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7)
- 2023(15811)
- 2022(13017)
- 2021(12213)
- 2020(10252)
- 2019(22899)
- 2018(22661)
- 2017(43246)
- 2016(23052)
- 2015(26054)
- 2014(25393)
- 2013(25158)
- 2012(23121)
- 2011(20616)
- 2010(20841)
- 2009(19820)
- 2008(19955)
- 2007(18106)
- 2006(16059)
- 2005(15046)
- 学科
- 业(100474)
- 济(100400)
- 经济(100249)
- 企(92253)
- 企业(92253)
- 管理(91600)
- 方法(40908)
- 财(38610)
- 业经(32813)
- 数学(31807)
- 数学方法(31619)
- 农(30899)
- 中国(28455)
- 务(27076)
- 财务(27045)
- 财务管理(27003)
- 制(26662)
- 企业财务(25729)
- 技术(23852)
- 农业(21533)
- 体(20041)
- 贸(18915)
- 贸易(18898)
- 易(18442)
- 划(18400)
- 策(17883)
- 体制(17381)
- 和(17302)
- 理论(16978)
- 地方(16943)
- 机构
- 学院(329708)
- 大学(326973)
- 济(147234)
- 经济(144616)
- 管理(134392)
- 理学(114523)
- 理学院(113411)
- 管理学(112324)
- 管理学院(111638)
- 研究(107430)
- 中国(88919)
- 财(74097)
- 京(69496)
- 科学(58217)
- 财经(56965)
- 所(51910)
- 经(51868)
- 江(50667)
- 中心(49300)
- 农(47082)
- 研究所(45729)
- 经济学(44933)
- 北京(44241)
- 财经大学(42084)
- 业大(41229)
- 经济学院(40407)
- 州(39442)
- 院(38869)
- 商学(38464)
- 范(38316)
- 基金
- 项目(208249)
- 科学(167927)
- 研究(159470)
- 基金(154802)
- 家(131939)
- 国家(130797)
- 科学基金(115199)
- 社会(106059)
- 社会科(100700)
- 社会科学(100679)
- 基金项目(81619)
- 省(79444)
- 教育(71646)
- 自然(70890)
- 自然科(69280)
- 自然科学(69265)
- 自然科学基金(68167)
- 划(65589)
- 编号(63083)
- 资助(61689)
- 成果(51112)
- 创(49090)
- 部(48069)
- 重点(46081)
- 制(45498)
- 创新(45031)
- 国家社会(44933)
- 发(44643)
- 课题(43083)
- 业(42571)
- 期刊
- 济(171630)
- 经济(171630)
- 研究(105398)
- 中国(71710)
- 财(64542)
- 管理(57816)
- 农(44483)
- 科学(42581)
- 学报(39469)
- 融(34429)
- 金融(34429)
- 大学(32468)
- 教育(31700)
- 技术(31526)
- 农业(30492)
- 学学(30445)
- 财经(29812)
- 业经(27654)
- 经济研究(27534)
- 经(25764)
- 问题(22042)
- 业(19783)
- 技术经济(19529)
- 贸(19090)
- 世界(17998)
- 财会(17996)
- 会计(16988)
- 国际(16914)
- 现代(16872)
- 科技(15597)
共检索到517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丁丁 贺冰寒 朱桂龙
布局使能技术关系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也面临应用范围广、外部性强、委托代理成本高等问题,亟需政府采购等需求侧政策工具的引导。本研究以2011—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机器学习-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讨政府采购对制造企业使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差异效果的引致原因。研究发现,政府采购对于制造企业使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共性使能技术的影响效果大于产品使能技术;对于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政府采购对于使能技术开发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从所有制属性看,政府采购对国有企业共性使能技术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对非国有企业产品使能技术的正向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制定创新导向下政府采购政策工具奠定了基础,也为布局共性使能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童伟伟 张建民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但是,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区域间环境规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差异,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光荣 李建标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技术连锁董事具有技术创新偏好,掌握技术社会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技术创新动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技术连锁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而以2012、201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经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连锁董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技术连锁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发挥更大的技术创新作用;(3)独立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大于执行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率先考察了技术连锁董事及其技术创新效应,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和连锁董事选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宁旭初
政府采购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是有效的,在引导供给侧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从政府采购合同授予情况来看,由于欠发达地区企业竞争力不足、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等原因,导致该部分地区获得的采购合同比例不高。因此,欠发达地区政府采购市场具有较强的外溢性,必须优化政府采购政策,推动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谷丽静 王星星
本文以微观企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该机理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资源补充效应,而且能通过信息传递效应增加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传递效应主要通过增加企业股权融资来实现,而对银行贷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这两种效应只有在民营企业组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组中显著,而在国企组中政府补助只发挥了资源补充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两种效应均不显著。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资源补充 信息传递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谷丽静 王星星
本文以微观企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该机理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资源补充效应,而且能通过信息传递效应增加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传递效应主要通过增加企业股权融资来实现,而对银行贷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这两种效应只有在民营企业组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组中显著,而在国企组中政府补助只发挥了资源补充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两种效应均不显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资源补充 信息传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红建 曹瑜强 杨庆 杨筝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回报率的事实,在市场套利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是抑制还是促进了企业创新?控制内生性后检验结果发现,整体上,实体企业金融化挤出了企业创新,对于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两类公司,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套利动机越强的企业,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效果越显著,而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套利机会越少,且套利机会成本越高,因而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显著性越弱。从生产率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并没有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从经济后果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却显著提升了下一期经营业绩。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存在拐点,当实体金融化程度超过23%时,两者之间逐渐开始呈现正相关关系,表现为一种"促进效应"。综上可知,由于过去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利润率的事实,实体企业通过对金融资产投资以分享金融业的高额利润,表现为一种市场套利行为。虽然短期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套利动机会显著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君
本文拓展企业异质性的分析框架,考虑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8~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技术创新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产业差异,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企业积极“走出去”是协调统一的,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越大,恰当的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不仅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还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见丽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并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技术创新资源,也不能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多技术创新成果和效益,风险投资未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结论与利用创业板的融资功能,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初衷不符。为了提升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创业板监管当局应当以技术创新和成长性为尺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业板发行审核、保荐、新股询价、股票禁售以及退市等制度。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创业板 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梦媛 方厚政
绿色金融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助推剂,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高环境风险行业,《指引》实施后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促进了其企业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对规范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以及加快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姚星 杨孟恺 李雨浓
本文认为商业信用对中国制造企业创新的影响可能存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方面。而为进一步明确商业信用的总效应,本文利用2003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国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收入效应明显大于替代效应,商业信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创新,并且相较于不使用商业信用的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企业开展研发的概率要高5.1个百分点。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不变。此外,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非上市私营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将促进其从事研发活动,而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商业信用是中国制造业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也是推动其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除了继续加大金融系统改革力度、降低私营企业在银行的融资门槛与成本外,还应建立健全全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与社会融资体系,帮助企业有效管控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使商业信用在国内得到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商业信用 制造业企业 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海云 冯根福
大多数中国企业集团没有整体上市,因此,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附属集团的上市公司与独立的上市公司并存。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集团通常被看作是对外部不完善的制度和市场的替代,那么,附属企业集团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企业集团对附属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与企业集团的性质、外部金融及法律等市场环境发展水平有关?采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集团在技术创新中的正面效应发挥不好,附属企业集团尤其是附属民营企业集团,不利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而且,外部金融和法律环境越差,企业集团对附属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负面作用越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官小燕 刘志彬
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所处地区的社会信任度越高,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越高,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可以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程度,提高企业创新意愿及获取创新资源的能力。此外,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信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进而推动企业创新。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信息不对称 融资约束 企业创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谭伟杰 申明浩 刘奕岍
政府何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量质齐升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议题。企业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政务服务建设等政府数字采购项目,由此产生的数字化赋能效果可能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新优势。鉴于此,本文使用文本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从近65万条政府采购文本信息中筛选并构建出政府数字采购指标,以此探究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赋能作用。研究发现,政府数字采购支持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改善企业声誉形象三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民营企业、开展市场或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中心城市企业,政府数字采购能发挥更有效的对外投资激励作用。基于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观的拓展性分析发现,中心城市数字采购产生的需求外溢能加速数据要素和数字资源在“国内大循环”中的畅通流动,推动外围城市和中心城市在“国际外循环”中的协调并进。文章结论不仅为政府支持政策的对外投资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以政策支持塑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优势、以需求引导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