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4)
- 2023(10311)
- 2022(8383)
- 2021(7436)
- 2020(6387)
- 2019(14058)
- 2018(14044)
- 2017(27770)
- 2016(14727)
- 2015(16289)
- 2014(16225)
- 2013(16113)
- 2012(14580)
- 2011(12820)
- 2010(13144)
- 2009(12774)
- 2008(12846)
- 2007(11876)
- 2006(10655)
- 2005(10067)
- 学科
- 业(77677)
- 企(71852)
- 企业(71852)
- 管理(67865)
- 济(62296)
- 经济(62172)
- 财(28940)
- 业经(26611)
- 方法(23683)
- 农(23028)
- 制(20462)
- 务(19616)
- 财务(19597)
- 财务管理(19568)
- 企业财务(18542)
- 农业(16663)
- 数学(15989)
- 技术(15961)
- 数学方法(15896)
- 中国(15687)
- 体(14611)
- 划(13843)
- 策(13660)
- 体制(12956)
- 和(12459)
- 理论(11944)
- 企业经济(11193)
- 经营(11027)
- 贸(10759)
- 贸易(10752)
- 机构
- 学院(212975)
- 大学(208361)
- 济(93299)
- 经济(91444)
- 管理(90625)
- 理学(76982)
- 理学院(76347)
- 管理学(75733)
- 管理学院(75287)
- 研究(63130)
- 中国(52978)
- 财(50591)
- 京(42745)
- 财经(38042)
- 江(34434)
- 经(34365)
- 科学(33107)
- 农(31507)
- 所(30094)
- 中心(29707)
- 经济学(28183)
- 财经大学(27770)
- 州(26688)
- 北京(26578)
- 业大(26301)
- 研究所(26032)
- 商学(25839)
- 商学院(25617)
- 经济学院(25406)
- 农业(24127)
- 基金
- 项目(132701)
- 科学(107233)
- 研究(103753)
- 基金(98243)
- 家(82182)
- 国家(81377)
- 科学基金(72987)
- 社会(69596)
- 社会科(65954)
- 社会科学(65936)
- 省(52177)
- 基金项目(51823)
- 教育(45177)
- 自然(43890)
- 自然科(42902)
- 自然科学(42893)
- 编号(42416)
- 自然科学基金(42227)
- 划(41425)
- 资助(38195)
- 成果(35057)
- 制(33082)
- 业(32031)
- 创(31417)
- 部(29994)
- 国家社会(29160)
- 重点(28710)
- 创新(28351)
- 发(28297)
- 课题(27728)
- 期刊
- 济(113721)
- 经济(113721)
- 研究(65459)
- 财(45118)
- 中国(44050)
- 管理(39126)
- 农(31211)
- 科学(24699)
- 学报(23570)
- 融(22343)
- 金融(22343)
- 农业(20979)
- 业经(20705)
- 财经(19906)
- 大学(19903)
- 技术(19199)
- 学学(18681)
- 经济研究(17306)
- 经(17152)
- 教育(16366)
- 问题(14451)
- 财会(12884)
- 业(12820)
- 技术经济(12284)
- 图书(12100)
- 现代(11866)
- 会计(11363)
- 贸(11180)
- 世界(10939)
- 商业(10896)
共检索到333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波 丁霞 黄信灶 罗小娟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领域。近些年各级政府试图通过自身的转型来促进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构建政府转型的理论指标体系,使用200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刻画政府转型时空演变规律。实证研究表明:(1)政府转型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条件。(2)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同,政府转型进程也有所差异,导致了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呈现出区域差异。(3)政府通过加大进出口以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但结果很可能不利于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因此,我国应切实推进政府转型,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环境,提供适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政府转型 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用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乾文 丁楠
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美国审计署对此进行了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在贯彻落实产业政策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状态,传统制造业的弊端逐渐显现,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国家审计也应跟上国家治理的步伐,在审计内容、方式、理念上有所突破。文章将中美两国审计署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审计的背景、内容、范围及报告建议进行了比较,探索完善审计策略,更好地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制造业 转型升级 中美比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丽娜 薛阳
以2017~2019年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P法测算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数,进而运用PSM方法,实证检验政府补助政策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获得政府补助的样本转型升级指数均高于未获得补助的样本,这一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支持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具有正向激励效应;(2)这种激励效应具有异质性,即政府补助对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高于非国有企业;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高于其他行业;对我国东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高于其他地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志醒 刘东升
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采用完全消耗系数度量生产服务化水平,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务化水平较高,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类别主要是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以制造业增加值率度量转型升级,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GMM回归方法,估计生产服务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服务类型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服务化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英 马海燕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国优势和积极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我国已经迅速成长为大规模产出、门类齐全的"世界制造基地"。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世界经济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制造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增加产品中知识型服务要素的密集度,可以带来产品种类增加,实现范围经济,同时降低价值链各环节间的协调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实现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本文借助投入产出数据构建的面板模型量化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中间投入的确对制造业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但服务要素投入对不同类型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产业转型 投入产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彭本红 谷晓芬 武柏宇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制造模式,正成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服务型制造项目的治理效率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文献和问卷调查分阶段研究影响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机制选择的关键因子,以及关键因子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发设计阶段,合作伙伴参与度和合同订立严密性对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以及提高研发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影响;在生产制造阶段,伙伴信息沟通反馈、项目进度严格控制、有效质量标准以及风险预防措施等因素对增强伙伴合作关系和降低制造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胜 陈秀英
运用2003~2013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性质、融资约束等企业特征及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等城市特征而存在明显异质性;"成本节约"和"创新外溢"是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驱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机制。因此,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进一步优化城市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同布局,强化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加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业中的应用,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小城市等金融服务高端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疏通金融服务业空间协同布局对企业价值链跃升的溢出效应通道。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家智 姚领 叶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增长动力的核心和基础,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和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战略。以制造业"融资难"和"融资贵"为突出矛盾的金融服务严重滞后现象,以及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增大现象的背后有深层次的理论缺失和机制建设滞后的矛盾。为此,我国需要解决在经济金融化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机制问题,构建金融市场化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型耦合机制和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包容性金融结构的供求机制。构建对创新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的运行与调控机制,完善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诱导型科技金融发展机制。
关键词:
金融化 转型升级 金融服务机制 制造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万灵 卢万青
随着成本提高和产能过剩,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应再主要靠K和L,而应主要靠A,也就是说未来我国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这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的制造业发展战略目标。制造业强国系统由外在环境和内部要素组成,外在环境(基础设施)包括营商环境、人才培养、政府和经济组织服务、研发系统的研发效率等,内部要素包括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中国与德、美、日等制造业强国在外在环境(基础设施)的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差距的原因
关键词:
制造业强国 政府转型 外在环境 内部要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志强 曹坤鹏 刘璇
以2017-2020年北京市188家制造型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探究转型升级效率,基于熵值法对质量动态能力赋权,利用Tobit方法研究不同转型升级方式组合视角下,四维质量动态能力对转型升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转型升级效率受规模效率、利好外因显著影响;(2)随着转型升级方式组合增多,质量动态能力对转型升级综合效率正向推动愈加明显;(3)四维质量动态能力对转型升级综合效率作用均为正相关,但影响程度与方式组合关系各异。最后提出建议:合理优化规模效率,利用外部环境因素,加快技术优势转化;优化质量资源配置、提升整合能力,融合多元转型升级方式,增进质量动态能力正向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玉辉 原毅军
服务型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全球产业变革与中国经济新常态双重背景下,服务型制造带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需经历顶点带动、核心带动、系统带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溢出带动效应、关联带动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亦有所不同。在处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时,应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三效应"的强弱,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作出准确判断,以便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红丹 王玖河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重塑供应链体系、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而政府补贴政策对推进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考虑政府补贴作用,构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其动因。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利润、直接收益系数、协同收益、转换成本及政府补贴力度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演化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中,更高的直接利润、直接收益系数、协同收益及政府补贴力度是推动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高额的转型成本会降低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意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孔海涛
环境规制、资源错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为样本,对环境规制、资源错配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为负,而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却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源错配程度增加显著降低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在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不同的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性环境规制政策、政府应加大基础性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资源错配 转型升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先从理论层面分析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双重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规制强度的提升,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倒"N"型关系,正式环境规制强度存在最优区间;非正式环境规制能显著促进技术创新,但其促进作用随规制强度的提升而减弱;对于直接效应,正式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弱于正式环境规制;对于间接效应,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间接影响存在差异,非正式环境规制未能通过技术创新路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