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9)
2023(8998)
2022(7471)
2021(7147)
2020(5878)
2019(13437)
2018(12762)
2017(25230)
2016(13598)
2015(14917)
2014(14670)
2013(14991)
2012(14011)
2011(12385)
2010(12557)
2009(11824)
2008(11784)
2007(10557)
2006(9230)
2005(7904)
作者
(36281)
(31080)
(30557)
(29235)
(19321)
(14817)
(13885)
(12187)
(11535)
(11088)
(10525)
(10272)
(9756)
(9623)
(9303)
(9192)
(9079)
(8898)
(8748)
(8472)
(7632)
(7608)
(7595)
(7264)
(7175)
(6877)
(6788)
(6565)
(6225)
(6136)
学科
(65996)
经济(65921)
(52441)
(50946)
管理(41786)
农业(34462)
方法(30032)
(29825)
(29507)
企业(29507)
数学(27984)
数学方法(27861)
业经(18544)
中国(16257)
地方(14870)
财政(14845)
(14170)
(13381)
财务(13378)
财务管理(13325)
企业财务(12875)
农业经济(12386)
(12382)
收入(11582)
(10957)
(10725)
(10690)
(10046)
贸易(10045)
(9764)
机构
学院(193988)
大学(189375)
(87733)
经济(86270)
管理(77633)
理学(68538)
理学院(67953)
管理学(67078)
管理学院(66741)
研究(60323)
(50047)
中国(48816)
(48708)
农业(37618)
(36344)
财经(34819)
科学(33809)
业大(32926)
(31899)
中心(29539)
(29390)
(28583)
经济学(27500)
研究所(25851)
财经大学(25337)
经济学院(25218)
经济管理(23987)
农业大学(23371)
(22485)
师范(22331)
基金
项目(129875)
科学(103704)
研究(98226)
基金(97290)
(82757)
国家(81917)
科学基金(71575)
社会(67080)
社会科(63358)
社会科学(63345)
基金项目(51921)
(50787)
教育(43652)
自然(42974)
自然科(42013)
自然科学(42008)
自然科学基金(41270)
(40399)
编号(39736)
资助(39212)
成果(31792)
(30656)
(30123)
国家社会(28760)
(28058)
重点(27889)
(26873)
(26830)
教育部(26685)
人文(26659)
期刊
(99605)
经济(99605)
(56594)
研究(56434)
(41011)
中国(38709)
农业(38389)
学报(29102)
科学(26858)
大学(24288)
学学(23538)
业经(22675)
管理(22240)
(21869)
金融(21869)
财经(17838)
(16524)
(15115)
问题(14789)
农业经济(14709)
经济研究(14666)
农村(14339)
(14339)
技术(13352)
(12335)
教育(12158)
世界(11697)
经济问题(10696)
社会(9993)
技术经济(9610)
共检索到287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灿煌  
文章以中国1980~2005年度数据为样本,基于VAR模型检验了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贫困减少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支出是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从短期看,财政支农支出减少贫困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利用财政支农作为减少农村贫困的手段,一方面,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支农政策;另一方面,建立一套综合测量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减贫政策目标体系,力争在减贫目标之间取得适当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清峰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VAR计量模型为研究工具,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减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社会保障支出能够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但其减贫效果并不显著,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反贫困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储德银  赵飞  
本文首先将财政分权对贫困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继而从理论层面诠释财政分权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然后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1995~2010年期间财政分权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预算内收支分权程度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但预算外收支分权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预算外收入分权程度的提高反而恶化了农村贫困。另外,农村贫困还具有递延效应,因此,农村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志国  谭伶俐  赵晶  
本文运用2000—200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而间接效应的作用明显高于直接效应。因此,政府在未来制定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农村金融作用的间接效应上,而不是简单片面地强调直接效应,从而保证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减少农村贫困的战略目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苏科  
在公共产品理论与熵权TOPSIS分析法的基础上,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五个方面14项指标,测算了2010—2014年我国各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减缓农村贫困问题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2010—2014年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地区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差距呈不断缩小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特征,存在空间正相关集聚现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消减具有正向积极作用,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贫困消减的影响是边际效应递减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别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就中国政府的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和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扶贫资金抑制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同时,加重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资金运行机制、提高扶贫项目的瞄准性,对于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和广度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农村贫困率分别下降0.151和0.12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深度指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可通过加快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保险等措施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石新  邹新月  郭新华  
现有研究对贸易-贫困联系存在很多争论,本文提供的简单模型也证明了外贸的贫困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中国的贸易自由化降低了一些农产品的名义保护率,使其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下降,但农产品外贸的扩大则迅速减少了农村贫困。农产品外贸结构的变化既冲击不同类型农业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也使沿海地区农民成为最大受益群体。本文采用联立方程的似不相关回归对中国的贸易-贫困联系进行估计,其结论显示,中国的贸易-贫困联系具有倒J型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贸易自由化恶化农村贫困状况,而其后则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立中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的大背景下,农村减贫进程却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不一致性。基于此,本文在贫困分解的基础上,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了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减少的影响,解释上述问题。文章发现,(1)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收入不平等引起的贫困效应越强;(2)收入不平等越严重的地区,贫困对收入不平等的反映越迟钝;(3)1998年是我国农村反贫困性质发生改变的拐点。文章建议,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重点应从以促进收入增长的开发式扶贫向以改善收入分配为重点的社会保护式扶贫政策转变。并且,要实现快速的减贫目标,应当实施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发展政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艳  侯石安  胡联  
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行为,是我国农村减贫的最大特点,并为世界减贫实践贡献了宝贵经验。运用1995—201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方法,考察财政专项扶贫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专项投入每增长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0.63个百分点,财政专项扶贫发挥了显著的负向拉动作用且持续稳定,但对远离贫困线的深度贫困调节效用并不显著;经济增长是近年来缓解农村贫困的主要动力,体现了益贫性,有助于改善深度贫困状况;收入分配状况恶化会消减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为提高财政扶贫减贫效果,政府应扩大扶贫投入规模,完善扶贫投入管理制度,坚持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克中  冯俊诚  鲁元平  
本文从公共支出效率和公共支出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财政分权和贫困减少之间的理论联系。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增加亲贫式支出的配置效率来实现减贫目标;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程度,而地区竞争会扭曲公共支出结构,阻碍减贫目标的实现。利用我国分税制改革后的省际数据发现:就北京、上海和天津而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恶化了贫困状况;而对于其他省份,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则有利于缓解贫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姜宏青  李春稼  
聚焦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农村低保制度减贫效应,利用拔靴检验与滚动窗口因果关系检验法对相关数据做实证性分析,得出实际生活中农村低保并未发挥减贫效果的结论。同时也发现我国农村低保在制度的设计、执行等方面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政府应当做好制度公平保障工作,落实体系内各项基本制度安排,解决各组成部分功能边界界定不明晰的问题,强化各地区执行力,并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对外披露力度,防止社会福利在执行中演变为个人私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国勇  张敏  
实现农民工向市民角色转型,是顺应农民工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重大转变。本文结合调研,梳理了成都市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及问题,在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