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1)
2023(3803)
2022(3307)
2021(3005)
2020(2589)
2019(5969)
2018(5750)
2017(10862)
2016(5956)
2015(6613)
2014(6386)
2013(6242)
2012(6104)
2011(5455)
2010(5527)
2009(5120)
2008(4866)
2007(4386)
2006(3963)
2005(3631)
作者
(18373)
(15052)
(14952)
(14312)
(9687)
(7292)
(6828)
(5976)
(5791)
(5409)
(5239)
(5106)
(5016)
(4978)
(4920)
(4835)
(4612)
(4454)
(4428)
(4420)
(3822)
(3791)
(3608)
(3587)
(3504)
(3498)
(3260)
(3254)
(3191)
(3107)
学科
(24694)
经济(24661)
管理(17823)
(13557)
(12907)
企业(12907)
方法(12258)
(12060)
(10760)
贸易(10757)
(10650)
(9588)
数学(9058)
数学方法(8971)
(7777)
出口(7772)
出口贸易(7772)
中国(6428)
(6237)
业经(6194)
财政(6024)
(5934)
国家(5909)
(5415)
(5318)
(5020)
理论(4954)
(4380)
地方(3991)
技术(3763)
机构
大学(85964)
学院(82723)
(36615)
经济(35979)
研究(32341)
管理(29879)
理学(25661)
理学院(25379)
管理学(24991)
管理学院(24861)
中国(24009)
科学(20156)
(19067)
(18746)
(17599)
(17271)
研究所(15609)
财经(14402)
农业(14210)
中心(14127)
业大(13743)
(13335)
(13141)
经济学(12423)
(12064)
北京(11704)
经济学院(11315)
财经大学(10838)
(10812)
(9661)
基金
项目(57490)
科学(44801)
基金(43336)
(39714)
国家(39451)
研究(38610)
科学基金(32558)
社会(25739)
社会科(24285)
社会科学(24276)
基金项目(22087)
自然(21788)
自然科(21318)
自然科学(21307)
(21115)
自然科学基金(20961)
(18860)
资助(18606)
教育(17231)
(13492)
编号(13481)
重点(13306)
(12131)
(11820)
科研(11693)
计划(11609)
成果(11431)
教育部(11357)
国家社会(11341)
创新(11232)
期刊
(38623)
经济(38623)
研究(26476)
中国(18536)
学报(17816)
(15509)
(15375)
科学(14582)
大学(13227)
学学(12534)
管理(11744)
农业(10440)
财经(7503)
经济研究(7362)
(7255)
(7138)
金融(7138)
教育(6662)
(6487)
国际(6184)
(5981)
问题(5600)
技术(5508)
世界(5061)
业经(4816)
业大(4724)
(4299)
农业大学(4016)
科技(3771)
技术经济(3755)
共检索到13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张楠  
现代国家治理普遍采取的是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维"合作共治制度安排,在政府责任清单里列举的只是市场与社会不能有效处理的公共事务,即所谓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在此基础上,大国治理中通常要将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在政府不同层级之间加以具体划分,并保持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相匹配,进而分享税收、实施均等化转移支付,建立起规范稳定的分税制体制。在上述逻辑链条中,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是分税制体制的根基。中国现行分税制体制是在1994年以提高"两个比重"为目标建立的,迄今已过去了20多年,期间,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财政体制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使得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错配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进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必须系统研究其逻辑进路,并强调体制保障与法治匹配。在逻辑进路方面,支出责任调整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起点;理顺"条块"关系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横向维度;公共品层次性区分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纵向维度;由横纵分明到多元互动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终点环节。在体制保障方面,确立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运行原则;整合增值税、所得税和税收返还,设立地方税收分享包机制;上移支出责任,缩减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以均衡性拨款为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梅梅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法治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将近一半,支出却仅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15%,导致地方履行事权需要通过中央转移支付予以保证。二是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且转移支付制度仍不够完善。这也使得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成为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薛迎迎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的重要任务。将我国政府事权、支出责任、税权的划分情况与美国、德国、英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政府事权划分与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匹配,地方政府存在财权与事权严重脱节的现象。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认为我国应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明确政府间的支出责任,辅之以科学划分税收收益权以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举措,实现我国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靳继东  
财税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与支出责任过重是我国财税体制面临的突出矛盾,而以政策性方式调整政府间事权和财力配置关系是导致这一矛盾的重要根源。本文认为,实现政府间事权与财力匹配的关键在于制度化,应按照法治化渠道统筹推进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财权划分以及财力配置的系统性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承礼  
新一轮简政放权改革为理清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提供了机会窗口。本文依托各省政务服务网的相关数据,描述了省-市-县级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现状,发现同级部门权责事项的总量和结构在不同省份差异较大,同一省份内省市县级部门之间权责事项多有交叉;支出责任在各省同级部门之间和同省上下级部门之间均没有可比性,且与权责事项之间只存在单向的映射关系。为了在省以下政府间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可以考虑改革行政和财政体制,优化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并为政府间关系立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在富  
新中国成立后到1994年前,我国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主要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划分。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将事权和支出责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了划分,并与财权分配相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间关系基本框架。客观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源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要"坚持统一政策和分级管理相结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一般预算当中中央本级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增强了中央的调控能力,同时,逐步淡化了行政隶属色彩,初步将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洪友  张楠  
1.科学界定政府事权范围。以法治原则规范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职能范围,合理界定政府事权。政府天然具有干预市场的内在倾向,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中国更甚。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则,在《宪法》框架下,以《预算法》及各单项公共事业法律法规(如教育法等等)为基础,明确界定政府事权范围,并以"正面清单"约束政府,对政府而言是"法无许可不可为",对各类市场主体而言则是"法无禁止即可为"。2.合理、具体划分政府间事权。在明确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社文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社会保障事权和支出责任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合理划分事权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集权与分权的存在依据,介绍了7个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做法,并在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这些做法对我国社会保障事权划分的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海利  陈芳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间义务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框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保障。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政府间义务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演变历程发现:联邦政府主要负责群体间的教育公平事权,州政府主要承担缩小辖区内义务教育投入差距的事权,地方政府基于义务教育的地区公共产品属性承担支出责任。随着教育公平内涵的发展,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支出责任相对增加,但支出方式主要采用专项转移支付和公式拨款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地方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的直接支出者,扮演义务教育资金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春根  舒成  
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合理划分是规范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础。分税制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中更多着力于财权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一直采取"上级主导、层层下放"路径下的原则性划分,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模糊和不科学。因此,我国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路径应由现有的"上级主导、层层下放"路径优化为"事权法定、外溢共担、超负上移"路径,从而形成事权法定、因地制宜、分工合作、财力事权匹配的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框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寇明风  
事权划分是现代财政制度有效运转的基础,本文对当前文献中关于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研究,从事权的概念和内涵、事权的分类和模式、事权划分的特点和问题,以及事权划分的思路和方案等四个方面做了梳理,并做了简要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席鸿康  罗海山  古炳玮  刘红宇  蒋文能  秦强  王玥霖  
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也是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和前置条件。进一步理顺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对于维护我国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此,本课题阐述了政府间事权划分的理论依据、全面表述了目前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划分不合理的原因,给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和建议。同时,为广西建立自治区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提供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闫坤  于树一  
为20载的分税制做全面"体检"后发现,现行分税制背后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间财政支出的责任"错配"。因此,新一阶段分税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对"错配"的财政支出责任加以纠正,包括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错配"。而"纠错"的关键,在于对财政支出责任"错配"进行深入的成因分析,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错配"提出相应的"纠错"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