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5)
2023(13718)
2022(11175)
2021(10248)
2020(8742)
2019(19014)
2018(18629)
2017(36075)
2016(18977)
2015(20627)
2014(19852)
2013(19448)
2012(17495)
2011(15349)
2010(15443)
2009(14379)
2008(14591)
2007(13236)
2006(11366)
2005(10406)
作者
(51988)
(43822)
(43571)
(41171)
(27822)
(20869)
(19578)
(16881)
(16342)
(15655)
(14862)
(14663)
(13929)
(13908)
(13564)
(13059)
(13056)
(12899)
(12727)
(12359)
(10716)
(10628)
(10508)
(9968)
(9760)
(9723)
(9633)
(9597)
(8721)
(8614)
学科
(89996)
(82876)
企业(82876)
(76818)
经济(76728)
管理(75596)
方法(32045)
(29659)
业经(29655)
(29025)
数学(23455)
数学方法(23253)
(21647)
财务(21631)
财务管理(21605)
技术(21550)
企业财务(20548)
中国(19401)
农业(19155)
(18565)
(15355)
理论(15243)
(15170)
(15117)
贸易(15106)
(14716)
(14568)
(14449)
技术管理(14181)
体制(12788)
机构
学院(266925)
大学(259427)
(112562)
管理(111208)
经济(110554)
理学(96083)
理学院(95135)
管理学(93966)
管理学院(93448)
研究(82538)
中国(66810)
(55827)
(53063)
科学(49522)
(45270)
财经(43612)
(40773)
(40646)
(39748)
中心(38701)
业大(37901)
研究所(36442)
农业(35544)
经济学(33410)
北京(32599)
财经大学(32224)
(32181)
商学(32115)
商学院(31838)
经济学院(30236)
基金
项目(177200)
科学(143747)
基金(131761)
研究(130675)
(114125)
国家(113112)
科学基金(100124)
社会(86243)
社会科(81967)
社会科学(81948)
(70716)
基金项目(70128)
自然(64551)
自然科(63217)
自然科学(63201)
自然科学基金(62220)
教育(57735)
(57721)
资助(51189)
编号(50778)
(43762)
(40590)
创新(39884)
重点(39454)
成果(39418)
(38994)
(38309)
国家社会(36166)
(35714)
(34301)
期刊
(127628)
经济(127628)
研究(77037)
中国(52679)
(48095)
管理(47808)
(42495)
科学(37619)
学报(36417)
农业(29370)
大学(28693)
学学(27561)
(24679)
金融(24679)
业经(24425)
技术(24090)
教育(22264)
财经(22071)
经济研究(20726)
(19093)
(18987)
问题(16209)
技术经济(15866)
科技(15416)
财会(14464)
商业(14161)
现代(14024)
世界(12728)
(12619)
会计(12260)
共检索到397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敬富  靳卫东  刘研  
政府采购是基于需求侧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化、商业化的有效手段,而采购品不同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以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2SLS、联立方程模型等计量方法,以产品异质性为视角,对政府采购作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效果与路径选择进行探究。结果发现:①在政府采购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存在"挑选赢家"行为,并弱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最终实际效果;②通过路径分析发现,需求是引致政府采购作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融资约束是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的原因而非结果,此外并未发现政府采购可以通过降低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经验证据;③政府采购的科技产品或服务以成长型创新产品为主,而探索型创新产品采购比重极低,即目前政府采购的实质是促进创新产品产能出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显  吴非  刘诗源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减税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减税政策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动能。然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减税政策时有着异质性的反应函数。从影响机制来看,企业减税能够刺激企业的资源投入,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助力,又能够减轻企业"脱实向虚"的金融化偏向,从而达到去杠杆与创新驱动的双重拟合。特别地,有明显创新驱动导向的政府晋升激励制度,能够合理引导企业减税政策与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而那种"为增长而竞争"的晋升考核制度,无助于企业减税政策效力的释放。有鉴于此,想要深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坚定不移实施"结构性"的减税政策,考虑企业属性差异,也要考虑减税政策的传导影响机制,更应该努力调整政策激励结构,以增强减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非  申么  祝佳  叶显  
基于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集,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从机制来看,利率市场化既能纾解企业融资约束、刺激研发投入增加,又能减轻"脱实向虚",从而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特别地,利率市场化改革同地方政府激励密切相关。在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影响下,利率市场化仅能带来低质量创新"泡沫";在"为创新而竞争"的激励下,利率市场化能够驱动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想要契合创新驱动转型战略,既要坚定不移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应调整政府的制度激励结构,提升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匹配度。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小燕  张俊英  王醒男  
借助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嵌入了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确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引入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在金融科技驱动下有着明显的技术创新驱动效果,而金融科技支持衰退期企业只能导致"创新泡沫"。不仅如此,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和金融杠杆来提高创新产出。但是在政府的强监管下,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难以发挥。对此,应提升金融科技供给质量、确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准确导向和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车德欣  吴传清  任晓怡  吴非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创新驱动效果。想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要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更应该在调整政府激励结构上倾注努力,以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菲菲  刘宇星  黄解宇  
利用2014-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及地级市层面地方政府债务、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整体创新及异质性创新活动的关系,并考察了数字金融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2)相对于开发式创新,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强。(3)数字金融能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整体创新、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而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与开发式创新的关系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制定债务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力朋   刘金婷   刘华  
财政科技投入不仅可以直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可以通过政策导向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改善企业的创新条件,并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城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表明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具有显著的企业创新产出促进效应;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即可以通过改善创新条件和提高创新意愿来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增长;相对来讲,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对非国有企业、吸收能力较强企业、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行业企业、科学技术支出规模较小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实施差异化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持续改善创新环境,以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捷  
企业知识网络中知识内容的差异和知识来源的差异所构成的知识网络双重异质性会对企业产品创新带来影响。通过对珠三角地区313家创新型企业的实证分析显示:技术、市场和管理知识的获取水平对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三种异质性知识的获取水平还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三阶交互作用;技术和市场知识来源的异质性除了正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还分别在技术和市场知识获取水平对于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表现出正向的调节效应;管理知识异质性在管理知识获取水平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表现出正向的调节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熊勇清  王溪  
市场需求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商业运营"和"私人乘用"三类。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板块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三类市场需求对于新能源车企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三类需求对车企的技术创新均存在激励作用,但其激励效果存在时滞性与差异性,不同阶段由不同的市场需求发挥创新激励主导作用。(2)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主要通过集聚效应与竞争效应机制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影响车企的技术创新。(3)政商关联会通过影响竞争效应和集聚效应来调节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激励效应,且不同的政商关联程度对需求创新激励机制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在统筹协调三类需求、发挥好需求创新激励的竞争效应与集聚效应、实现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鑫钰  
在"创新驱动发展"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并购来弥补其内部研发创新成效不足的短板。为此,文章研究基于2008-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渐进DID模型考察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行了产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购双方战略目标不一致、并购方企业创新资源整合效率低下、研发创新经费受并购成本挤压等是可能的重要原因;二是从产业异质性角度来看,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并购对其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政府部门应持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大研发创新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创新人才储备,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翔  李双强  李德山  
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政府采购、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融资约束制约了我国企业创新活动,政府采购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创新有推动作用,并且以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因此,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企业创新配套政策,引导金融资本与企业创新对接,对加快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师奕  武威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背景下,发展预期不稳与绿色转型动力不足成为制约企业绿色创新变革的根本阻碍。本文立足于企业绿色转型的现实制约,实证检验了政府采购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发现,政府采购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主要通过改善企业正向发展预期、强化融资扩张发展偏好、降低经营业绩波动等机制,发挥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支持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采购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异地采购、非重污染行业、内部控制完善及环保违规程度较高的企业。本文研究结论对政府采购政策的推行完善和企业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祥松  刘敬  
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投入的大规模增长,并没有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识别政府支持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两类研发活动中的不同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确实存在:科学研究在短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直接影响,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2)异质性研发导致了政府支持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政府支持科学研究在长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政府直接支持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促进作用。(3)政府支持研发活动的作用机制为:当政府支持力度超过阈值时,科学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尽管政府直接支持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促进作用,但适度支持仍然是必要的,政府支持力度在合理范围内,可弱化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反之会强化这一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政府支持要有针对性,应大力支持科学研究,放手技术开发于企业和市场。这样不仅可以规避异质性研发产生的不良后果,且有助于破解中国科技创新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