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4)
- 2023(9232)
- 2022(7486)
- 2021(6435)
- 2020(5545)
- 2019(12247)
- 2018(11672)
- 2017(22380)
- 2016(12288)
- 2015(13369)
- 2014(13103)
- 2013(12997)
- 2012(11675)
- 2011(10039)
- 2010(10320)
- 2009(9709)
- 2008(9875)
- 2007(9073)
- 2006(7956)
- 2005(7385)
- 学科
- 业(73890)
- 企(69700)
- 企业(69700)
- 济(58089)
- 经济(58022)
- 管理(57565)
- 方法(26039)
- 业经(25585)
- 财(24369)
- 农(21313)
- 数学(18628)
- 务(18608)
- 财务(18600)
- 财务管理(18584)
- 数学方法(18528)
- 企业财务(17655)
- 农业(16227)
- 技术(15719)
- 划(13109)
- 策(12402)
- 中国(11976)
- 企业经济(11911)
- 制(11610)
- 理论(11094)
- 经营(11017)
- 和(10965)
- 技术管理(10380)
- 体(10009)
- 计划(8864)
- 体制(8783)
- 机构
- 学院(182225)
- 大学(175006)
- 济(81134)
- 经济(79898)
- 管理(78941)
- 理学(68297)
- 理学院(67748)
- 管理学(67125)
- 管理学院(66782)
- 研究(53309)
- 中国(43413)
- 财(39192)
- 京(35558)
- 农(33725)
- 财经(30774)
- 科学(30319)
- 江(28394)
- 经(27978)
- 业大(27272)
- 农业(26662)
- 所(26203)
- 中心(24629)
- 经济学(24054)
- 研究所(23313)
- 商学(22940)
- 商学院(22756)
- 经济管理(22570)
- 财经大学(22509)
- 经济学院(21925)
- 州(21580)
- 基金
- 项目(118601)
- 科学(96206)
- 基金(88449)
- 研究(88111)
- 家(75958)
- 国家(75223)
- 科学基金(67277)
- 社会(59216)
- 社会科(56421)
- 社会科学(56404)
- 省(47731)
- 基金项目(46943)
- 自然(42633)
- 自然科(41734)
- 自然科学(41726)
- 自然科学基金(41115)
- 教育(39281)
- 划(37926)
- 资助(35106)
- 编号(34370)
- 业(32183)
- 创(28553)
- 部(26437)
- 重点(26148)
- 成果(25892)
- 发(25831)
- 创新(25689)
- 国家社会(25105)
- 制(24727)
- 人文(23237)
共检索到268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世界银行(2006)中国120个城市调查数据构建的政府质量指标的匹配数据,检验了政府质量与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政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主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意愿相对缺乏。本文研究结论证明,政府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得政府以较小的补贴强度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政府质量 政府补贴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成琼文 李赵研 张静
本文聚焦于财政工具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金融错配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双边效应。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错配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政府补贴能够平滑绝大部分金融错配的负向影响,尽管两者综合作用下企业生产率仍低于有效生产率,但也体现了政府补贴作为财政工具对市场调控的有效性。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民营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西部企业。因此,应注重金融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补贴机制,在优化要素配置的前提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路京京
政府是保障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支持和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政府补贴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即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低。对企业所有权异质性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补贴对中央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应当重视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特征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方案和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曙明 吕镯
由于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资本密集度高的特点,从融资视角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生产率易受到外部冲击。然而,近年来,这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却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本文提出融资约束背景下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平滑机制,利用ACF法测算生产率,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统一框架下率先定量估算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效应,进而解释上述现象。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完全抵消了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负面效应,政府补贴的平滑机制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率平稳持续增长。然而,也存在1/4的企业,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正面效应小于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因而,政府应该谨慎、有针对性地制定补贴政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文章采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在消除变量内生性和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检验时,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文章在剖析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机制时发现:第一,政府补贴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容易使企业形成政策依赖,转移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注意力;第二,虽然创新绩效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创新绩效并未能成为政府补贴与企业生产率之间一个有效的中介变量,补贴资源在研发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文章采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在消除变量内生性和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检验时,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文章在剖析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机制时发现:第一,政府补贴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容易使企业形成政策依赖,转移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注意力;第二,虽然创新绩效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创新绩效并未能成为政府补贴与企业生产率之间一个有效的中介变量,补贴资源在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不合理分配,使得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具有粗放型特征,并非以生产率提升为基础。因此,以政府补贴促进新兴产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实践值得反思。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新龙 宋亚枫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对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8—2022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基于异质债务假说,对债务融资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观察创新投资和政府补贴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关系型债务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交易型债务则表现出抑制影响;创新投资在债务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政府补贴对创新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而且当政府补贴强度高于一定值时,该正向调节效应会被削弱。新时代推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需努力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尤其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阳阳 王冬梅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实现创新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最强,而对生物技术行业及东北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政府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果呈下降趋势;机制检验发现,政府补贴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对于制定更加具体的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于思 张慧雪 黄波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立足实体经济,以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支撑。政府引导基金是我国政府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抓手。以2009—2019年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投环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创投环境越发达的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企业是否处于高科技行业则无显著差异性影响。上述结论在更换变量测量、排除逆向因果等检验后依然稳健。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积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并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增强风险资本投资活力,共同推进我国国有风险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引导基金应更多投资到创投发达地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重视区域创投环境的建设,逐渐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政府引导基金应该更多投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认证作用,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远怀
作为推进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举措,政府数据开放被广泛预计将创造巨大经济社会价值,但政府数据开放如何甚至是否创造价值仍有待深入论证。基于省级政府开通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以揭示政府数据开放在微观企业层面的价值创造作用。稳健的经验证据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主要原因是政府数据开放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创新,且政府数据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主要存在于年轻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此外,基于开放数林指数的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水平越高则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而开放数据质量、平台建设质量、政策保障力度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的重要维度。文章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揭示了政府数据开放的价值创造作用,为推进政府数据高质量开放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关键词:
政府数据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价值创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家兴 伍翕婷 张哲远 刘璐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改革践行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2015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加快建设创新型政府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创新意识是政府创新行为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并指导其他创新维度的落地,也是政府创新过程的重要表征。与此相契合,本文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捕捉政府创新意识,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切入点,在验证指标合理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检验。主要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创新意识越强,越有助于提高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当地区创新禀赋越强、企业受到的政府干预程度越高时,政府创新意识越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政府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三个维度的创新意识更能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政府公共治理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两个领域的文献积累,而且对于新常态下政府如何转化角色、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姗 傅元海 黄国宾
利用200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估算并分解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研发补贴对企业整体TFP及构成TFP的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四个组成部分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补贴没有显著促进整体TFP增长;从TFP的内在结构看,研发补贴显著促进前沿技术进步,显著抑制配置效率提升,没有显著影响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一步按企业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行业特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分组分析,发现研发补贴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处于激烈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显著降低受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企业的配置效率。论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研发补贴政策、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研发补贴 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分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艾华
本文以2010~2016年我国60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政府补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中始终存在且存在差异,对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研发投入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存在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蕊 周平
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D投入的角度,首先统计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企业R&D投入结构的变化,然后实证分析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R&D投入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面影响,且企业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应更注重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
科技投入 TFP 协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春阳 余泳泽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尝试将政府补助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外部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提出U型效应研究假设,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视角进行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并结合引力模型构建涵盖市场势力、政府补助质量等外部因素的分析框架进行理论解释,结果表明,仅考虑企业内部因素时,政府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外部因素可能产生U型效应。基于WIND金融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U型效应的客观存在性,进一步结合外部因素的实证,分析讨论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政府补助存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U型效应,以市场势力为工具变量的2SLS回归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基于此,得出若干增强政府补助实效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