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4)
- 2023(4288)
- 2022(3646)
- 2021(3408)
- 2020(2984)
- 2019(6526)
- 2018(6285)
- 2017(12590)
- 2016(6936)
- 2015(7246)
- 2014(7414)
- 2013(7172)
- 2012(6749)
- 2011(5693)
- 2010(5709)
- 2009(5285)
- 2008(5605)
- 2007(5141)
- 2006(4140)
- 2005(3920)
- 学科
- 管理(27274)
- 业(24663)
- 济(23188)
- 经济(23153)
- 企(22040)
- 企业(22040)
- 财(17410)
- 务(12435)
- 财务(12429)
- 财务管理(12393)
- 方法(12148)
- 企业财务(12001)
- 数学(10720)
- 数学方法(10632)
- 家(7375)
- 国家(7108)
- 制(6458)
- 银(5809)
- 银行(5803)
- 中国(5763)
- 学(5468)
- 行(5258)
- 融(5091)
- 金融(5091)
- 农(5006)
- 财政(4635)
- 业经(4466)
- 人事(4181)
- 人事管理(4180)
- 体(4147)
- 机构
- 大学(92854)
- 学院(92079)
- 济(37371)
- 经济(36602)
- 管理(35316)
- 理学(30464)
- 理学院(30126)
- 研究(29941)
- 管理学(29729)
- 管理学院(29536)
- 中国(24585)
- 财(24521)
- 京(18701)
- 财经(18220)
- 科学(17645)
- 经(16679)
- 所(15407)
- 农(14680)
- 中心(14283)
- 财经大学(13824)
- 江(13702)
- 研究所(13635)
- 业大(12416)
- 经济学(12315)
- 农业(11478)
- 北京(11446)
- 经济学院(11163)
- 州(11007)
- 院(10616)
- 商学(10393)
- 基金
- 项目(60753)
- 科学(48262)
- 基金(46412)
- 研究(42383)
- 家(40866)
- 国家(40556)
- 科学基金(34990)
- 社会(28267)
- 社会科(27010)
- 社会科学(27001)
- 基金项目(24311)
- 自然(23189)
- 自然科(22707)
- 自然科学(22700)
- 省(22526)
- 自然科学基金(22329)
- 资助(19524)
- 教育(19357)
- 划(19081)
- 编号(15551)
- 部(14321)
- 性(13781)
- 重点(13576)
- 成果(13383)
- 创(12557)
- 教育部(12496)
- 国家社会(12250)
- 科研(12074)
- 人文(11971)
- 创新(11835)
共检索到137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债务违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叙果 沈红波 钟霖佳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债券违约存在省内的传染效应,违约能降低省内其他国企债券的发行评级;(2)国企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下降;(3)隐性担保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随着省内债券违约数额的增加,隐性担保的作用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债券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
债券违约 隐性担保 信息含量 刚性兑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文鹏 尹晨
为保证渐进式改革顺利向深层次推进,同时维持财政预算平衡,我国政府以隐性担保这样的准财政补偿活动替代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补偿活动,从而使我国财政表现出了较低的显性负债水平。但这种补偿替代策略的实施使政府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同时由于隐性担保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道德风险的蔓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财政风险。为有效控制财政风险,政府必须进行财政创新并对传统的隐性担保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造。
关键词:
隐性担保 补偿替代 政府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万睿 范文诚 魏志华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野蛮”式发展,大量举债导致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随之增长,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力量,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成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基于综合信用风险和无限期离散递归模型,以及2017—2021年地方融资平台数据的研究表明,地方融资平台整合重组能够借助隐性担保预期进而降低违约风险。在隐性担保预期的调节作用下,地方融资平台整合重组主要通过信用效应、运营效应和利率效应降低违约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该影响在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和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中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整合为集团企业既可以降低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又可以随着集团市场化的发展一步步削弱对隐性担保预期的依赖,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上述结论意味着,融资平台整合重组有助于降低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进一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柳永明 殷越
“唤醒效应”指危机事件可能会形成一种外部刺激,“唤醒”投资者获取之前忽视的信息,并对相似的风险因子重新评估,导致个别事件引发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本文利用超预期的AAA高评级国企债券永煤违约事件,验证了我国信用债市场的风险能够通过“唤醒效应”这一渠道进行传染,研究了“唤醒效应”传染引发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下降的程度、表现形式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此次违约事件“唤醒”并显著降低了AAA主体评级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除了传统信用分析维度,在ESG维度上,“唤醒效应”也显著降低了同为非ESG类型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唤醒效应”对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的降低作用与地方财政和地方信用状况紧密联系,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基于国企债券隐性担保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债券违约的“唤醒效应”传染理论,不仅扩展了“唤醒效应”的研究应用范围,而且充实了隐性担保文献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对加深理解“唤醒效应”传染,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君 刘兰星
从财政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单一制和较多政府层级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权具有特殊的纵向府际分配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发包—承包—代理"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省级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是地市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实际支持体,即省级财政实力越强,所辖地市的城投债务规模越大。同时本文还发现,地市政府举债时还是相对谨慎的,主要体现在:地市举债融资的优先级低于"卖地"融资;地市债务规模大的地方,即使面临较大的晋升压力,地市"一把手"运用省级财政实力隐性担保进行债务融资的动机也变弱。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源 阳敏 吕鑫 孟然然
在采用投资侧和融资侧两种思路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进行系统估测的基础上,设立多维偿债能力框架来构建相应的KMV修正模型,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约风险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1)当多维偿债能力乐观情形取值时,2018—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隐性债务违约风险属于基本可控范围内,但当多维偿债能力保守情形取值时,隐性债务违约率有了大幅提高,面临着较明显的违约风险;(2)在考虑债务展期和利率调整的债务重组之后,隐性债务违约率都有了大幅的下降,这表明债务展期能实现存量隐性债务偿还中"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进而有效降低债务短期违约风险;(3)2018—2022年三类偿债能力的不同期望增长率变化对隐性债务违约风险有着不同的动态影响,按影响程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项目经营收益、预算可偿债财力、地方可处置存量国有资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十四五"期间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分类步骤策略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祁玉清
政府推动PPP项目的意愿很强,但目前社会资本观望气氛浓厚,短视行为多,其中重要原因是社会资本担心政府违约。设立PPP项目政府违约担保基金,专项用于政府违约后对社会资本的补偿,可降低政府违约损失预期,增强社会资本信心,促进政府行为自律,提升PPP项目实施效率。
关键词:
PPP项目 政府违约担保基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悦 吴文锋
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能否降低城投债的发行利差的问题存在着争议。本文采用我国债券市场2010-2015年间发行的1713只企业债和中期票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信用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表现为隐性担保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而在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却表现为隐性担忧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信用评级则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信用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差异化影响。本文为现有研究的争议提供了解释,并且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隐性担忧 信用评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君怡 于明哲 陈经伟 白羽娇
第三方担保作为债务融资广泛运用的增信工具,是建立市场化债务风险处置机制、稳妥有序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与以往仅关注担保整体效应不同,利用2014—2020年城投债发行与交易数据,首次区分“地方融资平台”和“融资担保公司”两类担保人。地方融资平台实为“关联担保”,不仅无法缓释风险,还会加大平台关联与风险累积,产生“担保正溢价”现象;融资担保公司作为专业经营信用风险的持牌金融机构,通过担保信号提供“贷前”增量信息、增加第二还款来源降低“贷后”违约损失两个渠道,带动风险溢价下降0.089%~0.46%。专业担保还能“雪中送炭”,对行政等级低、债务负担重等更需增信支持的弱资质平台,以及突发极端市场环境表现出更强缓释效果。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隐性担保与显性第三方担保关系,更好地发挥专业担保在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中的积极作用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平子 马长伟
政府债务违约属于财政现象,它是政府削减债务的主要方式之一。1912-1936年间中国出现了连续的政府债务违约,其表象是政府连续的债务整理。从内债规模来看,当时债务负担率较低,人均债务负担较轻,社会上存在着吸纳较多内债的潜力;而债务依存度非常高,表示政府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内债。定量研究显示,当时的债务市场未能很好地与金融市场整合,不受金融季节波动的影响。定性研究显示,内债高息发行且用于非建设性开支过大,逆向软预算约束的赤字财政政策等政治因素是影响内债不能顺利偿还的重要原因。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存在,近代中国政府必然会选择债务整理。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内国公债 债务违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静 石才良
伴随着财政分权,世界范围内,地方公共债务的日渐膨胀以及拖欠或违约已不是个别现象, 情况严重的甚至引发了一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但是,要全面考察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和中央政府救助动机绝非易事。本文试图梳理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博弈理论,分析地方债务违约博弈中,双方的动机,以探索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制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因素。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违约 博弈理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狄灵瑜 步丹璐
转型期中国,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当其发生债务违约时,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方政府究竟是否愿意提供支持,会优先选择哪些企业提供支持,政府的支持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呢?为得到验证,文章选取2007-2016年沪深A股地方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及其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会提供更多的"支持",且支持额度与债务违约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债务违约前,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环保投资、捐赠以及就业等)的地方国企,在债务违约后可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地方政府支持;第三,违约企业,尤其是得到更多政府支持的违约企业可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而其经营业绩却往往更差。由此表明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债务违约 股东支持 就业 捐赠 环保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