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3)
- 2023(12365)
- 2022(10436)
- 2021(9642)
- 2020(8237)
- 2019(18739)
- 2018(18460)
- 2017(36222)
- 2016(18898)
- 2015(21384)
- 2014(21092)
- 2013(20366)
- 2012(18350)
- 2011(16455)
- 2010(16444)
- 2009(15021)
- 2008(13831)
- 2007(11889)
- 2006(10238)
- 2005(8848)
- 学科
- 济(98739)
- 经济(98655)
- 管理(55751)
- 业(47957)
- 方法(42010)
- 企(39841)
- 企业(39841)
- 数学(38093)
- 数学方法(37480)
- 中国(22585)
- 地方(20999)
- 财(20646)
- 农(19996)
- 业经(17881)
- 学(15389)
- 地方经济(13519)
- 农业(13332)
- 制(13118)
- 理论(12969)
- 贸(12914)
- 贸易(12907)
- 易(12476)
- 环境(11952)
- 和(11939)
- 技术(11283)
- 务(11074)
- 融(11032)
- 金融(11031)
- 财务(11015)
- 财务管理(10986)
- 机构
- 学院(263599)
- 大学(262583)
- 济(120789)
- 经济(118700)
- 管理(107846)
- 理学(94402)
- 理学院(93502)
- 管理学(91839)
- 管理学院(91321)
- 研究(82980)
- 中国(61904)
- 财(53260)
- 京(52192)
- 科学(46939)
- 财经(42898)
- 经(39236)
- 经济学(39158)
- 中心(38917)
- 所(38739)
- 江(36872)
- 研究所(35133)
- 经济学院(35090)
- 业大(34558)
- 农(33621)
- 财经大学(32176)
- 北京(32003)
- 范(31944)
- 师范(31669)
- 院(30041)
- 州(28827)
- 基金
- 项目(182117)
- 科学(146287)
- 基金(135706)
- 研究(134614)
- 家(116358)
- 国家(115467)
- 科学基金(101907)
- 社会(89834)
- 社会科(85417)
- 社会科学(85397)
- 基金项目(71203)
- 省(70053)
- 自然(64276)
- 自然科(62909)
- 自然科学(62897)
- 教育(62469)
- 自然科学基金(61748)
- 划(58106)
- 资助(55767)
- 编号(53903)
- 成果(42266)
- 部(41028)
- 重点(40373)
- 发(38968)
- 国家社会(38335)
- 创(38218)
- 教育部(36529)
- 人文(35898)
- 课题(35754)
- 创新(35728)
- 期刊
- 济(129225)
- 经济(129225)
- 研究(76154)
- 中国(46404)
- 财(41751)
- 管理(40451)
- 学报(33332)
- 科学(33204)
- 农(29568)
- 大学(27256)
- 技术(26306)
- 学学(26042)
- 经济研究(23074)
- 教育(23035)
- 财经(21908)
- 融(20316)
- 金融(20316)
- 农业(20137)
- 业经(19260)
- 经(18990)
- 问题(16314)
- 统计(15822)
- 技术经济(14920)
- 策(14224)
- 决策(12805)
- 商业(12397)
- 理论(11910)
- 图书(11876)
- 贸(11490)
- 世界(11389)
共检索到376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旭杰 余超
在关于政府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的研究中,公共收入规模和公共支出规模被关注得颇多,公共就业规模作为衡量政府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却少有涉及。然而,公共就业不仅是影响公共收支的重要因素,而且对劳动力市场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因此考察公共就业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是对考察政府规模经济稳定效应的必要补充。本文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和省份经济周期波动两个层面考察公共就业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共就业有利于省份经济稳定,但对全国经济稳定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主要在于省份经济周期波动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间的差异性以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间的时滞性。
关键词:
政府规模 公共就业 经济周期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庆旺 赵旭杰
政治上的业绩激励和经济上的财政利益激励,使得中国地方政府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强烈动机,而由于投资具有直接且强劲的经济增长效应,地方政府势必在投资规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由此将产生省份总投资冲击进而影响全国经济周期波动。本文将地方政府投资竞争、政府投资冲击、非政府投资冲击和经济周期波动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和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地方政府投资竞争通过省份总投资冲击影响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非政府投资规模上的竞争加剧了全国经济周期波动,而在政府投资规模上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国经济周期波动。
关键词:
地方政府投资竞争 投资冲击 经济周期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晓娟
文章采用VAR模型研究政府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关联性,克服了传统静态回归的缺陷。在经济周期波动指数构造上,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消费三个领域波动状况进行综合提取因子,在政府投资衡量上,即包含物质资产投资部分,又融于无形资产投资部分,衡量更加严密。研究结果证实政府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冲击力随着周期不断缩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更多是源于自身的冲击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守海
关于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一致性波动的传统观点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需要从几个维度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2)相对于非生产型工人、大企业、公共部门,生产型工人、中小企业、私人部门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更加吻合。(3)经济周期的不同冲击源会对就业产生不同后果,即便同一冲击源,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也会产生迥异的结果。
关键词:
就业周期 经济周期 波动关系 结构性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从明 陈仲常
文章基于AS-AD的分析框架,利用Blanchard-Quah的SVAR分解方式,研究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由于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资本效率部门间的差异,财政分权在带来需求冲击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负向的供给冲击效应,二者共同的作用使得:(1)经济运行中表现出"价格与产出正向关联";(2)经济波动表现出"收—放"循环的特征,即分权导致产出增加、物价上涨,限制经济过热则导致产出与物价的下降;(3)分权促进经济增长并非源于分权增加社会供给能力,而是源于分权增加了社会需求水平。根据1952—2007年的数据,文章检验了上述推论,并指出频繁调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经济波动"大起大落"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毛林 韩云 易雅馨
文章首先给出三种建立经济变量周期波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方法。通过逐步回归技术,使得各模型不仅整体统计检验为高度显著,而且对每个模型中的基函数(自变量)统计检验也高度显著,从而使得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很高,然后利用主成分回归对三种模型建立组合预测模型。模型应用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预测,结果很好。
关键词:
周期波动 逐步回归 主成分回归 预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金融加速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趋势冲击是指对于技术增长率的冲击,即技术增长率服从一个随机过程。趋势冲击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波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波动特征更为接近新兴市场,因此趋势冲击可能是驱动中国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趋势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的开放经济RBC模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大部分经济波动特征;包含政府消费和趋势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则出现了过度拟合,拟合结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两种冲击存在"叠加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爽
文章以第三产业为参照,从二阶导数和非对称性等角度对第二产业的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第二产业投资比例大、对政策敏感以及增长方式粗放等原因,其比例的增大会加剧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对GDP有着杠杆冲击效应;而通过对第三产业波动的分析发现,由于其投资小、见效快以及就业容纳效应强等原因,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大对经济波动有着缓和作用。因此要优化我国第二产业的结构,提高工业增长效率,并大力推进我国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努力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和"软扩张"。
关键词:
产业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燕 尹元生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物价变动的基本形势,说明宏观价格总水平已触底反弹,价格变动趋于稳定以及分类波动特征和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并以ARCH模型分析了物价波动的"非对称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价波动 ARCH模型 经济周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达梅
在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中,政府换届对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较大的影响,政府换届在影响经济周期波动方面既产生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且其作用机制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为降低政府换届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应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开忠 欧阳一漪 王宇光
通过研究197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和协动性水平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省域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平滑化、微波化特征,1995年后协动性水平明显增强,密度、距离、分割、异质性(即"4D")对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在"4D"影响中,地理毗邻与周期协动性负相关,反映出我国相邻各省域间分割严重,行政和贸易壁垒问题较强;人均GDP差距与周期协动性正相关,反映出我国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水平整体虽然提高,但人均收入扩大的趋势尚未改善。在分区域"4D"影响分析中发现,东部地区受外商直接投资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人均GDP差距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地理毗邻变量在东、中、西部三地的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说明三地内部省域分割仍然比较严重,区域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茂辉
一、引言 经历35年高速增长后,韩国经济97年底出现金融危机。根据IMF的处方,韩国实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战胜98年5.8%的收缩后,99年实现了将近10%的增长。韩国央行2000年5月23日宣布,今年一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制造业部门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3%,商品出口额升幅为28.6%,国内工厂投资猛增63.3%。所有这些数字似乎映射了结束IMF管制的韩国又一次创造了“汉江奇迹”。但新近研究表明(Editorial of The Korea Economic Daily,1999;Kwak Sang—Kyung,2000),近期韩国经济卓绩不是源于国内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元 柳欣
基于古典主义思想对于劳动与资本这一经济运行核心关系的论述,本文对Goodwin周期模型进行了重构,构建一个由工资份额与资本存量组成的二维古典经济周期波动模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均衡状态为非稳定焦点均衡,一旦脱离均衡点,经济将在工资份额与资本存量相互作用的驱动下围绕均衡点做周期性波动,且波动的幅度逐步加大。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性收入与资本性收入即资本存量之间比例结构的波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玉春 王雅婷 万里虹
通过对比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图发现,保险周期并不是严格顺经济周期持续,而是在总体上顺周期特征下,保持保险业市场波动的自身特点,其波动频率及波动幅度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保险市场波动既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保险业自身产业政策的显著影响。此外,寿险与产险两大市场的波动性受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一致,保险监管部门应始终监测并充分考虑分险种市场的不同波动特征,以提高逆周期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保险周期 经济周期 波动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