承包的自给性与市场的逐利性、熟人社会秩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村民自治优势与资本重构秩序之间存在多重张力。新时代要化解资本下乡"外嵌型"空间悬浮问题,需要以企业文化、管理和制度嵌入整合乡村社会空间,从而优化资本下乡的生产空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资本下乡 空间治理 现代企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而乡村生态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短板,基于此,有必要深化乡村生态治理的相关研究。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新体系不仅是基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态振兴等现实逻辑,其实践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石,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治理理论、西方乡村生态治理理论中优秀成分的承继与发展,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关政策体系设计滞后等困境。基于此,必须实施靶向精准的路径,破解这些问题:一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政策支撑新体系;二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共识凝聚体系;三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组织振兴新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美蓉
家电下乡政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建设灵活、有效的农村物流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应认真研究农村物流的特点,合理规划,创新物流组织与物流服务,通过设计新的渠道、制定新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从而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关键词:
家电下乡 契机 农村物流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只有坚持建立健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以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测度和评价乡村治理的绩效成为重要理论问题。依托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若干重要文件精神,从定量角度出发,引入管理学中“绩效”的概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乡村治理的定量绩效评价体系,为乡村治理的科学评估提供支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绩效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