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8)
- 2023(9386)
- 2022(8033)
- 2021(7296)
- 2020(6480)
- 2019(14777)
- 2018(14207)
- 2017(27744)
- 2016(15437)
- 2015(17564)
- 2014(17895)
- 2013(17909)
- 2012(16791)
- 2011(14872)
- 2010(15061)
- 2009(14022)
- 2008(14364)
- 2007(12964)
- 2006(10943)
- 2005(9678)
- 学科
- 济(68409)
- 经济(68343)
- 管理(49390)
- 业(44236)
- 企(35604)
- 企业(35604)
- 方法(32309)
- 财(30851)
- 数学(28978)
- 数学方法(28727)
- 农(18338)
- 地方(18113)
- 中国(17684)
- 财政(14909)
- 务(14266)
- 财务(14244)
- 财务管理(14188)
- 制(13985)
- 企业财务(13501)
- 学(13227)
- 业经(12668)
- 农业(12275)
- 政(12156)
- 贸(11859)
- 贸易(11859)
- 易(11476)
- 地方经济(10206)
- 银(10168)
- 银行(10135)
- 环境(10013)
- 机构
- 大学(223939)
- 学院(223175)
- 济(95053)
- 经济(93126)
- 管理(86231)
- 理学(74986)
- 研究(74460)
- 理学院(74142)
- 管理学(72982)
- 管理学院(72555)
- 中国(55977)
- 财(52404)
- 科学(46095)
- 京(45848)
- 所(38572)
- 财经(37955)
- 农(37252)
- 研究所(34778)
- 中心(34772)
- 经(34405)
- 江(33756)
- 业大(32496)
- 经济学(30526)
- 农业(29425)
- 范(28588)
- 北京(28463)
- 师范(28321)
- 经济学院(27972)
- 财经大学(27905)
- 院(26361)
- 基金
- 项目(149454)
- 科学(118101)
- 基金(109219)
- 研究(108702)
- 家(94952)
- 国家(94215)
- 科学基金(80609)
- 社会(70164)
- 社会科(66674)
- 社会科学(66654)
- 省(58649)
- 基金项目(58175)
- 自然(51205)
- 教育(50026)
- 自然科(50015)
- 自然科学(50000)
- 划(49294)
- 自然科学基金(49107)
- 资助(44419)
- 编号(43695)
- 成果(35916)
- 部(33959)
- 重点(33922)
- 发(32530)
- 创(31044)
- 课题(30077)
- 国家社会(29537)
- 创新(29165)
- 教育部(29095)
- 科研(29072)
共检索到325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荣 冯毅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效应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是财力效应,转移支付直接改变地方、中央的财政关系、区域财政的收入分配关系,文章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下,分析转移支付净值、本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发展趋势,粗略的分析转移支付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均衡区域 财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桂芝 寇铁军
本文以我国横向财力失衡的财政调节效应为视角,采用省级财政收支数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我国各区域人口数据,运用泰尔熵指数模型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对横向财力失衡的调节方向和调节力度呈现多重性、复杂性特征。最后,本文围绕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定位提升、策略调整以及制度创新等多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贾晓俊
本文运用1992、1998~2005年的省级财政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转移支付的横向均衡效应,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发挥横向均衡效应;2002年以来,我国对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的相关改革措施发挥了一定的正面的效应;税收返还、专项转移支付等是非均等性最强的转移支付形式,原体制上解起到了均衡省级财力差异的作用,但作用有限。
关键词:
转移支付 不均等 均衡效应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胡德仁 刘亮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发现,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而要实现均等化,则应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德仁 刘亮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财政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对此文章提出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如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横向均等化 财力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德仁 刘亮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可以看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横向均等化 财力差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春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平衡地区差距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不考虑转移支付因素情况下,从各地人均财政收支、预算外收支及包括预算内外的财政总收支等三个方面考察的各地政府的财力差距是扩大的,尤其是在各地人均财政收入方面;而在考虑现行转移支付实施后,以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的变化,呈缩小趋势,且缩小幅度越来越大。以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变化在1996~1998年期间呈剧烈波动,2000年后总体呈略微上升;以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为主要衡量指标,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未起到缩小各地财力差距的作用。究其原因,出现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的缩小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有关,具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尹恒 康琳琳 王丽娟
本文运用中国2000多个县级地区1993~2003年的财政数据,借鉴收入分配文献中发展出来的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法,对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得到了十分稳健的结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起到均等县级财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财力差异,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造成了近一半的县级财力差异;专项补助和税收返还是非均等性最强的转移支付;明确定位在缩小财力差异的各项因素法转移支付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虽然从财政供养人口平均财力的不均等角度看,它们具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然而从总人口平均的角度分析,它们是非均等的。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县级财力 不均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娜 胡朋飞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娜 胡朋飞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良性的分母作用,需从流动人口管理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两方面同时着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涂立桥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我国省际财力差异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等四个区域进行分解,实证分析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的均衡影响。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前区域间的财力差异明显大于区域内的财力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的均衡影响表现为显著缩小了区域间的财力差异,略微改善了区域内的财力差异。最后,就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扬 董兆平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平衡制度,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实行过多种制度和办法,但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体制下实行的统收统支的形式。严格来说,这些上缴下拨的关系算不上是真正的转移支付制度。随着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势在必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雪筠
随着市场、政府计划干预和人们行为习惯共同作用于社会经济的“混合经济”时期的到来,政府运用财政权力和货币权力来抑制或弥补混合机制缺陷的作用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包括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内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发挥政府财政权力的主要工具,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广泛运用,并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图从对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模式特征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以期对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关系模式,规范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朱丘祥
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事权常作非正式调整,财力也常发生非正式转移配置。从总体来说,事权下移,财权有所上收,而财力则作不规则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基层县乡政府的财政困局。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项贯彻国家政策意图、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财政平衡制度,在我国由于其法律规制的程度过低,其实效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循序渐进,实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
事权 财权 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分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