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3)
2023(9204)
2022(7697)
2021(7134)
2020(5965)
2019(13238)
2018(12427)
2017(24180)
2016(13233)
2015(14407)
2014(13950)
2013(13985)
2012(12934)
2011(11209)
2010(11144)
2009(10329)
2008(10600)
2007(9169)
2006(8211)
2005(7216)
作者
(39694)
(32697)
(32695)
(31219)
(20737)
(15819)
(14683)
(12840)
(12434)
(11647)
(11438)
(10884)
(10757)
(10491)
(10485)
(10066)
(9980)
(9834)
(9543)
(9156)
(8346)
(8067)
(7935)
(7564)
(7548)
(7220)
(7216)
(7166)
(6619)
(6586)
学科
(47028)
经济(46963)
管理(45212)
(40063)
(33111)
(33014)
企业(33014)
(21938)
方法(21397)
税收(20497)
(20326)
数学(19123)
数学方法(18977)
财政(16728)
(14915)
财务(14906)
财务管理(14856)
企业财务(14209)
(14114)
(14085)
中国(13944)
(11888)
(11035)
业经(10209)
(9730)
贸易(9727)
(9507)
农业(9307)
地方(9283)
(9270)
机构
大学(184102)
学院(182168)
(75761)
经济(74430)
管理(68154)
研究(64084)
理学(59650)
理学院(59026)
管理学(58106)
管理学院(57803)
(50258)
中国(48291)
科学(41066)
(37910)
(37674)
财经(34668)
(34134)
(31623)
业大(31007)
研究所(30532)
农业(30046)
中心(28083)
(27539)
财经大学(25712)
经济学(24144)
北京(23683)
(23653)
(22906)
经济学院(22059)
(20732)
基金
项目(125023)
科学(97192)
基金(93153)
(84811)
国家(84139)
研究(83809)
科学基金(70702)
社会(55296)
社会科(52600)
社会科学(52580)
基金项目(49231)
自然(47578)
(47149)
自然科(46522)
自然科学(46504)
自然科学基金(45739)
(40825)
资助(37967)
教育(37039)
编号(31007)
重点(28280)
(27800)
(26354)
(25454)
成果(25230)
科研(25102)
计划(24828)
创新(24799)
国家社会(24145)
教育部(23401)
期刊
(78697)
经济(78697)
研究(59612)
(43698)
学报(37529)
中国(34767)
(32405)
科学(30142)
大学(27287)
学学(26411)
管理(22999)
农业(21499)
(17104)
财经(17087)
(15636)
经济研究(15180)
(14674)
金融(14674)
(14483)
税务(13875)
(11240)
业经(11211)
技术(11192)
教育(10926)
问题(10603)
财会(10497)
(10388)
会计(10326)
业大(9975)
(9803)
共检索到275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冰洋  
长期以来,在财政分权领域,税收分权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归纳和比较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税权配置的四种契约形式:定额合同、分成合同、分税合同和代征合同。分别研究在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和国家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税收努力和最优税权配置选择的三个命题,说明中央政府在选择政府间税收分权形式时,时常面临加强中央财政收入集中与扩大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一对矛盾。1994年分税制改革蕴含的政府间税收分权契约变化,是由财政包干制下的分成合同和定额合同为主的税收分权,向分税制下分税合同为主的税收分权转变。这是推动十多年来中国税收高速增长、且使中央财政集中程度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周克清  
我国现有体制下,主要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及政府内部部门之间的税收竞争。因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规范一级政府内部各机构对税收资源的争夺等方式,来有效规范和协调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收竞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谷成  
传统分税理论虽然提出了多级政府分税的基本原则,但却存在着一定局限,并导致了中央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与支出责任不平衡的实践结果。为了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自主性、效率和相应责任,中央以下各级政府不仅需要掌握自身的收入来源以满足支出分权化的要求,而且还应通过税率的选择在边际上调整自身收入的数量。在中国"自上而下"的分权条件下,地方政府要求获得税收自主权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政治压力。相对而言,采用税率分享制替代现行的收入分成制,以使中央以下各级政府能够相对平等、规范地分享某些大型税基的课税权应当是更为可行的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茜华  
中国财政分权是"自上而下"的,强调中央政府对资源的掌握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则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要求获得税收自主权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政治压力。相对而言,采用税率分享制代替现行的收入分成制,以使中央以下各级政府能够相对平等、规范地分享某些大型税基的课税权应当是更为可行的方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兰晓强  孟艳玲  
中央和地方税收划分是处理好政府间财政资源配置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影响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因素。建议从两级政府间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和实现机制出发,重构中央税体系,完善地方税体系,采取税基分享代替税收分成的分配办法,实行适当赋予地方税权和减少政府层级等配套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财政体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琛影  田发  
我国过多的财政级次与彻底分税制之间存在不相容性,难以在各级政府间合理配置税种,因而需要简化财政体制级次。本文结合政府层级变化趋势,提出推出两项行政体制变革,将政府层级从五级精简为三级,使得政府层级与财政级次对应,并以中央、省、市(县)这三级政府财政为架构,来优化各级政府间税种配置,形成各自的主体税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守印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的优化配置是科学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直接基础。其纵向配置并非简单地与政府间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提供责任的配置格局一一对称 ,且公共经济责任的纵向配置也需进行多层细分。本文以政府间公共经济责权的合理配置为前提 ,借鉴国外有益的公共经济理论与实践 ,阐发了实现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优化配置的 4条基本原则 ,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1 0个方面财政支出责任在中国五级政府之间实现优化配置的具体设想及其依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石子印  
OECD国家政府间税收配置的统计数据表明,税收在中央及其以下政府的分配并没有固定模式。有国家将很大部分的商品税划归中央以下政府,但也有国家将较大比重所得税分配给中央以下政府。净财富税、遗产与继承税、房地产及金融资产交易税的配置也是如此。这意味着,税种属性在政府间税收划分中并不非常重要。我国在税收划分制度调整时,可以将部分税目的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个人所得税、拟开征的环境保护税划归地方政府,之后再调整增值税分享比例以保持中央与地方政府财力格局总体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强  
越南的省及以下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省级政府拥有最大的自主权,目前有58个省和5个市(芹苴、岘港、河内、海防和胡志明市)。这5个市的行政地位类似于我国的省级直辖市,拥有与省级政府相同的权力和职责,与其他任何一个省均不重叠。第二层次为县(市、区)级政府,有690多个行政区。第三层次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邹进文  李彩云  
近代中国自清末参照西方模式启动财政分权改革以后,财政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也包含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随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改革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也开始产生。清末、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强  
越南的省及以下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省级政府拥有最大的自主权,目前有58个省和5个市(芹苴、岘港、河内、海防和胡志明市)。这5个市的行政地位类似于我国的省级直辖市,拥有与省级政府相同的权力和职责,与其他任何一个省均不重叠。第二层次为县(市、区)级政府,有690多个行政区。第三层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志刚  龚六堂  
本文就中国的财政分权问题和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两者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是:第一,收入分权程度提升会减少地方非税收入比例,而预算内支出分权程度提高则会降低非税收入比例,但后者没有前者那么显著;但是就预算内外总支出分权而言,它会提高非税收入比例;第二,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分权程度比较显著地减少了非税收入比例;第三,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自有度,减少纵向财政不平衡会减少非税收入比例;第四,非税收入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近似的倒U型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谷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谷成  刘逸凡  
不同层级政府间的权责分配是多级政府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涵义逐渐清晰,但政府间税收划分的调整并未与事权、支出责任的变化相适应,影响了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的履行和辖区居民满意程度的提高。未来的改革应遵循税收划分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在理顺政府间转移支付和地方税关系的基础上,用税率分享制替代收入分成办法,实现降低国家治理成本、提高政府对社会成员需求回应性和负责性的目标。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雍君  
“主体税种论”的困惑多年来有一个流行的看法: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主体税种”。这种看法过于理想化了:①几乎没有可能为五级政府都找到适当的(不至于产生大问题)主体税种,美国在三级政府的架构下比较成功地实施了这套模式,但我国的情况完全不同;②即使在未来某个时候精简地方政府层次,实行类似美国的三级政府结构(取消“地级”和“乡镇政府”,不再作为一级正式的政府),中央找到适当的“主体税种”并不难,但对省级特别是县级辖区而言,这个难度依然极大③“主体税种论”建立在如下的思想基础之上不同的税基(比如应纳税所得、销售额、财产价值)可以且应该分别由不同级别的政府垄断(独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