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5)
- 2023(4242)
- 2022(3170)
- 2021(2999)
- 2020(2435)
- 2019(5566)
- 2018(5275)
- 2017(10524)
- 2016(5769)
- 2015(6566)
- 2014(6482)
- 2013(6616)
- 2012(6123)
- 2011(5028)
- 2010(5160)
- 2009(4695)
- 2008(4721)
- 2007(4025)
- 2006(3414)
- 2005(2987)
- 学科
- 管理(23609)
- 财(22528)
- 业(20111)
- 济(17475)
- 经济(17451)
- 财政(14135)
- 企(14132)
- 企业(14132)
- 政(11668)
- 务(8042)
- 财务(8037)
- 财务管理(7990)
- 中国(7902)
- 企业财务(7617)
- 制(7609)
- 工作(7608)
- 家(7235)
- 国家(7120)
- 服务(6429)
- 方法(6233)
- 制度(6096)
- 度(6096)
- 地方(5605)
- 数学(5516)
- 数学方法(5496)
- 农(5389)
- 出(5333)
- 业经(4809)
- 服务业(4803)
- 支出(4641)
- 机构
- 大学(69809)
- 学院(69249)
- 济(29466)
- 经济(28729)
- 管理(28666)
- 财(25684)
- 理学(24191)
- 理学院(23999)
- 管理学(23882)
- 管理学院(23716)
- 研究(21670)
- 中国(17785)
- 财经(15228)
- 京(14183)
- 经(13738)
- 科学(11258)
- 江(11256)
- 财经大学(10899)
- 中心(10349)
- 所(10286)
- 财政(10221)
- 经济学(9557)
- 政(9123)
- 北京(8939)
- 经济学院(8673)
- 州(8659)
- 研究所(8529)
- 省(8025)
- 院(7988)
- 范(7915)
- 基金
- 项目(44560)
- 研究(36429)
- 科学(34759)
- 基金(32030)
- 家(26520)
- 国家(26285)
- 社会(24370)
- 社会科(23071)
- 社会科学(23059)
- 科学基金(22972)
- 省(16721)
- 基金项目(16669)
- 编号(15826)
- 教育(15218)
- 成果(14579)
- 划(13306)
- 资助(12147)
- 自然(12136)
- 自然科(11868)
- 自然科学(11867)
- 自然科学基金(11652)
- 项目编号(11014)
- 国家社会(10637)
- 性(10091)
- 制(10073)
- 部(9892)
- 课题(9827)
- 重点(9588)
- 发(9564)
- 创(9298)
共检索到117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曹爱军
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变迁,客观要求政府从建设型转向服务型。民生政治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意在强化公共服务的政策行动,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全体国民在基本民生领域享有实质意义上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公平,从而达到结果上的大致均等。因应政府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公共财政回归"以人为本"的功能目标,在基本民生相关领域有所作为。这样,财政功能趋向民生改善的轨道日渐清晰,逐渐聚焦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体制模式的调整。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 民生财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惠民 张厚明
"十二五"期间的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格外关注,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民生财政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路径,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体现,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的理念转变正当其时。要建立民生财政,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就需要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明确各级政府的民生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还应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金倍 林翰
福建省各级财政部门通过打造"民生财政",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福建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打造"民生财政",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魏立萍 刘晔
近年来,在政府各项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的安排上,民生问题被摆上了显要位置。①下表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6年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不论是绝对指标还是各项相对指标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2007年和2008年各项民生财政支出则有更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中央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对于自由、民主、平等这些基本价值,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作为一种中国式表达,"民生"也是与之并列的基本价值。尽管在国际语境中没有"民生"这个词,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事实上已经表达了关于民生价值的全球共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民生财政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财政理念的转折性变化:从以财富的生产为逻辑起点,转向以财富的支配使用为逻辑起点。这改变了自古典经济学以来形成的注重财富生产,而忽视财富使用的传统观念。民生财政的职能超越了经济领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民生财政"的提出,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及时的。然而,如何建设"民生财政",则是一个目前尚在探索的问题,它有着许多问题需要解答。本文拟就若干最基本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现行的"民生财政"定义并不准确"什么是民生财政"?这一问题迄今尚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培兆
社会主义再初级也总归是社会主义。中国建立民生财政的时机和条件已成熟。民生财政是不断增长的经济进入百姓家、让国民直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最便捷的高速公路。福利好了,后顾之忧消减,生活用度和质量也会提升。因此不必再以GDP的增长为考核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第一指标,而应当转向民生问题解决得多少、解决得好坏来评价他们。民生财政,为民造福;官僚财政,为官造腐。从总体看,国家民生财政支出序列大致可为:一是国防,以强兵卫国安邦;二是科技,以利器胜天立地;三是教育,以育才兴国光华;四是医疗,以健民安居乐业;五是政府,以高薪廉洁奉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凤飞 石丁 颜慧娟
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公共财政在理念和实践上愈益趋向民生财政。同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弄清民生财政建设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先森
近年来,财政民生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打造民生财政、加快民生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民生工作基本探索、民生形势基本评估、民生建设基本路径、民生财政基本思考等方面对当前和未来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取向及有效措施做出较为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民生建设 民生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姜爱华
一、"财政责任"概念的提出对于"财政责任"这一概念,我国一般将其等同于"财政职能"、"事权"使用。比如孙凤仪(2008)、王家永(2008)和课题组(2008)都是分析政府在履行自己的公共服务职能时候的财政责任。这一理解更多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小琪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轨、财力的增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应加快构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是对经济建设财政的扬弃;是公共财政的创新和升华,是公共财政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新阶段。构建民生财政,是财政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从理念、制度和体制三个方面推进财政创新。
关键词:
民生财政 公共财政 创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在经济和财政实力增强的基础上,陕西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使广大群众共享陕西发展改革的成果。一、坚持民生为先,大幅增加民生投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建立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民生投入逐年加大。2007—2011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黎旭东 许航敏 刘明勋 史金善 庞磊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治
民生财政是近几年学界和实务界频繁提及的一个热门词汇,然而对于究竟何谓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判断标准乃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却有颇多分歧。对此极有必要作出正面回应。民生财政不能简单地依托增加民生领域的支出、加大民生支出的比例而达到,必须构建一套包括财政预算制度、收入保障制度、支出方式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在内的从收支计划的确定、执行到效果监督的完整法制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