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2)
- 2023(7396)
- 2022(6195)
- 2021(5980)
- 2020(5169)
- 2019(11817)
- 2018(11586)
- 2017(22438)
- 2016(12316)
- 2015(13955)
- 2014(13973)
- 2013(13872)
- 2012(12615)
- 2011(11063)
- 2010(11610)
- 2009(10619)
- 2008(10573)
- 2007(9290)
- 2006(7956)
- 2005(6812)
- 学科
- 济(52701)
- 经济(52658)
- 管理(40987)
- 业(34638)
- 企(29644)
- 企业(29644)
- 财(25074)
- 方法(24629)
- 数学(22032)
- 数学方法(21536)
- 财政(14268)
- 中国(13454)
- 农(12954)
- 地方(12858)
- 政(11815)
- 业经(11646)
- 务(10164)
- 制(10145)
- 财务(10130)
- 学(10079)
- 财务管理(10078)
- 产业(9744)
- 企业财务(9566)
- 理论(9361)
- 技术(8907)
- 和(8373)
- 农业(8103)
- 环境(7584)
- 策(7482)
- 体(7461)
- 机构
- 学院(171210)
- 大学(168439)
- 济(70013)
- 经济(68621)
- 管理(67441)
- 理学(58570)
- 理学院(58007)
- 管理学(56739)
- 管理学院(56436)
- 研究(54941)
- 中国(40955)
- 财(39943)
- 科学(35332)
- 京(35259)
- 所(28236)
- 财经(27677)
- 农(26382)
- 江(25960)
- 研究所(25332)
- 经(24992)
- 中心(24785)
- 业大(24702)
- 北京(22032)
- 经济学(21697)
- 农业(20617)
- 范(20513)
- 州(20339)
- 师范(20299)
- 财经大学(20266)
- 院(19693)
- 基金
- 项目(116297)
- 科学(91402)
- 研究(83912)
- 基金(83633)
- 家(72661)
- 国家(72150)
- 科学基金(62415)
- 社会(52903)
- 社会科(50407)
- 社会科学(50393)
- 省(47423)
- 基金项目(43636)
- 自然(40693)
- 自然科(39577)
- 自然科学(39569)
- 自然科学基金(38825)
- 划(38545)
- 教育(38429)
- 资助(35260)
- 编号(33838)
- 成果(27040)
- 重点(26340)
- 发(25741)
- 部(24849)
- 创(24828)
- 课题(23616)
- 创新(23180)
- 科研(22041)
- 国家社会(22030)
- 教育部(21236)
共检索到253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健 董春诗
本文通过对克鲁格曼CP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两种要素、两个部门、两个区域的空间经济学模型,对政府财政补贴下资源产业集聚机理进行了公理化解释:政府对具有资源加工制造优势区域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将提升资源加工制造业在该区域的集聚水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何雄浪 吴欢
经济活动聚集带来的技术溢出正外部性和环境污染负外部性会对经济主体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产业空间分布的均衡结构。引入技术溢出和环境污染的本地与跨界效应,对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进行"原汁原味"地发展,不仅可以验证其结论,而且也可以得到新的研究结论:本地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或跨界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弱会强化产业集聚力,本地环境污染效应的增强或跨界环境污染效应的减弱会强化产业分散力;"技术溢出向心力"与"环境污染离心力"的综合作用影响产业空间分布的均衡结构,当"技术溢出向心力"大于"环境污染离心力"时,"对称结构"稳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缩小,而"中心—外围结构"稳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会扩大,反之则反是;不仅"原始中心—外围模型"中的"黑洞状态"("中心—外围结构"是唯一的稳定均衡结构)是一种常态,而且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对称结构"也可能成为唯一的稳定均衡结构。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可能的,应通过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溢出、加强地区间的环境污染治理合作等路径,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新机制,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雄浪
文章扩展了贸易成本的范围,认为贸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运输成本,而且也包括要素流动成本,并引入前后向产业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可解的中心—外围模型,并探讨了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的经济学含义,认为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并应重视区域间产业发展的互动,否则,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难以有效推进。
关键词:
专业化产业集聚 要素流动 区域工业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德勇,胡宝珠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是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作为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固定比率的运输成本、过程的演进性以及动态模拟等研究方法引入模型,并建立了三个基础模型即中心—外围模型、历史和预期模型以及区域专业化模型。文章通过分析,以期对其新经济地理模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克鲁格曼 新经济地理 模型 评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统生
产业内贸易模型有很多 ,布兰德 -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模型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面对布兰德 -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模型进行扩展。
关键词:
布兰德-克鲁格曼 产业内贸易模型 扩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安妮·O·克鲁格(Anne O.Krunger),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她的主要理论贡献之一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和政府经济政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她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动态学”理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政府失效”的理论分析进行述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国华
一、芒德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 基本内涵和政策意义 芒德尔通过芒德尔——弗莱明模型所证明的基本观点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适当地选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有可能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无需改变汇率或改变其他支出政策。其基本结论是,在小国经济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条件下的收入效应大于固定汇率下的收入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条件下的收入效应大于浮动汇率下的收入效应。在极端情况下,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小国(小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浪 陈贤青
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认为固定成本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与技术溢出有关的内生变量,企业会因为技术溢出的正向外部性减小固定生产成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是对克鲁格曼中心-外围模型的新拓展,与原始中心-外围模型相比,得出有特色的研究结论主要有本地技术溢出效应增强会促进产业的集聚,而跨界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会促使产业空间分布趋向分散。与原始中心-外围模型相比,技术溢出导致对称结构稳定均衡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更窄,而中心-外围结构稳定均衡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更宽;当贸易自由度较大、本地技术溢出效应较大或跨界技术溢出效应较小时,市场拥挤效应可能不存在,此时市场拥挤效应转化为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突破点既可以小于持续点也可以等于持续点或大于持续点,由此,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化不仅可以表现为突变的特征,也可以表现出渐变的特征。驼峰状集聚租金曲线是存在的,即使在完全贸易自由度条件下,集聚租金也不会消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风勇 刘平安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举摘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他在亚洲危机爆发前看衰亚洲经济的原因,即"纯粹靠增加投入来实现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真正的增长必须来自生产率和技术的提高"的观点,对于当前的中国是再好不过的提醒。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敏燕 韩太祥
地区差距的存在是世界各国经济成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是一种客观现实。本文在概述克鲁格曼的不平衡发展模型的基础上,用此模型分析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不能为缩小东西部差距而盲目使用优惠政策的结论。
关键词:
不平衡发展 东西部差距 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泽民
本文试图通过以下研究增强克鲁格曼模型的应用性 :( 1 )对克鲁格曼模型“假设”进行分析和重新解释 ;( 2 )引申“分隔模型” ,获得一个更有解释力的城市演化对偶涡流理念 ;( 3 )移植泰勃特理论 ,弥补克鲁格曼模型缺漏的区位固有因素影响分析。然后 ,用对克鲁格曼模型的新理解 ,来分析一个我国典型的多中心城市———泉州地区城市———的演化过程。在分析过程中又对克鲁格曼模型的自组织原理扩展改进 ,实证克鲁格曼模型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克鲁格曼模型 多中心城市 自组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立伟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是当今美国颇有影响的新一代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由于在汇率、债务和贸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克鲁格曼堪称全球最杰出的国际经济学家之一。克鲁格曼1953年2月28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并先后在两校任教。他30岁即成为教授,现执教于斯坦福大学经济系。近10年来,克鲁格曼笔耕不辍,名声鹊起。他撰写了100多篇论文,而且几乎每年都有力作推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斌
克鲁格曼因为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使得克鲁格曼获得了在国际贸易问题上的强势的话语权。但是,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并不是出于学术上的公允,而只是代表美国垄断金融资本集团的利益。同时,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从常理上讲也没有什么新内容,而只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审查这个数学模型,发现除了一堆假定,克鲁格曼并没有求出什么,仅仅只是一堆字母符号的循环"游行"而已。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布兰斯泰特 加利·克莱德·霍夫鲍尔 谢晨月
克鲁格曼反对TPP的观点如下:第一,TPP不会给美国带来太大回报,因为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已经很低;第二,投资者争端解决协议(ISDS)旨在维护跨国公司的利益;第三,TPP中的知识产权规定有利于制药公司,不利于亟需救命的穷人。我们认为这些批判值得商榷。美国的回报克鲁格曼认为当前的美国已经接近贸易自由化。美国进口某些农产品的关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