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1)
- 2023(7534)
- 2022(6268)
- 2021(5882)
- 2020(4916)
- 2019(10983)
- 2018(10657)
- 2017(20381)
- 2016(10667)
- 2015(11615)
- 2014(11549)
- 2013(11364)
- 2012(10242)
- 2011(9207)
- 2010(9332)
- 2009(8917)
- 2008(8773)
- 2007(7998)
- 2006(7118)
- 2005(6664)
- 学科
- 业(40270)
- 管理(40098)
- 济(36429)
- 经济(36341)
- 企(30001)
- 企业(30001)
- 制(17516)
- 财(16647)
- 农(13975)
- 方法(13056)
- 体(12148)
- 中国(11633)
- 数学(11075)
- 数学方法(10902)
- 体制(10704)
- 业经(10338)
- 农业(9700)
- 工作(8886)
- 务(8336)
- 财务(8296)
- 财务管理(8268)
- 银(8145)
- 银行(8135)
- 家(7856)
- 企业财务(7820)
- 行(7803)
- 服务(7679)
- 贸(7621)
- 贸易(7616)
- 国家(7570)
- 机构
- 大学(150477)
- 学院(148770)
- 济(62302)
- 经济(60832)
- 管理(59740)
- 理学(51068)
- 理学院(50568)
- 管理学(49944)
- 管理学院(49641)
- 研究(47526)
- 中国(37885)
- 财(35178)
- 京(30617)
- 财经(26030)
- 科学(25977)
- 经(23609)
- 江(23015)
- 所(22562)
- 中心(22512)
- 农(20843)
- 研究所(19676)
- 经济学(19393)
- 财经大学(19232)
- 北京(19224)
- 业大(18888)
- 州(18262)
- 范(17974)
- 师范(17816)
- 院(17417)
- 经济学院(17332)
- 基金
- 项目(98430)
- 科学(78885)
- 研究(75156)
- 基金(73157)
- 家(62412)
- 国家(61863)
- 科学基金(54265)
- 社会(50828)
- 社会科(48076)
- 社会科学(48063)
- 基金项目(37975)
- 省(37502)
- 教育(33791)
- 自然(32532)
- 自然科(31801)
- 自然科学(31796)
- 自然科学基金(31282)
- 划(30975)
- 编号(30637)
- 资助(28544)
- 成果(26495)
- 制(25680)
- 部(22285)
- 国家社会(21812)
- 重点(21797)
- 创(20964)
- 课题(20719)
- 发(20586)
- 教育部(19817)
- 项目编号(19763)
共检索到233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瑞强 王英
作为扶贫机制创新,政府购买扶贫服务可有效消解"边际效益递减与扶贫资源难以惠及扶贫对象"等开发式扶贫弊端,提升扶贫资源配置效率、放大财政支出乘数效应。通过系统审视我国财政扶贫政策"由普惠式向适度竞争式"的重心转变与政策异化现象,本文结合发达国家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经验,设计政府购买扶贫服务的框架,并分析了影响扶贫服务购买的观念偏差及服务购买系统完善、领域选择、对象参与等关键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扶贫能力、改善民生的保障措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段小虎 张惠君 万行明
文章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扶贫"工作基本要求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安排,通过对单位制、志愿制以及项目制"文化扶贫"认知基础、理论逻辑、组织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基于矩阵式组织结构的项目制"文化扶贫"拓展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空间,它以项目合同制管理为手段,以智力支持为内容,以提升基层文化机构服务软实力为目标,探索了文化"精准扶贫"新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敏 朱俊立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关键在于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采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扶贫服务"的模式来建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规范机制,一方面有助于落实国际上先进的"以发展个人潜能为目标"的参与式扶贫理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突破乡村社会保障服务缺少有效链接政府和穷人的中间型制度载体的困境。由此,形成了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的扶贫开发新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薇
在中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的障碍,有待于一系列外部制度条件的成熟。文章认为,从政府垄断式地提供服务到与社会组织合作式地提供服务,是当前政府为应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外部压力和解决传统服务模式弊端的自然选择。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标志着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转型,也代表着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策略的重要转变。
关键词:
购买服务 社会组织 中国现实 政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周兰翠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初步成长,我国政府治理模式也逐步转向"服务型政府"与"有效型政府"。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诉求,成为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目前,我国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向市场与社会领域逐步开放,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诸多地方业已付诸实践,并探索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实践形态。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政府购买 有效型政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瑞强 朱述斌 沈墨
多种相同致贫因素引发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连片迹象的出现,使得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成为未来扶贫开发路径的必然选择。区域发展理论和空间贫困理论视角下的连片开发扶贫,应从空间上注重区域间发展资源禀赋特征与耦合、发展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外界市场对接以及贫困人口赋能;从时间上促使区域系统朝着突破发展瓶颈、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向进化;从管理体制上明晰各利益相关主体角色,协同整合,形成全方位的大扶贫格局,以促进连片开发扶贫实践向纵深发展,提高连片开发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朱俊立
我国现行"参与式"的"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偏离了向贫困人口直接授权的实质而流于形式。慈善组织是政府扶贫工作在贫困村、贫困户层面理想的代理机构,但慈善资金的缺乏和不稳定限制了其服务内容和数量。政府向慈善组织购买村级扶贫服务是将二者的比较优势相结合,化解"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形式化困境的最优方案,且扶贫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复杂工作,只有在购买内容、购买程序等方面规范化、制度化并长期坚持才能体现其效果。
关键词:
政府 慈善组织 购买服务 村级扶贫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洪佳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政府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除了遵循传统的“效率”这一价值逻辑外,还要遵循公民本位、责任行政和法治等价值逻辑。新的价值逻辑需要多方面的政府能力予以保障,具体包括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购买能力、监督评估能力和紧急承接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构建多元开放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决策参与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协同监督机制及健全政府的规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邢成举
政府主导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和基本特征,理解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偏离现象需要从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入手。本文研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遵循的主导行动逻辑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要表现。研究发现,不同层级间政府拥有差异化的贫困治理逻辑,其中中央与省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主要遵循政治逻辑,地市级地方政府主要遵循行政逻辑,而县乡(镇)地方政府主要遵循治理逻辑,不同的贫困治理逻辑在实践中形成紧张关系甚至是带来目标冲突,进而导致精准扶贫实践的偏离。因此,解决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问题,本文认为需要系统地弥合多层级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张力,形成责权利深度融合的贫困治理机制,强化对基层政府贫困治理逻辑的支持,避免行政逻辑对贫困治理逻辑的不当干预,以此形成政府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完成。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多元逻辑 精准扶贫 逻辑弥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源源 邹丽
非政府组织农村扶贫因其扶贫模式新颖,效果明显,以点对点扶贫为主,以提升农民能力为本位而具有制度优势。相对于政府扶贫来说,从扶贫对象的选择、扶贫资源的投入、扶贫项目的监管到扶贫效果的评估,非政府组织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其独特的运行逻辑。
关键词:
农村扶贫 非政府组织 制度优势 运行逻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程瑜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已在世界许多国家被确立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应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林木西 白晰
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但因灾返贫问题仍值得充分重视。由于贫困具有自我强化机制,仅依靠自身较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而政府干预不仅有利于快速恢复因灾返贫群体的生产能力和生活秩序,帮助其实现跨区域合理流动,而且会强化因灾返贫群体的心理激励,重构因灾返贫群体社会网络。因灾返贫的政府干预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已成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精准扶贫战略的成功实施使脱贫人口的人力资本和劳动效率得到普遍提升,为因灾返贫政府干预迅速取得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因灾返贫不仅在短期内需要政府干预,从长期来看还需要构建治理型政策和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俊立
农村留守贫困人口多为老人、妇女、儿童,传统开发式扶贫的主体很难确定,社会保障类扶贫服务的重要性凸显。但乡村缺乏服务性质的治理结构,致使扶贫目标重叠、疏漏、偏离。"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保障扶贫服务,扶持乡村基层服务性质的治理制度发育来链接政府和穷人",可能实现乡村治理结构由秩序治理向服务性治理转型。社会保障扶贫是"软服务",政府购买的责任重在监管,监管的前提是评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思昊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巨大价值,本文立足新疆和田地区Y县B村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的实践现状,梳理发展脉络与运作逻辑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利用政府购买服务这一重要制度载体将“项目制”的触角延伸到乡村振兴的其他领域,使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治理“三农问题”的破局利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政府购买 项目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正松 徐彩瑶 陆雨 王苓 孔凡斌
系统梳理中国扶贫政策的施政理念、实施效果、政策体系及演变后发现,从2010年开始,中国生态扶贫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工作机制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特征,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扶贫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内生发展动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为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需要将生态扶贫纳入国家中长期扶贫与乡村振兴规划,健全生态脱贫成果拓展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脱贫同乡村振兴协同机制,以及生态扶贫成果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
生态扶贫 实践探索 政策成效 机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