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2)
2023(14079)
2022(11905)
2021(11197)
2020(9738)
2019(21946)
2018(21904)
2017(41453)
2016(22522)
2015(25532)
2014(24984)
2013(23995)
2012(21983)
2011(19638)
2010(19471)
2009(17840)
2008(17491)
2007(16005)
2006(13248)
2005(11348)
作者
(61543)
(51750)
(51553)
(49095)
(32784)
(24675)
(23498)
(20316)
(19426)
(18331)
(17338)
(17334)
(16231)
(16039)
(16035)
(15861)
(15754)
(15252)
(14879)
(14815)
(12607)
(12502)
(12458)
(11766)
(11638)
(11548)
(11452)
(11439)
(10379)
(10369)
学科
(87652)
经济(87563)
管理(70452)
(66467)
(55775)
企业(55775)
方法(43997)
数学(38991)
数学方法(38519)
(24806)
中国(23421)
(23181)
技术(22609)
业经(18939)
地方(16553)
(16331)
(16204)
贸易(16196)
(15753)
农业(15742)
(15356)
理论(14887)
(14764)
财务(14713)
财务管理(14673)
技术管理(14159)
企业财务(13938)
(13288)
(12913)
银行(12877)
机构
大学(310938)
学院(309111)
(126960)
管理(124538)
经济(124421)
理学(108560)
理学院(107473)
管理学(105549)
管理学院(104960)
研究(96413)
中国(71696)
(63270)
科学(58968)
(58858)
(48322)
财经(46822)
(46685)
中心(46526)
(46179)
业大(45955)
(42680)
研究所(42507)
(39634)
经济学(39302)
师范(39232)
北京(38890)
农业(37967)
(36372)
经济学院(35818)
(35136)
基金
项目(213644)
科学(169820)
研究(157288)
基金(155201)
(134492)
国家(133370)
科学基金(116284)
社会(100507)
社会科(95449)
社会科学(95424)
(85603)
基金项目(82710)
自然(75154)
教育(74820)
自然科(73552)
自然科学(73533)
自然科学基金(72249)
(71089)
编号(63363)
资助(62672)
成果(50820)
(49459)
(47766)
重点(47728)
创新(45505)
(45319)
课题(43793)
国家社会(41753)
教育部(41614)
科研(41539)
期刊
(129842)
经济(129842)
研究(85971)
中国(61796)
(47893)
管理(46375)
学报(45959)
科学(42806)
(41784)
教育(38752)
大学(35987)
学学(33193)
技术(31330)
农业(28750)
(23845)
金融(23845)
财经(22944)
经济研究(21562)
业经(21324)
(19760)
技术经济(17587)
科技(17112)
问题(16900)
图书(16825)
(16566)
统计(15336)
(15145)
(14358)
理论(14164)
商业(13837)
共检索到444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安忠  
构建复合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从政府资助传导路径的视角来实证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对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资助能够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政府资助高校科技创新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中,科技论文和企业专利既起不到独立中介作用,也起不到链式中介作用;企业研发投入是唯一发挥中介作用的中介变量,但发挥的是独立中介作用;模型中的中介效应属于完全中介效应。本文基于实证结论,从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专利制度、高校科技创新资助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凡  冯华  
技术市场是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过往对于技术市场的研究局限在了外部知识引入的有效性层面,鲜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对其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技术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知识的单位价格与识别、交易成本,改变了企业在进行内外部知识投入生产新知识的创新行为决策,而这种作用的积累会对区域技术进步造成正向影响。本文根据中国2009—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混合效应假设下的Bootstrap方法与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的逐步回归方法,系统检验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间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2)技术市场规模可以同时通过外部创新投入与内部创新投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在混合效应假设下,存在技术市场规模——外部创新投入——内部创新投入——区域技术进步的链式中介效应,而在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仅存在并联式多重中介效应。根据过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这种路径上的差异有可能与技术市场交易活动对区域技术进步作用的动态变化相关。总体而言,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市场机制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市场的规模差异会导致单位知识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催生创新生产边际成本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主体的创新投入决策会由此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由此,在中国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扩大本地技术交易市场规模以增加区域内多种创新投入,进而推动区域技术进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烨  刘婷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自身存在单门槛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以行业外资竞争、内资模仿同构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发现,仅当外资竞争水平较低、内资模仿同构程度较低以及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时,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才能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且其阈值效应存在行业和企业产权异质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磊  段云龙  覃大嘉  周礼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外部环境充满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创新质量的提升是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13—2019年387家中国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技术搜寻—吸收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机理。研究得出:技术搜寻宽度和技术搜寻深度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均呈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平衡型技术搜寻显著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吸收能力在技术搜寻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关系中具有异质性的中介传导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和深化了技术搜寻和吸收能力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研究,同时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战略决策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丁丽芸  许航敏  
如何提高政府补贴的政策效应,有效促进企业创新,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广泛研究基础上学者们认为现有补贴政策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但未能激发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本文从现有研究结论出发,通过构筑政府补贴促进企业创新的系统框架,从理论上剖析政府补贴政策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的矛盾关系及其关键点,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助推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浦阳  张蕊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一直是不明确的,本文旨在解释清楚金融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并对其进行验证。包括金融创新对微观技术的支持,以及进一步扩展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应用工具变量法对全球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基础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金融创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存在内生性的情况下:与金融发展不同,金融创新单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是不确定的,甚至可能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金融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并且这种作用更多地通过企业的技术进步来体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斌  凌鸿程  苏婷  
环境管理模式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以企业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环境分权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并使用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环境分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产权性质、盈利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分权抑制而非促进企业创新,而且环境分权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即在非国有企业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分权抑制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在于,环境分权降低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甫  
本文把政府支出引进效用函数之中,建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主要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有关;中国的政府支出增加促进就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同时利用中国的1978-2004年政府支出、技术水平以及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就业量与政府支出、生产技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政府支出对就业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秋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服务需求是中介渠道;(2)生产性服务化通过技术创新、服务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生活性服务化只产生服务需求效应,不能驱动技术创新;(3)7类不同生产性服务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和中介效应强度存在异质性;(4)发达国家服务化通过技术创新、服务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中国家服务化未产生技术创新效应;(5)金融危机前服务化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需求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危机后技术创新效应不再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江淮  张玉昌  
关于政府研发资助能否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以及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政府研发资助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性以及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的假说,利用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数据检验了中国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总体来看,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存在激励作用,同时也会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的专利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在企业规模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中,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越大,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出的促进效用要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本文还发现科技活动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研发人员的贡献。政府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资助时,应该根据企业具体的微观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资助方式,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善成  靳来群  魏晨雨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政府税收减免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规模的作用,并证明了小型企业具有潜在的“研发操纵”动机。另外,政府的最低研发投入门槛会影响大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规模和小企业的“研发操纵”动机。同时本文还利用2015—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发现:(1)所得税减免显著地促进了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的增长。(2)分企业规模发现,所得税减免对大型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考虑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以后也得到一致结论。(3)研发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政府可以适当调节不同规模下的最低研发投入强度来激励企业将研发维持在最佳区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健慧  王淑蓓  张海波  
国有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文章以2013—2020年沪深A股国有企业为样本,采用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地方政府依赖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方面实施混改,即引入非国有股东和增加非国有股东委派的董监高人员,均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依赖对两者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该结论为我国国有企业更好地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一些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和东   张源敬  
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现代化5个维度剖析基于科技创新的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机制。构建门槛模型,收集2015—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除西藏外)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数据,测度基于科技创新的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5个维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正向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存在先增后减的正向影响;(2)从5个维度看,数字经济对经济、政治、文化存在先增后减正向型影响效应,对社会与文明现代化具有U型影响效应;(3)科技创新在数字经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通过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宇辰  孙沁茹  郝项超  
基于手工构建的较为全面的政府产业基金数据库,实证探究政府产业基金如何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结果发现:相对于未受任何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政府产业基金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数量的增长;政府产业基金与私人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相对于政府产业基金单独投资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产业基金投资于初创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对于创新发达地区,政府产业基金投资于创新欠发达地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海英  杨明  王殿武  
探究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对行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集聚性及溢出效应。选取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剖析绿色技术创新通过工业结构升级、循环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替代3个中介变量对碳生产率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各省份碳生产率空间自相关,且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2)绿色技术创新对本地碳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溢出效应不显著;(3)3个中介变量占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业结构升级>交通运输替代>循环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发展与交通运输替代、工业结构升级产生的中介作用不同,但交通运输替代与工业结构升级二者的中介作用不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