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0)
2023(3265)
2022(2424)
2021(2300)
2020(1852)
2019(4273)
2018(4026)
2017(7784)
2016(4520)
2015(4866)
2014(4805)
2013(4586)
2012(4466)
2011(4098)
2010(4252)
2009(3884)
2008(3979)
2007(3620)
2006(3317)
2005(2924)
作者
(13184)
(10981)
(10920)
(10464)
(7085)
(5118)
(4904)
(4195)
(4127)
(4100)
(3999)
(3847)
(3670)
(3594)
(3489)
(3330)
(3238)
(3228)
(3201)
(3130)
(2781)
(2760)
(2724)
(2663)
(2590)
(2500)
(2493)
(2285)
(2279)
(2189)
学科
(17570)
经济(17540)
管理(13682)
(9645)
(8114)
企业(8114)
(6261)
方法(6077)
(5996)
国家(5807)
(5019)
中国(4995)
数学(4923)
数学方法(4834)
业经(4651)
(4329)
财政(4023)
地方(3894)
(3671)
(3481)
国家机关(3350)
机关(3350)
工作(3327)
环境(3305)
(3008)
人事(2977)
人事管理(2976)
农业(2937)
(2915)
理论(2881)
机构
大学(67407)
学院(65486)
(26102)
经济(25584)
研究(25421)
管理(23555)
理学(20412)
理学院(20117)
管理学(19723)
管理学院(19587)
中国(17914)
科学(16076)
(14493)
(14288)
(13408)
研究所(12324)
(11714)
财经(10872)
中心(10586)
(10210)
(9949)
(9912)
师范(9815)
业大(9391)
农业(9220)
(9116)
北京(8987)
经济学(8717)
财经大学(8166)
师范大学(8142)
基金
项目(44667)
科学(35642)
基金(33573)
研究(32109)
(29968)
国家(29748)
科学基金(24869)
社会(21204)
社会科(20087)
社会科学(20077)
基金项目(17463)
(16394)
自然(15663)
自然科(15292)
自然科学(15285)
自然科学基金(15015)
(14703)
教育(14436)
资助(13050)
编号(12021)
成果(10928)
重点(10543)
(10281)
(9833)
国家社会(9381)
(9326)
课题(8854)
创新(8797)
教育部(8736)
科研(8480)
期刊
(29552)
经济(29552)
研究(20382)
中国(12460)
学报(12078)
科学(11256)
(11206)
(10529)
大学(8984)
学学(8459)
管理(8288)
农业(7079)
教育(6827)
财经(5529)
(5418)
金融(5418)
经济研究(4942)
(4762)
技术(4056)
(3890)
业经(3884)
问题(3855)
(3555)
世界(3304)
业大(3232)
资源(3207)
科技(3003)
现代(2965)
(2957)
社会(2890)
共检索到97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东京  田清旺  
以政府转型为主题,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根据中国政府转型的历史演进路径,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1987~2002年为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2003年至今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政府转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客观界定政府职能,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璐璐  
中国土地供给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其实际操作表现为政府管制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在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伴随土地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土地供给制度的演进轨迹为主线,呈现学术界对土地供给制度认识的差异性,并梳理政策脉络和基本法律框架,给出或然走向,藉此厘清土地供给的制度现状,揭示现阶段土地供给制度研究的共性、分歧及其改革难点。继而就种种表征进行评述,并简要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我国30年改革发展的最突出成就是实现了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这既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也是新阶段改革发展的历史起点。适应以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为主的新阶段矛盾变化,需要转变改革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改革观,深化市场化改革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飞  
政府职能的定位及其转变的轨迹"政府职能转变"课题组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定位1、目前,我国正在从计划体制转向现代市场体制的过渡中。计划体制的特点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体制的特点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在计划体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包双宝  凤兰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的财务安排手段,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但农业保险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常常通过保费补贴等形式介入农业保险市场。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二: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应对农业保险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主要可采取通过给予财政补贴和提供高质量数据和信息以纠正农业保险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构建适当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对农民进行农业保险知识方面的培训等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焦锋  白彦锋  
发达国家发展理念变迁和工业化的历程表明,合理的资源税体系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国开征资源税已有30年的历史,资源税体系随着我国发展理念的变迁先后经过三次大的变革。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适应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资源税改革应以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分三阶段、从六方面逐步推进,即2015年至2016年初步完善资源税体系,2017年至2018年基本完善资源税体系,2019年至2020年基本实现资源税改革目标,明确资源税定位,确定合理税负水平,扩大征收范围,完善计征方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永平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社会高级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城镇化水平,更应关注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因此,本文旨在系统追溯中国城镇化的演进轨迹,揭示以往城镇化发展演变的经验与规律,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差距与潜力,进一步深入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现实困境,探讨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转型方向,为制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中国经济增长再续"奇迹"提供政策菜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严瑞珍  孔祥智  程淑兰  马九杰  
转轨时期农民行为与政府行为的轨迹□严瑞珍□孔祥智□程淑兰□马九杰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农民的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并揭示其规律性并采取相应的举措,是理性化政府行为的客观基础。笼统地把农民行为都说成是理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此,政府必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谷成  
1978年中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财政分权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和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的演变上看,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中央政府对资源的掌握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则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分权必须首先明确中央政府的目标,然后依此建立能够取得预期结果的激励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嘉  
选择合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旨在解释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程度、中央与地方关系、城镇化进程和产权制度四个关键局限约束下合约演进的过程;住房合约是国家合约的组成条款,它以适应国家合约的形式出现,以辅助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住房制度的未来选择,也将取决于局限的走向,可以通过判断关键局限的转变,来判断住房制度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充分利用区域分化格局推动政策创新,加快绿色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胜会  
分析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LED产业发展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产业发展路径。我国产业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现象,是比较优势主导了产业的发散,而竞争优势主导了产业集聚。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竞争博弈模型,证实了长期内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受企业合作竞争影响,并且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与共生发展取决于区域企业的合作竞争。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卓珺  于长革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财政分权在发展战略调整和经济转型中渐进式演进,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集权到分权、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之路。当然,作为全新的探索与尝试,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并不完善,财政分权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明辨是非,始终坚持分税制这一正确的改革方向;在坚持渐进式改革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渐进与突变的关系;统筹安排,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树  
国民福祉可以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指标加以体现。运用国民福祉评价模型对1996~2009年间我国四大区域及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国民福祉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检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效应,并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进一步协调我国区域发展的政策方向。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对国民福祉的提高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