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3)
- 2023(9531)
- 2022(7464)
- 2021(6843)
- 2020(5760)
- 2019(12997)
- 2018(13409)
- 2017(24927)
- 2016(14081)
- 2015(15579)
- 2014(15836)
- 2013(14985)
- 2012(13182)
- 2011(11694)
- 2010(12063)
- 2009(11723)
- 2008(12068)
- 2007(10942)
- 2006(10157)
- 2005(9754)
- 学科
- 管理(54793)
- 济(47824)
- 经济(47736)
- 业(43822)
- 企(39866)
- 企业(39866)
- 财(22314)
- 制(19621)
- 中国(16560)
- 方法(15225)
- 业经(14788)
- 农(14216)
- 体(13930)
- 务(12805)
- 财务(12756)
- 财务管理(12708)
- 企业财务(12064)
- 体制(11762)
- 数学(11737)
- 银(11683)
- 银行(11668)
- 数学方法(11557)
- 行(10981)
- 融(9994)
- 金融(9992)
- 划(9957)
- 策(9364)
- 理论(9301)
- 地方(9005)
- 农业(8806)
- 机构
- 大学(189114)
- 学院(187811)
- 济(76021)
- 经济(74184)
- 管理(72570)
- 研究(63605)
- 理学(59377)
- 理学院(58764)
- 管理学(57933)
- 管理学院(57531)
- 中国(52166)
- 财(45242)
- 京(40912)
- 科学(35817)
- 财经(32397)
- 江(31823)
- 所(31692)
- 中心(29492)
- 经(29287)
- 研究所(27727)
- 农(27518)
- 北京(25814)
- 州(24618)
- 范(23883)
- 财经大学(23810)
- 业大(23653)
- 师范(23649)
- 经济学(23490)
- 院(23089)
- 省(22129)
- 基金
- 项目(115297)
- 科学(91132)
- 研究(88033)
- 基金(83371)
- 家(71386)
- 国家(70776)
- 科学基金(61344)
- 社会(56461)
- 社会科(53434)
- 社会科学(53422)
- 省(44951)
- 基金项目(43069)
- 教育(41134)
- 自然(37423)
- 划(37089)
- 自然科(36543)
- 自然科学(36536)
- 编号(36024)
- 自然科学基金(35888)
- 资助(33042)
- 成果(31662)
- 制(27873)
- 重点(26184)
- 课题(25923)
- 部(25833)
- 发(24121)
- 创(24071)
- 国家社会(23805)
- 性(23787)
- 教育部(22724)
共检索到313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燕
我国近几年通过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为构建完整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搭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平台。但2005年国家审计署对32个中央部委审计揭示出的种种"屡审屡犯"的违规问题,使人们不禁对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提出了疑问。这一方面反映出制度改革与创新还远没有到位,但问题更主要的表现为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要想真正杜绝"屡审屡犯",除继续完善现有的制度建设外,还要加快从法制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洪
我国《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有12余年,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历时多年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完成了《预算法(修订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是被征询意见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预算法(修订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汇编成这个笔谈录,以期对我国《预算法(修订草案)》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预算法 政府转型 监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岚 马海涛 秦强
一、制约人大行使预算权的内在因素目前我国预算决策实质上还是掌握在政府及其各部门手中,政府既得预算的执行者又是预算的编制者,政府与纳税人之间预算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纳税人及其代议制机构——各级人大难以对政府预算实施有效的审查和监督。可以说,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小丽
现行《预算法》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显露出来诸多问题,特别是与全面实现政府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从立法的全面性、科学性、协调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多方面,为政府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塑造坚实的法律基础。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具体建议。
关键词:
政府预算 科学化 精细化 依法理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应益华
新《预算法》的修订凸显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刚性,其作为我国政府财政领域的重大变革,对政府会计的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对新《预算法》主要变革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政府会计应从会计概念框架的顶层设计、会计记账基础、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与新《预算法》相互配合,为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敬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新预算法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确定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我们将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通过采取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全面推进预算公开、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家林
财政预算是国家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都必须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这不仅说明预算的重要性;从建设民主政治的高度又说明,预算活动是人民参与次数最多、涉及内容最广泛的宪政活动。因此,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烈侠
本文结合《预算法》和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修订提出两点意见:一是以"所有收入纳入预算"和"项目绩效"为例,提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应与《预算法》在执行层面辩证统一;二是提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项目实施周期、收入确认时点方面的辩证统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华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与政府财力增强的良性循环,在支持自治区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预算法在预算内容的完整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管理的公开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等方面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是全面推进预算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小红
本文首先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传统的政府执政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而阐述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必要性;然后结合2015年1月1日施行的《预算法》,从约束和引导两方面阐述了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影响;最后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与融资平台、监督与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预算法》下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琳 杨广军
目前算法科技伦理的外在形式和内容仍囿于单一且效力较低的伦理层面,难以产生显著的约束效果,算法科技伦理治理方式面临完善转型的紧迫需求。为此,关注与利用法律元素,为将模糊的伦理框架落地为具体法律制度设计﹑促进算法科技伦理发展提供参考。剖析算法科技伦理的生成逻辑与内涵结构,发掘其存在因外在形式单一性﹑低效力性和内容要素软法性﹑倡导性导致的自律规制失范现象,证成算法科技伦理法制化转型的必然性,并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分析其法制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算法科技伦理及其准则的认知十分有限,对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担忧,在自身合法权益受侵犯时难以得到有效救济,并呼吁各主体积极承担责任,希望采用算法科技伦理与法律二者有机结合的手段促进算法的良性发展。据此,进一步就算法科技伦理的法制化进路提出开展专门立法﹑建立审查制度等对策建议,确保算法活动合乎伦理。
关键词:
算法科技伦理 伦理准则 伦理风险 法制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祝余
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抓手,新预算法将近年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上升为法律条款,为进一步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一、关于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光远
一是公开性。公开性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部过程,不仅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同时还要通过新闻媒介向广大公众公布宣传。新《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曾志权
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一步。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学习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是财政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充分认识新预算法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贯彻新预算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修订预算法是适应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1994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喜梅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的标准是债务效率上的激励相容、预算约束和信息透明。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规模适度、管理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新机制,而地方政府因举债权限与额度受限,出现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导致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个别地区超警戒线,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从中反思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管理法治化不强、市场约束作用发挥不够、预警与限额管理作用有限、信息披露透明度低、考核问责的约束力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地方债发行机制、提高地方债务透明度管理、加强风险预警和问责机制等,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闭环"制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