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3)
2023(9090)
2022(7770)
2021(7135)
2020(6016)
2019(13753)
2018(13298)
2017(26645)
2016(14352)
2015(16074)
2014(15944)
2013(15605)
2012(14902)
2011(13642)
2010(13938)
2009(13126)
2008(13011)
2007(11663)
2006(10440)
2005(9376)
作者
(40958)
(33916)
(33765)
(32306)
(22241)
(16257)
(15283)
(13235)
(13158)
(12536)
(11632)
(11547)
(11143)
(10984)
(10890)
(10822)
(10219)
(9985)
(9926)
(9894)
(8508)
(8457)
(8443)
(7964)
(7742)
(7638)
(7554)
(7462)
(6968)
(6788)
学科
(65229)
经济(65153)
管理(45865)
(41580)
(34351)
企业(34351)
方法(31749)
数学(28171)
数学方法(27921)
(19766)
中国(16721)
(16537)
地方(12902)
业经(12655)
(12480)
贸易(12476)
(12307)
(12141)
(12085)
(11149)
农业(10981)
(10594)
金融(10594)
(10245)
银行(10222)
(10162)
财务(10146)
财务管理(10114)
理论(9835)
(9815)
机构
大学(211077)
学院(208780)
(93794)
经济(92032)
管理(82309)
研究(71480)
理学(71182)
理学院(70523)
管理学(69571)
管理学院(69183)
中国(55104)
(47643)
(43340)
科学(40241)
财经(36627)
(35442)
(33534)
(32542)
中心(32518)
(31804)
研究所(31689)
经济学(30446)
业大(27889)
经济学院(27483)
财经大学(27442)
北京(27391)
(26125)
(25751)
农业(25608)
师范(25463)
基金
项目(136021)
科学(108791)
基金(101532)
研究(100575)
(87604)
国家(86910)
科学基金(75162)
社会(66292)
社会科(63019)
社会科学(63005)
基金项目(51867)
(51380)
自然(47518)
教育(46913)
自然科(46444)
自然科学(46429)
自然科学基金(45665)
(44098)
资助(43580)
编号(39128)
成果(33622)
(32134)
重点(30585)
(29452)
(28484)
教育部(28216)
课题(28110)
国家社会(27807)
人文(26989)
创新(26654)
期刊
(101969)
经济(101969)
研究(66830)
中国(40202)
(36154)
管理(31103)
学报(30249)
(28941)
科学(28077)
大学(23869)
(23418)
金融(23418)
学学(22511)
教育(21710)
农业(19479)
财经(19302)
经济研究(17625)
(16575)
技术(16382)
业经(14882)
问题(13377)
(12526)
国际(10516)
世界(10460)
技术经济(10177)
(10165)
统计(9847)
理论(9699)
商业(9147)
现代(9055)
共检索到316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新业  王宇澄  张力  
同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决策互动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但学术界对互动的机制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构建了一个三级科层模型,分析发展改革委和财政两个综合性部门在经济增长目标和区域平衡目标之间的权衡,并利用市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地级市获得省发改委审批的企业投资越多,得到省财政厅分配的专项转移支付也显著增加,且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本文还利用中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弱化政府投资审批权的外生冲击,验证了上述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表明,当同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目标和职能存在交叉,即使没有正式协调制度,部门之间存在政策工具的互动,并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这为理解地方政府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世杰  
通过对科层组织理论、理性选择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网络理论的分析,可以归纳出"阶层"、"市场"与"网络"三种政府部门间基本协调机制。在我国,过于依赖层级权威对部门间关系的协调作用,后两者协调机制建立面临着一定限制。阶层协调机制还是一种主要的协调机制,协调机制具有权变性和综合性,网络机制是研究和实践发展主要方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应文  
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协调张应文所谓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关系,通常是指条块结合的关系。也是指政府统计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联系上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能解决好。这种协调关系,历史上曾多次作了规定,时紧时松,时密时疏,从总体来说,目前的条块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俊英  
在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调整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内地30个省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支出规模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公共支出已经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公共支出总量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经济建设性支出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公共服务支出总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协调发展效应。据此,本文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志程  吴非  刘诗源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1999-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地方产业政策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的出台的确促进了区域创新活动,然而不同属性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创新驱动作用尚不如人意。进一步地,地方的绩效考核压力的确扰动了地方产业政策的创新导向,但也已尽可能地校正了对总量经济增长模式的偏爱;财政收支均衡是维系产业政策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即便存在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也有着较强"精打细算"的能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产业政策拓展创新空间。特别地,法规型地方产业政策的效力更佳,在良好市场机制下的功效更为明显。因此,想要促成区域有竞争力的创新动能,要充分考虑政府绩效考核和财税激励结构对产业政策的影响,也应在产业政策自身的"结构性"调整上倾注努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威  
在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发展背景下,针对企业稳定运营受到冲击、发展信心不足的现状,政府采购政策的稳预期功效应得到更多重视。本文基于公共风险分析视角,在构建政府采购稳预期政策理论框架基础上,以2017—2019年获取政府采购订单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政府采购稳预期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政府采购具有显著的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增强经营发展信心的政策效果,并以对冲公共风险带来的经营业绩波动为主要作用路径。更为深层地,政府采购主要通过缓解研发创新效率制约、减轻融资约束程度、化解政府监管冲击来对冲作用于企业层面的公共风险。异质性分析可知,政府采购稳预期政策实施效果主要在国有、风险管控能力较弱、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企业中体现出来。本文研究结论明确了政府采购政策实施的系统性理念,为综合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化解预期转弱的经济发展困境提供了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宋生  余新培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据,提出并验证绩效审计变迁的五个假说:(1)一国技术水平高低与其是否开展绩效审计成正相关;(2)人均国民收入与绩效审计变迁正相关;(3)高等教育水平与一国政府审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正相关;(4)财政总支出占G D P的百分比重与绩效审计变迁正相关;(5)交通发达程度与一国开展绩效审计正相关。结果假设(1)、(4)和(5)得到证实;假设(2)、(3)被拒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胜蓝  李璟  尹莹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之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主要从政府间合作方式、协调发展策略、宏观影响等方面来考察其作用,但对其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和全面认识。文章利用长三角区域不同城市在不同时间加入经济协调会产生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影响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机制-高管薪酬激励。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显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导致上市公司的高管超额薪酬降低11.6%,而且这种影响对于那些高管网络中心度大、信息环境差、全要素生产率低的公司更加明显。文章不仅从微观经济主体治理机制的角度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公司的最优薪酬合同设计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璠  王竹泉  于小悦  
如何科学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话题。本文采用文本量化分析法构建2012—2020年省级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效力指数,以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政府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扶持政策推动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从政策工具视角来看,相较于需求型政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其中,供给型政策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源困境,需求型政策仅在竞争激烈行业中稳定市场预期,而环境型政策则专注于营商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地,基于异质性视角,扶持政策对高新技术行业和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促进作用明显。本文为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协同,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田小辉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理论推演政府关系对上市公司债务政策的影响。在控制相关变量下,采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在沪、深上市的只发行A股的1274家非金融公司的截面数据,实证检验政府关系如何影响公司债务政策(包括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融资期限两个维度)。研究发现,政府关系确实影响公司债务政策,具体而言:(1)与不具有政府关系的公司相比,具有政府关系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银行借款和更长期限的债务资金;(2)政府关系的级别对公司债务政策具有显著的影响,政府关系的级别越高,公司债务融资规模越大,债务融资期限越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旭霞  田国强  
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规模迅速扩张,随之滋生的同业空转和同业异化等金融乱象,已成为触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源头。首先,本文构建包含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数值模拟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增加;福利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越高以及同业业务风险越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造成的福利损失越多。随后,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诱使银行更多地从事同业业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振   李泽浩  
地方政府竞争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随着央地关系及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变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策略会有所调整,从而可能表现出显著的企业生产率效应。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20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地方政府所受的财政分权激励与政绩考核激励对这一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显著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竞争工具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效应;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提高,弱化了财政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强化了税收优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政绩考核导向由“增长速度”向“发展质量”的转变,增强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但也加深了地方面临的财政支出分权约束影响。因此,应积极推动央地财权事权关系再调整,优化设计地方政府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上的激励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祝福冬  陈宋生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和文化理论结构为理论基础,结合世界主要国家文化调查的证据,提出并验证绩效审计变迁的四个假设:(1)权力差距大小与一国是否开展绩效审计负相关;(2)一国个人主义指数高低与其是否开展绩效审计正相关;(3)男性气概高低与开展绩效审计正相关;(4)回避不确定性与一国开展绩效审计负相关。结果假设(1)和(4)得到证实、假设(2)和(3)被拒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霞  吴福象  王兵  
中国城市创新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协同性差的问题。政府大数据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宝库,是赋能城市创新、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政府传播视角,通过Netlogo仿真实验识别了影响政府大数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将其纳入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函数,以此拓展了企业横向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并探究了政府大数据赋能城市创新的微观机制;此外,本文以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政府大数据对城市创新的赋能作用。理论研究表明:激励政府提高传播意愿和优化大数据传播情景能通过改善政府传播效果促进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提量增速,加速企业创新、赋能城市创新;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创新指数的平均提升作用约为29%。为此,有序推广政府大数据惠民试点工程、多措多举推动政府传播环境的优化与制度供给,是助力城市创新的可行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