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3)
2023(6361)
2022(5509)
2021(5408)
2020(4275)
2019(10031)
2018(9481)
2017(19212)
2016(10699)
2015(11751)
2014(11751)
2013(11426)
2012(10758)
2011(9874)
2010(10173)
2009(9535)
2008(9515)
2007(8721)
2006(7965)
2005(7453)
作者
(29169)
(23929)
(23613)
(22787)
(15546)
(11228)
(10969)
(9227)
(9198)
(8882)
(8095)
(8014)
(7732)
(7663)
(7589)
(7539)
(7019)
(6998)
(6968)
(6778)
(5823)
(5785)
(5768)
(5647)
(5449)
(5406)
(5322)
(5232)
(4816)
(4704)
学科
(39970)
经济(39915)
管理(33653)
(27867)
(22098)
企业(22098)
方法(15244)
(14014)
数学(13632)
(13539)
数学方法(13413)
中国(11335)
(9765)
(9105)
(8748)
贸易(8741)
(8509)
业经(8163)
(8106)
金融(8105)
农业(7825)
(7825)
银行(7821)
地方(7652)
(7598)
(7052)
市场(6954)
及其(6764)
国家(6747)
(6579)
机构
学院(148083)
大学(147797)
(67093)
经济(65576)
管理(59047)
研究(53209)
理学(49801)
理学院(49266)
管理学(48699)
管理学院(48378)
中国(44179)
(35441)
(31597)
科学(27929)
财经(26344)
(26314)
中心(25074)
(24013)
(23690)
(23152)
研究所(22943)
北京(20395)
经济学(20383)
(19453)
财经大学(19452)
(19120)
师范(19005)
业大(18379)
经济学院(18199)
(18189)
基金
项目(89603)
科学(71951)
研究(69169)
基金(66507)
(56714)
国家(56250)
科学基金(48554)
社会(44275)
社会科(42069)
社会科学(42060)
基金项目(33734)
(32647)
教育(31412)
自然(30544)
自然科(29857)
自然科学(29851)
自然科学基金(29335)
(28770)
编号(28717)
资助(28351)
成果(24698)
(21224)
课题(19791)
重点(19506)
(19076)
(18627)
教育部(18469)
(18278)
国家社会(18167)
(18058)
期刊
(78172)
经济(78172)
研究(51160)
中国(31654)
(26993)
管理(22808)
(21345)
(21274)
金融(21274)
科学(17393)
学报(16171)
教育(16121)
农业(14873)
财经(13330)
大学(13174)
经济研究(12359)
学学(12230)
业经(12086)
技术(11591)
(11372)
理论(10285)
问题(10012)
实践(9326)
(9326)
(9243)
世界(8679)
价格(8495)
国际(8352)
(8200)
现代(7793)
共检索到241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湛礼珠  
粮食价格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实施国家牌价政策,中国粮食市场逐步稳定。此后,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及粮食生产供给形势的变化,粮食流通及价格经历了由政府计划向市场调节的转变。期间,先后实施了粮食统购统销价格、定购议购价格、最低保护价格、最低收购与临时收储价格政策,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中共十八大以后,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新一轮粮食价格政策改革主要围绕"价补分离"和目标价格等展开。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演变历程深刻反映了改革应坚持以人民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和与时俱进的理念。未来,深化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应着力平衡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和保障农民种粮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振香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大力关注的首要问题。然而,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后,如何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如何应对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粮食生产风险,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如何完善粮食支持政策,确保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如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粮价市场监测体系,确保粮食流通市场运行有序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双进  苏景然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制定了不同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本文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其政策实践效果,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胡荣华  罗照华  
本文阐述了粮食价格政策分析的三种方法 ,即保护系数、比较利益系数和单一市场分析 ,并提出了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应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观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亢霞  
欧盟的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由价格干预为主和收入支持为主的多个阶段,但其保留的粮食收购干预制度,作为共同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欧盟成员国的农民利益、调节粮食供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粮食价格改革不应以单一目标价格替代现有价格政策,应探索建立一种包括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在内的综合价格支持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海庆  
本文对国内研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文献做了回顾,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支持价格的福利水平,并与价格挂钩直补进行了比较。对美国和中国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进行了数据分析,进行了执行成本、粮食库存、政策效果的对比,并对中国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进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玉玺  李军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粮价乃百价之基,粮价变动可反映社会治乱、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综合利用两套清代粮价数据,整体系统研究清代直隶粮价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738—1911年直隶小麦、高粱、粟米价格长期上涨,呈现“涨→跌→涨→平→涨”趋势,各阶段大约持续30年,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空间特征由粮食供需关系空间差异决定,以冀中平原为中心高价区向四周逐渐降低。粮价时空变动受气候和灾害、人口与耕地、交通条件、银钱比价、寻租行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当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俄乌冲突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导致全球粮价上涨,中国提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与“大食物观”,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从大历史观看,清代粮价时空演变对当前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价格仍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满萍  
泰国政府在支持大米种植上曾经先后出台仓储政策、大米价格支持政策、大米价格保险计划、大米典押政策等支持政策,起到了稳定大米产量增长与价格并实现种粮农民收入增长以及稳定物价水平的目的,但也产生了大米出口受阻、政府财政负担沉重、不利于大米市场化以及政策实际利好难以传递给种植小农等不利影响。借鉴泰国政府的做法,我国粮食目标价格政策应该坚持价格支持政策不能替代市场作用、价格支持政策应具有全局性和连续性、价格支持政策应考虑国家财力,在确保政策有效性、保障农民收入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避免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满萍  
泰国政府在支持大米种植上曾经先后出台仓储政策、大米价格支持政策、大米价格保险计划、大米典押政策等支持政策,起到了稳定大米产量增长与价格并实现种粮农民收入增长以及稳定物价水平的目的,但也产生了大米出口受阻、政府财政负担沉重、不利于大米市场化以及政策实际利好难以传递给种植小农等不利影响。借鉴泰国政府的做法,我国粮食目标价格政策应该坚持价格支持政策不能替代市场作用、价格支持政策应具有全局性和连续性、价格支持政策应考虑国家财力,在确保政策有效性、保障农民收入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避免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满萍  
泰国政府在支持大米种植上曾经先后出台仓储政策、大米价格支持政策、大米价格保险计划、大米典押政策等支持政策,起到了稳定大米产量增长与价格并实现种粮农民收入增长以及稳定物价水平的目的,但也产生了大米出口受阻、政府财政负担沉重、不利于大米市场化以及政策实际利好难以传递给种植小农等不利影响。借鉴泰国政府的做法,我国粮食目标价格政策应该坚持价格支持政策不能替代市场作用、价格支持政策应具有全局性和连续性、价格支持政策应考虑国家财力,在确保政策有效性、保障农民收入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避免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芸芸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化,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实现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市场调节的部分逐步扩大,粮食价格实行了购销同价,这无疑对促进粮食流通从产品分配型向商品经营型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健全的粮食市场体系,流通受阻,粮食企业经营亏损,粮食资金被大量占压,农民卖粮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贤恩  
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政策面临许多问题,应借鉴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对粮食价格干预政策的经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种粮直接补贴政策,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推进粮食产区新农村建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洲  石奇  
本文对我国当前粮食"三量齐增"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我国粮食价格政策的多重目标及其内在矛盾,提出了价格政策改革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当前我国价补分离改革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国内外粮价倒挂是导致"三量齐增"现象的主要原因;粮食价格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内在矛盾要求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取向的改革,但应积极稳妥推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洲  石奇  
本文对我国当前粮食"三量齐增"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我国粮食价格政策的多重目标及其内在矛盾,提出了价格政策改革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当前我国价补分离改革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国内外粮价倒挂是导致"三量齐增"现象的主要原因;粮食价格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内在矛盾要求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取向的改革,但应积极稳妥推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婷  曹宝明  
现阶段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面临总结、反思和改革的关键节点,本文通过2008~2017年主要粮食品种国内外价格月度数据,以国内外粮食市场整合程度为标准,运用VAR-STR模型对国内价格支持调控政策有效性进行判断。研究发现,政策价格干预造成国内外价格联动的门限效应,当价格保护处于低区制时,国际粮价能够同步影响国内粮价,国内外市场趋于整合,而当价格保护处于高区制时,国内粮价背离国际粮价波动趋势,国内价格调控虽化解国际粮价冲击,但由此造成国内外市场分割而使调控有效性下降。据此,本文认为政府价格干预是造成当前粮食困局的主要原因,政府应把握好政策调控力度和时间跨度,渐进式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改善市场环境,建议可将名义价格保护率作为调控的重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