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9)
2023(4339)
2022(3635)
2021(3527)
2020(3019)
2019(6764)
2018(6596)
2017(13652)
2016(7489)
2015(8073)
2014(7955)
2013(8046)
2012(7442)
2011(6859)
2010(7013)
2009(6609)
2008(6556)
2007(6125)
2006(5547)
2005(4915)
作者
(20131)
(17855)
(16910)
(16245)
(10645)
(8370)
(7626)
(6799)
(6545)
(5940)
(5915)
(5754)
(5381)
(5327)
(5198)
(5130)
(5116)
(5041)
(4825)
(4667)
(4350)
(4339)
(4259)
(4167)
(4044)
(3912)
(3851)
(3693)
(3553)
(3536)
学科
(43841)
(35413)
经济(35383)
(29604)
农业(29108)
管理(16810)
业经(11928)
土地(10882)
(9772)
方法(9676)
农业经济(9661)
(9645)
企业(9645)
(9027)
农村(9022)
数学(8993)
数学方法(8936)
中国(8514)
(8283)
(8105)
地方(7320)
(7052)
劳动(7052)
收入(6800)
发展(6594)
(6593)
(6593)
(6495)
及其(6474)
(6429)
机构
学院(105910)
大学(100638)
(48622)
经济(47826)
管理(42414)
(41908)
理学(36864)
理学院(36562)
管理学(36108)
管理学院(35937)
研究(35816)
农业(31739)
中国(30654)
业大(23906)
(21778)
科学(21292)
(20667)
农业大学(19522)
(18391)
中心(18191)
(16486)
研究所(16438)
财经(16386)
(15075)
经济管理(14964)
(14796)
经济学(14119)
(14029)
(13102)
经济学院(12847)
基金
项目(70001)
科学(55526)
研究(53613)
基金(51780)
(44672)
国家(44191)
科学基金(37728)
社会(35841)
社会科(33486)
社会科学(33478)
(28184)
基金项目(28047)
(25880)
编号(23110)
自然(22627)
(22174)
自然科(22014)
自然科学(22011)
教育(21962)
自然科学基金(21624)
资助(19765)
成果(17883)
(16572)
(16258)
国家社会(15119)
重点(14918)
(14822)
(14642)
(14490)
(14384)
期刊
(61222)
经济(61222)
(48967)
农业(33073)
研究(28844)
中国(26366)
科学(17078)
业经(16700)
学报(16653)
(15900)
(14424)
(13874)
金融(13874)
大学(13769)
学学(13559)
农业经济(13227)
农村(12985)
(12985)
问题(9650)
管理(9527)
农村经济(8793)
世界(8435)
财经(7954)
经济问题(7854)
(7639)
资源(7116)
经济研究(6957)
技术(6939)
社会(6900)
(6711)
共检索到161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温铁军  朱守银  
一、基本观点本文作者曾经明确提出"两个历史阶段"和"两个基本矛盾"的理论框架,来概括我们面临的问题。所谓"两个历史阶段",是指改革前完成的中央政府资本原始积累和改革后开始的地方政府资本原始积累。所谓两个基本矛盾,则是指"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一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这一基本体制矛盾。在上述理论框架指导下,本文提出具体观点: 1.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首要目标,应是有效地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缓和农村"人地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温铁军  朱守银  
土地资本的增殖收益及其分配──县以下地方政府资本原始积累与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问题温铁军,朱守银编者说:农业部农村改革实验区办公室温铁军、朱守银同志的文章,提出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终极目标的重要课题。研究、探讨这一课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农村小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我国"三农问题"的严重性是和我国农民所承受的繁重的资本原始积累任务联系在一起的。我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是:强制性低价收购农产品、强制性低价征用农民土地、强制性压低农民工工资和福利待遇。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就必须使广大农民逐步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志国  
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建立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变传统体制下的所有制结构,大量的私有资本在转型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私有资本的积累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具有相似性:从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看,都是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从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看,都包含了一些非文明的手段。我国的社会性质要求克服私有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非文明问题,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廷贵  
科斯的产权理论不适合中国的改革,因为中国现在所面临的产权问题不是与成熟的市场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相联系的产权问题,而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如何建立起来的问题。基于市场经济的产权关系其实就是信用关系,因此,在信用制度健全的国家,即使企业存在代理人问题,公司治理也能保持较高的效率。中国要建立市场经济的产权关系,但无法走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旧路,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都决定了改革必须着眼于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将维护社会公正作为改革的前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潘石  
伴随中国私营经济而发生的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功绩卓著的。中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私营资本原始积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在中国今后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国晖  
根据《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理论,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认为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本质是生产力的积累,其途径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内涵于社会主义原始积累,但其非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属性又天然地使民营经济负有不可推卸的"原罪"。中国当前应采取灵活的方式惩罚民企"原罪",并加强政府的自我监督与约束,以防止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以及私产对国家权力的渗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潘石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重要基础。虽然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某些具体原理 ,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不能适用于我国 ,但是 ,它的一般原理 ,诸如 ,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前提的原理 ;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劳动者个体私有制的原理 ;关于租地农场主的理论等 ,对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应用价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潘石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农村承包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引进外资政策的施行,都在解放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与发展。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更是加速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巨大推动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国峰  郑邵庆  
论文首先从土地的特性出发探讨了民族国家作为土地所有权抽象主体的合理性 ,接着分析了工业化和商品化两种不同的原始积累过程 ,最后提出了土地使用权归属对农民利益市场化保护的必要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换兆  
从寻租理论出发,界定制度寻租的定义和形成条件,分析土地增值收益,构建土地集约利用、制度寻租与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的提高有助于从压力方面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从社会层面降低城市化成本,实现城市经济的集约式发展,改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安  张望  
首先,在Romer(1986)、Lucas(1988)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四部门模型,将政府支出分为教育支出与生产建设支出,以分析政府支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得出了政府支出是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效力的发挥取决于各要素之间比例是否合适的结论。然后,利用1978~2006年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促进作用,政府支出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存在着不确定的关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因此认为,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只是单纯地依赖教育体系供给,缺乏"干中学"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灵辉  陈银蓉  刘晓慧  
研究目的:测算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研究方法:明确农村大学生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拥有性,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农村大学生农地流转潜力测算公式,测算出1999—2007年历年流转潜力。研究结果:经测算,自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7年,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为371.35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5%。研究结论:在现行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明确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搭建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平台和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市场上自由流转,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跃光  冯晨  唐雅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缩小城乡间人力资本差距。本文基于"农转非"落户这一政策背景,考察城乡户籍差异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符合"农转非"条件且实现了"农转非"的个体,其受教育年限有普遍增长。本文的研究反映了城乡户籍制度下教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