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9)
2023(18479)
2022(15515)
2021(14798)
2020(12583)
2019(28908)
2018(28088)
2017(52307)
2016(28819)
2015(32661)
2014(32421)
2013(32121)
2012(29877)
2011(26478)
2010(26342)
2009(24654)
2008(24734)
2007(21626)
2006(18381)
2005(16491)
作者
(83667)
(69909)
(69782)
(66618)
(44301)
(33725)
(31831)
(27536)
(26565)
(24811)
(23781)
(23482)
(22184)
(22031)
(21939)
(21709)
(21268)
(20774)
(20105)
(20013)
(17404)
(17071)
(17054)
(15947)
(15883)
(15673)
(15455)
(15302)
(14127)
(14020)
学科
(116697)
经济(116563)
管理(85875)
(80173)
(65012)
企业(65012)
方法(57580)
数学(51402)
数学方法(50784)
(43076)
中国(34010)
(31663)
(24390)
贸易(24381)
(24239)
业经(23829)
(23807)
(23294)
(22951)
财务(22897)
财务管理(22830)
企业财务(21685)
农业(21052)
地方(20416)
(18591)
银行(18526)
(17932)
金融(17929)
(17531)
理论(16874)
机构
大学(412390)
学院(406878)
(171262)
经济(168108)
管理(156535)
研究(139906)
理学(135920)
理学院(134423)
管理学(132015)
管理学院(131284)
中国(107671)
(86660)
科学(86410)
(85477)
(72585)
(71237)
财经(65215)
中心(64996)
研究所(64665)
业大(62928)
(59587)
(59276)
农业(57458)
北京(54355)
经济学(53690)
(50703)
师范(50048)
(49758)
财经大学(48592)
经济学院(48543)
基金
项目(276040)
科学(217015)
基金(204584)
研究(193383)
(181080)
国家(179628)
科学基金(153337)
社会(125200)
社会科(118836)
社会科学(118801)
基金项目(107583)
(104422)
自然(101255)
自然科(99046)
自然科学(99014)
自然科学基金(97312)
(89796)
教育(89217)
资助(84739)
编号(75414)
重点(62334)
(62120)
成果(61626)
(57046)
(56745)
科研(54399)
国家社会(53372)
创新(53279)
教育部(53236)
大学(51902)
期刊
(178548)
经济(178548)
研究(117331)
中国(80535)
学报(71614)
(71153)
(63782)
科学(62643)
管理(55873)
大学(53740)
学学(50771)
农业(43162)
教育(36448)
(35991)
金融(35991)
技术(33428)
财经(32954)
经济研究(30985)
(28291)
业经(26362)
(24322)
问题(23720)
(22563)
统计(21423)
(21314)
技术经济(19782)
国际(19574)
图书(19342)
世界(19166)
(19131)
共检索到605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俊  王若愚  沈晓钟  
运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并利用2004—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曲线呈显著的倒U型,在样本观察期内两者正相关,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后政策效果更加明显;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为负;第三产业占比、资本深化、劳动保护等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对外贸易等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俊  廖尝君  邵汉华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由竞争而采取的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在中国特殊的经济分权模式下,这种赶超行为一方面加深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优先发展重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了过快的资本深化。文章然后提出了理论假说,最后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显著降低了劳动报酬份额;另外,文章还发现人力资本存量也与劳动收入占比显著负相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晓芳  高榴  
本文提出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阐述了教育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机制,然后运用1994—2003年和2004—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教育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为负向关系。但近十年来二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且中国当前处于U型的下行区域,即教育水平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面影响在减小。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品  郑莉峰  周焱彬  
通过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报酬占比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对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提升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有积极影响,其中出口的作用最显著,从区域来看,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提升劳动报酬占比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应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合理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祥云  祁毓  
劳动保护的弱化是造成当前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财政分权的激励和约束之下,地方政府的劳动保护行为会发生扭曲,即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晋升的目标,将放松劳动保护作为其"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建立2000~2008年全国范围内和区域范围内的省级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劳动保护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区域差异。建议改进目前以GDP作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机制,扶持工会的发展,公正地处理各类劳资纠纷,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质量,从而有利于从制度上强化劳动保护、提高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跃生  程华  
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实证研究出口退税、城市贸易开放程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口退税最终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并且这种影响在贸易开放程度越高的城市中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贸易开放水平高的城市中,出口退税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存在两种影响,一是出口退税本身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减少,二是出口退税通过促进出口贸易间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但最终的影响结果是正向的。因此,在中央政府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提高本区域的经济开放程度,以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志民  熊唯伊  张松彪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产出比、经济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而金融深化和FDI则有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利用回归结果,对各显著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进行测算表明,经济结构转型是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度达到了43.30%,但是这一贡献度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政府干预和资本—产出比的平均贡献度也分别达到了9.69%和3.24%;而金融深化和FDI的平均贡献度则分别仅为7.35%和6.24%。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兵  陈岩  李毅  
在将SITC贸易部门分类与工业分类体系匹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跨国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全球及分国别的制造业行业进口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行业交互项,细致对比了进口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进口贸易对劳动收入占比呈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即进口贸易扩张降低了劳动收入占比,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间呈现明显差异,西欧和美国的负效应最为明显,而东盟和金砖国家的影响次之,日韩两国的影响则最小。区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研究也证实,进口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收入占比的降低作用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大了劳动收入占比的行业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长远  张军  
本文运用1987~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事实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分析,发现FDI、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营化都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其中,FDI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双向的负相关关系,是"谈判力量"机制在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的背景下发生效力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还处在曲线的下行区间上;民营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效应与"工资侵蚀利润"的现象被扭转以及劳动力供给的正向冲击有关。对劳动收入占比起促进作用的因素包括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财政支出以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应敏  杨野  陈文川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广为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基于2008-2013年我国31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审计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以期找到规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大;审计监督力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受审计监督的制约,即审计监督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风险较高地区增加审计投入力度、在风险较低地区增强审计问责力度,更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结果为确立国家审计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的定位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乾  魏下海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比重变动对国内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国内需求体系属于工资领导型,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扩张,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提高劳动收入比重和促进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并且两者并不矛盾,无论是短期和长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扩大居民消费,以及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克强  胡海生  刘红梅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省际土地财政收入①增长的影响因素,分别利用动态效应模型和阈值效应模型进行了估计,探究各因素在空间和时间发生变化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各因素在不同时间、不同阈值效应下对土地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前期的增长会形成惯性而影响后期的增长;一个地区财政压力较大、事权和财权不平衡程度加深、房价上涨会导致该地区土地财政收入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这些影响又会有所不同。因此,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伯坚  
采用标准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计算各省(市、自治区)财政支农支出的静态和动态效率,探寻中国支农资金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原因;运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影响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因素;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是提高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关键,强化各省(市、自治区)粮食安全责任意识、优化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投入的比较利益、增强城镇的集聚效应,可以提高财政农业支出的使用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宗胜  宗振利  
文章基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运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的"U形"演变趋势,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影响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各种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二元经济结构变动确实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使其处于"U形"曲线的左边下降段。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外贸易以及FDI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有抑制作用,而劳均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则存在显著的正面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春阳  何立新  袁从帅  
利用1999-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区腐败水平的决定因素,并特别关注财政分权的反腐作用。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影响地区腐败机制的多元性,财政分权能够通过推动政府规模膨胀和支出结构扭曲而加重地区的腐败水平;而在控制政府规模和支出结构的前提下,财政分权则能对地区腐败水平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地区人均GDP、受教育年限和开放程度都是影响地区腐败的重要因素。最后,还尝试性地给出"反腐倡廉"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