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4)
2023(12910)
2022(11036)
2021(10505)
2020(8987)
2019(21069)
2018(20906)
2017(38944)
2016(22120)
2015(25022)
2014(25198)
2013(24152)
2012(22240)
2011(19956)
2010(19777)
2009(17894)
2008(17507)
2007(15688)
2006(13252)
2005(11655)
作者
(59486)
(49845)
(49781)
(47523)
(31642)
(24114)
(23020)
(19709)
(18975)
(17808)
(16891)
(16561)
(15772)
(15530)
(15453)
(15453)
(15418)
(14808)
(14397)
(14189)
(12334)
(12215)
(12090)
(11449)
(11247)
(11131)
(11120)
(11069)
(9981)
(9955)
学科
(85605)
经济(85509)
管理(58818)
(54210)
方法(44318)
(43888)
企业(43888)
数学(40136)
数学方法(39622)
中国(25665)
(24977)
(22829)
教育(20523)
(19534)
贸易(19531)
(19088)
(18044)
地方(17409)
业经(16291)
理论(15294)
农业(15044)
(14325)
财务(14278)
财务管理(14236)
(14186)
(13706)
技术(13524)
企业财务(13487)
环境(12148)
(11748)
机构
大学(306455)
学院(301303)
(121445)
经济(118973)
管理(114917)
理学(100436)
理学院(99299)
研究(99233)
管理学(97450)
管理学院(96874)
中国(68650)
(64158)
科学(59664)
(56284)
(48694)
(46956)
(46790)
中心(46585)
师范(46422)
财经(45497)
(44862)
研究所(44464)
业大(43818)
(41497)
北京(40017)
经济学(38812)
师范大学(37920)
农业(36967)
教育(36588)
(35677)
基金
项目(206902)
科学(164981)
研究(154253)
基金(150476)
(130348)
国家(129229)
科学基金(111341)
社会(97871)
社会科(92800)
社会科学(92773)
(81030)
基金项目(79487)
教育(78498)
自然(71490)
(70038)
自然科(69886)
自然科学(69867)
自然科学基金(68610)
编号(63466)
资助(61793)
成果(52409)
(48532)
重点(47673)
课题(45356)
(44811)
(43187)
教育部(42601)
国家社会(40449)
科研(40318)
人文(40315)
期刊
(121108)
经济(121108)
研究(92099)
中国(59332)
教育(56583)
(45103)
学报(44885)
科学(40905)
(40720)
管理(38496)
大学(35432)
学学(32078)
技术(30259)
农业(27809)
财经(22242)
(21954)
金融(21954)
经济研究(19999)
业经(19342)
(19116)
问题(16880)
统计(15911)
(15350)
(14916)
技术经济(14747)
职业(14461)
(14110)
(13753)
理论(13431)
图书(13070)
共检索到434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杰茹  岳军  
改善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服务中的可及性和经济负担过重的情况,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分享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不同类型高校中受益群体的地区分布显著不平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于东部地区。基于泰尔指数的嵌套分解效应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政府支出差异贡献度较小,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政府支出差异的贡献度较大,其中东部地区省份之间的政府支出差异最大。这说明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外,各省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显著影响受益分布。今后,要建立政府履行支出责任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中央转移支付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杰茹  岳军  
改善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服务中的可及性和经济负担过重的情况,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分享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不同类型高校中受益群体的地区分布显著不平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于东部地区。基于泰尔指数的嵌套分解效应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政府支出差异贡献度较小,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政府支出差异的贡献度较大,其中东部地区省份之间的政府支出差异最大。这说明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外,各省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显著影响受益分布。今后,要建立政府履行支出责任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中央转移支付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力促政府高等教育支出的受益公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数,考察了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法对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省际差异进行测度与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整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该差异在样本期间呈U型扩大态势;平均68%的总体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最后指出,在环境分权体制背景下,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治理努力程度的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数,考察了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法对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省际差异进行测度与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整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该差异在样本期间呈U型扩大态势;平均68%的总体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最后指出,在环境分权体制背景下,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治理努力程度的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数,考察了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法对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省际差异进行测度与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整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该差异在样本期间呈U型扩大态势;平均68%的总体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最后指出,在环境分权体制背景下,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治理努力程度的异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白晨  顾昕  
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的横向公平性,是实现社会救助均等化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2008-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泰尔指数进行组群分解,探究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省内和省际不平等性,以检验省级政府对辖区内农村低保制度横向公平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低保筹资分担机制在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严重的纵向失衡,县级政府负担过重,而省级政府投入不足。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尽管县级政府之间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总体不平等性有所下降,但省内不平等性显著高于省际不平等性的问题,凸显出省级政府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财政拉平作用,以推进辖区内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横向公平。因此,如果建立省级政府农村低保筹资比例的最低标准,以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淑萍  辛冲冲  周全林  
利用2007~2016年31个省份统计数据,借助泰尔指数法对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差异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系统分析了区域间和区域内省际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人口规模、GDP和财政支出三个维度测度的总体泰尔指数值呈明显不同特征,仅有人口规模维度测算的指数值呈明显波动下降态势,其余两个维度测算的指数值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态势。(2)区域间和区域内泰尔指数表现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化程度逐步缩小并趋于均衡,而区域内差异改善幅度不够显著且保持对总体泰尔指数较大影响度,是地区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3)根据区域内部不同省份泰尔指数时空动态趋势可知,区域内不同省份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与其辖区人口分布匹配度呈显著分异状态。(4)根据GDP和财政支出分别与公共文化服务支出两个维度构造的四象限图得知,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内蒙古四省份处于第Ⅰ象限-双高型,其余省份均未达到该象限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凯  刘筱慧  王雪  史升平  李刚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受"三期叠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双升,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地区银行资产质量分化加剧,如何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极为重要和紧迫。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梳理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8~2019年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分析了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的区域差异;利用各省级行政区的不良贷款率计算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内和区域间不良贷款的差异;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不良贷款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不良贷款率差异明显,2008~2019年期间呈现出"先降后升再分化"的变化趋势;(2)对比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不良贷款率,西部地区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差异最小,东部地区差异在两者之间并呈持续扩大趋势;(3)地区经济环境、金融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和政府干预等区域因素对各省级行政区的不良贷款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增速、贷款余额占GDP比例、财政自给率对地区不良贷款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存贷比、产业结构比产生了抑制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长德  
依据各地区1978~2005年的经济金融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研究的我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省级行政区间的差异上。各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市场化进程、各地区的法律环境以及政府的金融供给行为和宏观经济行为是中国金融发展地区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海霞  武建  
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1999—2008年山西省区域收入不均等情况,对区域收入差距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及晋南、晋中、晋北三大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占区域收入不均等的80%以上,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差距所占比例不足20%;三大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山西省总的区域收入不均等的贡献约为60%,剩下的40%则归因于三大地区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对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三大地区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宏斌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文伯  黄晋生  
通过对我国中职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变化的描述,采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性指标分析了我国2004-2016年中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6年我国中职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区域差距在逐渐缩小;中职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而教育投入的区域差异较高,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教育资源总体差异较高的主要原因。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优化教育规模和投入结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舜臣  王静  树成军  殷冉  
基于泰尔指数方法,以人口数为权重对粮食生产区位差异变迁导致的产需格局差异变化进行了考量,并分析了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的变动及对总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差异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后差异明显增大;从总差异的组成看,区域间差异在2000年超过区域内差异成为粮食产需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两者贡献率差距呈增大趋势;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粮食生产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差别明显:主产区贡献较高且相对稳定,主销区和平衡区贡献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蓓蓉  许敬轩  
文章旨在对我国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使用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用地方政府对于其所属的普通本科学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拨款比例作为度量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偏向的指标,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区经济特征、劳动力市场特征、政府行为以及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财力充沛的省份有职业教育支出偏向,经济和财政发展较好的省份更倾向于缩小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投入差距;地方政府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资源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倾向于对职业教育的支出弥补;高等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赵海利  
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直接收益者的抽样调查表明:东部家庭子女以及城镇家庭子女是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的主要受益者,中部家庭子女以及农村家庭子女在享受公共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处于明显劣势;"政府从公平角度应承担较大财务责任以帮助低收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学费提高会限制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立论缺乏数据支持。分析表明:高等院校分布不均衡、高考分数面前不平等以及各地高考加分政策不统一是形成当前利益归宿格局的主要体制因素。定量模型分析则表明,教育部院校的分布在其中也负有主要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