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2)
- 2023(10349)
- 2022(9379)
- 2021(9106)
- 2020(7711)
- 2019(17914)
- 2018(17840)
- 2017(34665)
- 2016(19240)
- 2015(21911)
- 2014(21964)
- 2013(21521)
- 2012(19971)
- 2011(17734)
- 2010(17839)
- 2009(16451)
- 2008(16241)
- 2007(14315)
- 2006(12621)
- 2005(11172)
- 学科
- 济(72490)
- 经济(72392)
- 管理(58369)
- 业(52166)
- 企(44449)
- 企业(44449)
- 方法(33937)
- 数学(28833)
- 数学方法(28367)
- 财(21403)
- 农(19762)
- 中国(19096)
- 学(17135)
- 业经(16130)
- 地方(14966)
- 制(14100)
- 理论(13480)
- 贸(12891)
- 贸易(12885)
- 农业(12877)
- 务(12667)
- 财务(12595)
- 财务管理(12551)
- 易(12499)
- 和(12367)
- 企业财务(11878)
- 技术(11764)
- 环境(11335)
- 教育(11117)
- 银(10853)
- 机构
- 大学(271489)
- 学院(268348)
- 管理(108744)
- 济(100764)
- 经济(98225)
- 理学(93840)
- 理学院(92797)
- 管理学(91107)
- 管理学院(90626)
- 研究(87985)
- 中国(65760)
- 京(58846)
- 科学(56315)
- 财(49516)
- 所(44764)
- 农(41834)
- 研究所(40395)
- 中心(40241)
- 业大(40154)
- 江(39147)
- 财经(38564)
- 北京(37702)
- 范(36493)
- 师范(36190)
- 经(34920)
- 农业(32560)
- 州(32439)
- 院(31872)
- 师范大学(29232)
- 经济学(28712)
- 基金
- 项目(181611)
- 科学(141579)
- 研究(134057)
- 基金(130480)
- 家(112884)
- 国家(111903)
- 科学基金(95889)
- 社会(81771)
- 社会科(77222)
- 社会科学(77199)
- 省(70637)
- 基金项目(69774)
- 自然(63049)
- 自然科(61557)
- 自然科学(61545)
- 教育(61306)
- 自然科学基金(60400)
- 划(59494)
- 编号(55962)
- 资助(54408)
- 成果(46644)
- 重点(39824)
- 部(39729)
- 课题(38117)
- 发(37524)
- 创(37111)
- 项目编号(34994)
- 科研(34614)
- 创新(34541)
- 大学(34152)
- 期刊
- 济(114047)
- 经济(114047)
- 研究(81066)
- 中国(50777)
- 学报(43221)
- 管理(39836)
- 科学(39217)
- 财(38893)
- 农(38465)
- 教育(32869)
- 大学(32659)
- 学学(30389)
- 农业(26853)
- 技术(23070)
- 融(21734)
- 金融(21734)
- 财经(18484)
- 业经(18246)
- 图书(16991)
- 经济研究(16836)
- 经(15631)
- 问题(14924)
- 理论(14683)
- 实践(13535)
- 践(13535)
- 科技(13285)
- 业(12917)
- 技术经济(12868)
- 版(12577)
- 现代(12191)
共检索到396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银梅 黎昕 翟晓琳
预算公开是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的基础,仅靠政府自身的透明是不充分的,还必须有公众的有效参与。公众参与是预算公开的重中之重,它既是预算公开的"内生变量",又是其"外生变量"。公众参与预算公开的前提条件是充分易懂可靠的预算信息、通畅的参与渠道、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较强的参与意识、高涨的参与热情、足够的参与能力等。我国目前公众参与预算公开的程度和效果不容乐观,可考虑从国家层面出发,在完善公众参与预算公开法制体系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实现上述条件,实现公众有效参与预算公开。
关键词:
预算公开 公众参与 预算监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曲明
2012年4月,天津市财政局在市政务网站公开发布"2011年天津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详细显示了天津市两个财政年度政府"账本"中的数据。与往年相比,2012年天津公开的财政表格中多了一份"2012年市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明细表",这份明细表将市级预算细化到二级科目,使公众能更清晰地了解到纳税人的钱将被花在哪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崔雯雯 张立民
采用2009—2016年间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审计机关数据,实证发现:国家审计能够通过监督和信息保障功能促进公众参与的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在这一进程中充当部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且政府执政效率越高,审计独立性受影响就越小,国家审计对公众参与的促进效果也越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审计在不同领域间对公众参与的促进程度具有异质性,国家审计促进公众参与的主要机制以及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审计机关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红灿 喻凯西
以经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特点,阐述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的内涵,讨论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模型的合理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志刚
公共预算的本质是政治,它反映了政府职能和施政方向,是国家治理之根本,公共预算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需要有相当的魄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预算公开让政府变得"透明",让公民更加便捷地获得与政府对话的权利,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自我约束,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顺应民众对政府管理改革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亚君
"内部信息"包括"内部管理信息"和"过程性信息"。"内部管理信息"的豁免公开是为了避免行政机关公开日常琐碎且无关公益的内部事务,判定时应确定信息的内部性,分析信息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以及信息的公开是否会引起规避法律的风险。而"过程性信息"的豁免公开在于促进参与决策讨论的人员自由表达意见,判定时应确定信息在行政最终决策之前产生,与决策过程相关,并区分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判断行政机关是否引用该信息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豁免 内部信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许洁
在政府价格规制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价格规制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规制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运用博弈论模拟了公众参与价格规制的讨价还价过程。政府在价格规制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其形式取决于政策质量和公众接受程度两者的权衡。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用事业价格规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用事业 价格规制 公众参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谢琳琳 杨宇
利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前公众对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认识和理解;揭示公众参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掌握优化公众参与机制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丁 顾绚
介绍环境保护中责任分担的基本概念,并结合中国"限塑令"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结果表明,目前中国"限塑"政策的实施状况是:政府倡导和制定规则,公众买单。在这一环保实践中,出现了政府在利益分担上的失位和企业的失位,更多的责任必须由公众来承担,这实际上是环保实践中极不正常也极不公平的一种责任分配制度。结合欧美主流国家的相关实践和中国现行的法律,"限塑令"这一涉及公众普遍利益的政策应当被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
限塑令 环境保护 责任分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磊 邵伟波
在总结以往政府信息公开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构建了公共参与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探讨政府信息公开的绩效评估操作。以南京市3个行政区为例,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是实用可行的,对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评估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章翠飞
预算信息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民主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步骤。自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预算信息公开工作逐步推进。2009年3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建华 楚迤斐 魏成龙
2008年5月3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通过对2008年5月3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分析,检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的主要问题,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政府信息公开化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公众和义务主体、政府需要相互积极影响。政府作为信息的掌握者,需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加强和完善信息公开的途径,健全和完备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保障,从而为公民提供一个可以积极参与的有利环境。而公民也要积极参与政府的信息公开活动,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邵伟波 魏丹 刘磊
随机选取南京、北京两地的300名公众进行调查,利用KANO模型就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的需求层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必须首先满足公众的基本型需求;其次尽量满足期望型需求,必要时可依据满意度系数决定优先顺序;在此基础上,注重兴奋型需求的满足。最后依据需求层次,提出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公众需求满意度的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财政预算改革的深化,预算信息公开已渐成大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行成为加快预算信息公开的催化剂,政府部门、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预算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等展开了热议。预算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预算信息如何公开也是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政务公开和贯彻《政府信息公开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施生旭 陈爱丽
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3个层面描述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强、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方式有限、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生态公民,创新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公众环境公益诉讼权、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公众参与 生态公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