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74)
2023(3707)
2022(3147)
2021(3109)
2020(2664)
2019(5977)
2018(6000)
2017(12127)
2016(6620)
2015(7160)
2014(7133)
2013(7057)
2012(6588)
2011(6095)
2010(6267)
2009(5889)
2008(5632)
2007(5431)
2006(4998)
2005(4391)
作者
(17577)
(15545)
(14764)
(14229)
(9211)
(7322)
(6574)
(6027)
(5808)
(5359)
(5222)
(4975)
(4632)
(4597)
(4575)
(4559)
(4417)
(4334)
(4168)
(4136)
(3788)
(3767)
(3764)
(3759)
(3518)
(3467)
(3448)
(3172)
(3119)
(3098)
学科
(43883)
农业(29101)
(27956)
经济(27923)
(26683)
管理(13523)
业经(11472)
农业经济(9679)
(8937)
农村(8933)
(7591)
(7272)
中国(7244)
地方(7037)
土地(6985)
方法(6743)
(6615)
收入(6609)
(6574)
劳动(6574)
(6356)
企业(6356)
发展(6346)
(6345)
农业劳动(6315)
人口(6301)
数学(6244)
数学方法(6207)
(6139)
及其(6042)
机构
学院(91905)
大学(86681)
(41930)
经济(41227)
(39542)
管理(38011)
理学(33078)
理学院(32828)
管理学(32483)
管理学院(32313)
研究(31262)
农业(29610)
中国(26356)
业大(21466)
科学(17948)
农业大学(17906)
(17569)
(17406)
中心(16730)
(15776)
(14873)
经济管理(14048)
研究所(13990)
(13926)
财经(13128)
(12775)
(12121)
(12061)
(11475)
师范(11422)
基金
项目(61297)
研究(49678)
科学(48486)
基金(44391)
(37729)
国家(37246)
社会(32576)
科学基金(31806)
社会科(30299)
社会科学(30292)
(25045)
(25038)
基金项目(23968)
编号(22997)
教育(20235)
(19314)
成果(18547)
自然(17877)
自然科(17421)
自然科学(17419)
自然科学基金(17113)
资助(16556)
(14685)
(14409)
国家社会(13666)
课题(13658)
(13576)
(13417)
(13355)
重点(12731)
期刊
(54661)
经济(54661)
(47468)
农业(31962)
研究(25595)
中国(22099)
业经(16318)
(13877)
学报(13853)
科学(13508)
农业经济(13192)
农村(13186)
(13186)
(12847)
金融(12847)
大学(11809)
(11649)
学学(11418)
农村经济(8858)
问题(8636)
世界(8108)
管理(7628)
经济问题(7288)
(7021)
教育(6894)
社会(6831)
技术(6611)
社会科(6159)
社会科学(6159)
财经(5725)
共检索到143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毛峰  
为了了解当前失地农民生活中的困难、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失地农民的心态和真实想法,近期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调查。这次调查以人均耕地面积0.3亩以下的农户为主要对象,共调查了2942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国林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耕地在消失,特别是园区建设滞后的地区,如梦初醒似地奋起直追,进行大规模的圈地。有的借此机会,占有最后一份资源,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在任期间的政绩。农民首当其冲,整个村庄或部分村庄被征用,他们从祖辈耕作的土地上离开,成为另一种人,或打工或赋闲地家。这是次巨大的变动,他们愿意吗,能承受吗?不了解这一切,对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一无所知,今后的决策必将仍有盲目性。笔者抱着这种理念,调查浙江省临安市的25个行政村,走访百位村民,倾听他们的肺腑之音,让世人透视他们的内心世界,接触最基层的情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培华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法征收了大量的耕地建设公路、厂房等,城市改造过程中还有部分农民的房屋被拆迁。过去农民土地被征用,大部分都是货币补偿,多数农民都很满足,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种现金交易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当前征地后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存在下述三方面:第一,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后,耕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建伟  
课题组通过深入失地农民家庭对其就业问题进行结构性访谈,发现其在失地前后就业特征有所变化并在就业方面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就业岗位更换频繁、维权意识令人担忧、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市场导向意识不强、自主创业障碍较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课题组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与否关乎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必须加以重视。加强教育培训、实现充分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借鉴成功经验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出路所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璇  张绍学  冉崇生  
据国家建设部2005年公布的数字,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是41.8%。相比欧美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时间较短、变化迅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圈地热”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因征地引发的一系列上访、暴力冲突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事关社会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社会各界对政府责任充满渴望与期待。本文旨在探讨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时,政府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并将之引至和谐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架中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天博  
失地农民再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三农"问题之一。从消除制度缺陷、提供培训资金支持、拓宽非农产业就业渠道、搞好就业培训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尚未见到实效。失地农民再就业受到收入水平、生活成本、工作环境、技能要求、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当在注重产业布局和调整的同时适度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强化用人单位培训责任、系统设计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破解失地农民"被城市化"后的再就业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谦  
失地农民择业培训开展中,涉及到政府职责的履行,是当前探究与深入理解农民发展问题的重要选题。对失地农民择业培训政府职责进行探究,旨在有效提升政府职责行使效率。失地农民择业培训中政府职责履行状况得到提升与改善,对有效解决农民在未来发展中的择业就业要求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与完善农民择业培训体系的构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呈明  
“农民失地”与“失地农民”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思辨,而是一个蕴涵着极其丰富内容的话题。不同的话题蕴涵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就应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层面上去思考去解决,包括立法者、执法者和学者,政府、企业和农民。他们有着不同的诉求与责任,不能错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市被占用的农用土地规模空前。根据中国民主同盟苏州市委员会的调查,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中,苏州市的耕地面积由458.96万亩减少到430.74万亩。若按人均耕地面积1.2亩计算,约有33.86万农民已失去土地。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引起普遍关注,2004年5月笔者到苏州市昆山径河村进行调查,近距离接触了十余户失地农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珠  江竞  
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对目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做法进行概括,提出解决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建议,为各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中亮  
从城市化的视角对当前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本质在于城市吸纳能力与农村劳动力的释放规模之间的失衡,并在此基础之上详细剖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格  欧名豪  张文秀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地大量被征用并因此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安置、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失地农民的困境 ,认为滥用征地权、忽视土地的财产功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和缺乏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造成失地农民困境的制度原因 ,并提出了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平  
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支持,失地农民面临着失业、养老、疾病等诸多风险,极易沦为新的城市贫困群体。鉴于此,本文从政府、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探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构建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以期政府作出缓解和消除各种风险对失地农民基本生计安全的威胁之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弛  张荣  彭霞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怎样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又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郁晓晖  张海波  
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的宏观研究和中观研究的平台上,从微观角度,探讨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心理,并阐释这种认同系统背后的社会建构。调查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呈现出身份角色的错位性认同、土地情结的鸡肋性认同、经济生活的剥夺性认同和制度环境的失衡性认同。本文认为,这种认同系统背后的原因是基于失地农民特殊的时空记忆和所经历的时空转换而导致的社会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