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5)
2023(6713)
2022(5920)
2021(5512)
2020(4673)
2019(10512)
2018(10036)
2017(19750)
2016(10516)
2015(11214)
2014(11311)
2013(11097)
2012(10594)
2011(9644)
2010(9967)
2009(9158)
2008(9225)
2007(8402)
2006(7561)
2005(7354)
作者
(30136)
(25095)
(24542)
(24050)
(15992)
(11969)
(11342)
(9611)
(9387)
(9272)
(8505)
(8254)
(8073)
(7961)
(7926)
(7718)
(7350)
(7278)
(7241)
(7000)
(6224)
(6145)
(6145)
(5866)
(5722)
(5554)
(5422)
(5410)
(5210)
(4965)
学科
(41473)
经济(41411)
管理(31051)
(27729)
(22974)
企业(22974)
方法(15718)
(14714)
数学(12866)
中国(12690)
数学方法(12599)
(11062)
(11043)
(10012)
业经(8452)
(8079)
银行(8065)
地方(7996)
(7776)
金融(7775)
理论(7772)
(7688)
(7616)
财务(7577)
财务管理(7554)
企业财务(7253)
农业(7169)
(7079)
(7053)
贸易(7045)
机构
大学(150963)
学院(146529)
(60894)
经济(59559)
管理(54150)
研究(53536)
理学(45773)
理学院(45198)
管理学(44336)
管理学院(44031)
中国(41642)
(33668)
(32324)
科学(31434)
(27872)
财经(25394)
研究所(24618)
中心(24502)
(23999)
(23228)
(23177)
北京(20928)
(20647)
师范(20466)
业大(19643)
经济学(19129)
财经大学(19005)
(18907)
(18557)
农业(18295)
基金
项目(91460)
科学(72376)
基金(68011)
研究(66907)
(59590)
国家(59114)
科学基金(50207)
社会(43627)
社会科(41460)
社会科学(41446)
基金项目(35138)
(33803)
自然(31695)
自然科(31044)
自然科学(31035)
自然科学基金(30475)
教育(30451)
(29145)
资助(28179)
编号(25976)
成果(23604)
(20974)
重点(20620)
(19455)
(18920)
国家社会(18686)
(18494)
课题(18298)
教育部(18256)
科研(17594)
期刊
(71551)
经济(71551)
研究(50334)
中国(32543)
(27456)
学报(24752)
管理(22099)
(21943)
科学(20963)
大学(18805)
教育(18264)
学学(16952)
(16679)
金融(16679)
农业(14149)
财经(13050)
经济研究(11726)
(11298)
技术(10917)
图书(10556)
业经(9917)
问题(9381)
(8339)
书馆(7895)
图书馆(7895)
(7425)
理论(7180)
统计(7055)
(7025)
国际(6807)
共检索到238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孟世超  王擎  
新时期有效测度政府隐性担保日趋重要,而该研究领域仍是一片蓝海。本文结合隐性事物的研究逻辑,重新界定了政府隐性担保,并考察了其测度工作的特殊性。本文将现有方法按测度目标分为直接测度法和间接测度法两类,进而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直接测度法和间接测度法分别针对担保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在当前应用中,两类方法分别存在较大的模型设定误差、估计误差以及代表性误差。对此,本文就未来研究的拓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直接测度法应在更契合现实的标的现金流结构和担保规则下建立结构模型,并借助“异常”状态刻画担保信念;间接测度法则应聚焦担保产生机制,拓宽担保来源范围,并重视担保信念修正规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常晋  刘明慧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应用研究,适时地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系统收集与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范围、方式、绩效评价和地方政府实践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和评析,并提出了未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的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探讨不断走向成熟。本文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沿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从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德磊  
中国股市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和基础环境确立了政府的隐性担保人角色。这一角色引发及强化了投资者与政府、上市公司和国企与政府、证券公司与政府的一系列市场博弈。目前的许多市场消极现象都可由此得到说明。政府逐步解除隐性担保契约、摆脱尴尬角色定位的关键出路便是响应和满足市场的创新需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悦  吴文锋  
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能否降低城投债的发行利差的问题存在着争议。本文采用我国债券市场2010-2015年间发行的1713只企业债和中期票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信用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表现为隐性担保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而在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却表现为隐性担忧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信用评级则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信用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差异化影响。本文为现有研究的争议提供了解释,并且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文鹏  尹晨  
为保证渐进式改革顺利向深层次推进,同时维持财政预算平衡,我国政府以隐性担保这样的准财政补偿活动替代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补偿活动,从而使我国财政表现出了较低的显性负债水平。但这种补偿替代策略的实施使政府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同时由于隐性担保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道德风险的蔓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财政风险。为有效控制财政风险,政府必须进行财政创新并对传统的隐性担保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文涛  张朋  
本文基于默顿(Merton)期权定价公式,创新性地构建政府隐性担保指标,并以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剖析政府隐性担保对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隐性担保提升了信贷数量配置效率以及信贷价格配置效率,前者在高盈利企业中更为明显,后者在高盈利、低成长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从纾解企业"融资难"视角看,政府隐性担保掣肘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从改善企业"融资贵"的角度看,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隐性担保可以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据此,在经济遭受负面冲击的时期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随着经济全面复苏以及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纵深推进,可逐步弱化政府隐性担保,以使市场在信贷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再斌  匡霞  
政府隐性担保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基础,也是市场风险聚集的根源。这种隐性担保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造成市场主体过于追求市场隐含的政策性租金而忽视对市场价值体系的培育与发现,造成市场事前筛选和事后监督机制失效,使投资者决策面临更加不稳定的环境,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晓萍  陈朝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颇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议题。目前学者们已从多个视角出发,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边界、理论基础、价值意义、困境、风险、推进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形成了诸多值得总结和提炼的理论观点。在对既有研究成绩予以肯定的同时,也还应认识到目前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梁立俊  白丽健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及其转变对投资者的定价方式以及国有股全流通过程的影响。由于国有股(包括法人股)长期不流动,导致投资者在心理层面逐渐忽略,以至完全忽视其存在,在交易行为中,直接以流通股数量对股票进行定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国有股减持)意味着政府取消隐性担保,被投资者忽略的国有股开始参与市场定价,投资者以及市场的既有信念发生动摇,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开始转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崔凯  冯献  
[目的/意义]城镇化加速推进影响着各类要素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利用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向农业农村汇集,对于推进城乡信息的共享、交流、协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前瞻性地从农村信息供需两方面系统梳理了农村信息传播的国外前沿研究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接受、传播模式以及地区案例等内容。[结果/结论]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农村信息传播领域研究,要把握国外多维度、多学科的理论前沿,结合国情和城乡发展目标,在理论适用性和政策针对性方面开展具体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巨章  
现有研究表明,集团利益的公共性会导致集团成员普遍的搭便车行为,形成“集体行动的困境”。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认为小集团、有选择性的激励、提供非集体收益、强制、组建有正规组织的社团、意识形态、利他主义和社会资本等能克服搭便车行为,促进合作,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  崔友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片面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并没有均衡考虑对就业的影响,这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国内外关于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相关研究文献就显得很有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即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和结构影响的研究;二是将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纳入经济增长和政策框架中进行研究。因此,通过借鉴这些研究文献的结论和成果,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政策,对更好地发挥技术进步的就业创造效应,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