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0)
- 2023(12590)
- 2022(10438)
- 2021(9629)
- 2020(8107)
- 2019(18265)
- 2018(18002)
- 2017(33460)
- 2016(18772)
- 2015(21289)
- 2014(21136)
- 2013(20397)
- 2012(19201)
- 2011(17244)
- 2010(17454)
- 2009(16166)
- 2008(16320)
- 2007(14925)
- 2006(13334)
- 2005(12214)
- 学科
- 济(66015)
- 经济(65900)
- 管理(58357)
- 业(49173)
- 企(41142)
- 企业(41142)
- 方法(22761)
- 财(22684)
- 农(20775)
- 制(19265)
- 中国(19091)
- 数学(18759)
- 数学方法(18406)
- 地方(17456)
- 学(17027)
- 业经(16602)
- 农业(13623)
- 体(13341)
- 务(12585)
- 财务(12542)
- 财务管理(12500)
- 贸(12419)
- 贸易(12400)
- 理论(12300)
- 易(12030)
- 企业财务(11756)
- 银(11527)
- 银行(11486)
- 环境(11303)
- 融(11156)
- 机构
- 大学(261711)
- 学院(260479)
- 济(97152)
- 经济(94661)
- 研究(94273)
- 管理(93603)
- 理学(78576)
- 理学院(77555)
- 管理学(76064)
- 管理学院(75575)
- 中国(72416)
- 科学(60343)
- 京(58524)
- 财(50810)
- 农(50524)
- 所(49253)
- 研究所(44291)
- 中心(43538)
- 江(43345)
- 业大(42418)
- 农业(39383)
- 财经(37920)
- 北京(37238)
- 院(35579)
- 范(35132)
- 师范(34678)
- 经(34123)
- 州(34005)
- 省(33607)
- 技术(29744)
- 基金
- 项目(173074)
- 科学(133604)
- 研究(124409)
- 基金(122432)
- 家(109985)
- 国家(109065)
- 科学基金(90907)
- 社会(75664)
- 社会科(71307)
- 社会科学(71283)
- 省(68708)
- 基金项目(64412)
- 自然(60380)
- 自然科(58827)
- 自然科学(58804)
- 划(58543)
- 自然科学基金(57729)
- 教育(57156)
- 编号(50234)
- 资助(49946)
- 成果(42356)
- 重点(39989)
- 发(37441)
- 部(37128)
- 课题(36955)
- 创(35547)
- 制(35105)
- 创新(33475)
- 科研(33033)
- 计划(32673)
共检索到414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左停 胡新萍 苟天来 丁学德 李怒云 王春峰
本研究调查了甘肃A县和B区的退耕还林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的职能分工和参与,发现基层社区的参与有相当大的主动性和内源性,即使在这种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项目中,只要社区和村民对退耕还林有收益预期,就会主动争取利益,并且这种争取会促使职能分工和参与的进一步优化,进而提高和保障项目实施的质量。
关键词:
造林 参与 内源式 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冉永红 牛定炜 刘金荣
参与性农村评估(PRA.,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是一种向研究区内群众学习,并同群众一道调查、分析和评估研究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在享有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制订符合实际的相关的发展和研究计划的一种方法。借助这种手段,我们分析研究了花岔流域在现有条件及环境下退耕还林(草)对农民经济收入产生的影响。作为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性评估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多见,将其应用于西部开发的效益分析,对于我们正确进行政策分析、流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
参与性 退耕还林(草) 定西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来,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对自主创业农户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媛 支玲 林德荣
通过对安定区、宜川县退耕农户的深入调查,总结了案例区县森林管护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委托代理理论,针对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退耕地 森林管护 委托代理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浩
利用抽样调查和收集资料得到的数据,对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退耕还林(草)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为“较好”;2002-2004年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在三年内给农户带来了17 229.62万元的纯收入;通过三年的退耕还林(草),能增加植物碳量累积(NPP)170 658.11 t,NEP总量增加44 544.94 t。同时,还针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希望继续增加退耕还林(草)面积,在今后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安排合理的还草面积,增加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配套费用,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解决退耕农户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综合评价 张掖市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术华 支玲 张媛
退耕还林工程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农户,退耕还林后期,退耕农户是否会保持已有的退耕规模,农户的参与积极性是否会改变,都将对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安定区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退耕还林第一轮补助后期的农户复耕意愿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户复耕的因素主要以农户家庭收入和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满意度为主。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二元logistic回归 复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波 支玲 董艳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实施退耕还林的状况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果花
退耕还林是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在实施退耕还林中,指令性的管理方法难以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和利益,行政干预的方式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而参与式方法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激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尝试,探讨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关键词:
参与式方法 退耕还林 可行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退耕还林还草课题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中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明 梅莹 牛栋瑜
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与统计数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退耕农户以农为主的收入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农户增收的不稳定性也增大。并就合肥市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效益 评价 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满明俊 罗剑朝
针对退耕还林补贴模式单一、政策与地区实际相脱节、各级政府财政职责不谐调等问题,在分析陕西省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实际运用效果的基础上,以81个退耕县为样本,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生活水平、退耕面积等方面进行聚类,通过分组比较分析,最终提出省、市、县三级财政差别化补贴模式,指出各县区应依据所在类别自身的特征,从各县区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影响程度的角度出发,提供与国家补贴相配套的补贴模式。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聚类分析 财政补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立安 钟方雷
随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近些年施行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重大类似生态补偿的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即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农户的自身意愿出发,结合生态效益,建立了适合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经分析,武都区被调查各乡镇的退耕还林绩效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玉皇乡退耕还林绩效综合得分为0.604,排序第一,而天池乡得分为-1.577,绩效较差,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在该类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亟须改善的问题。
关键词:
山区 退耕还林 绩效 农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杨明 卿向阳 徐慧丽 刘燕 赵玉涛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退耕还林工程对耕地利用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的协调性——以鹤庆县、织金县、安定区、宜川县为例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县域粮食安全的影响——以陕西省清涧、米脂、子洲、吴堡县为例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
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子长县为例
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耦合关系的演变——以安塞县为例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价值评估与补偿——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
甘肃中部地区退耕还草、还林比重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