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5)
- 2023(15312)
- 2022(13008)
- 2021(12135)
- 2020(10166)
- 2019(23117)
- 2018(22642)
- 2017(43629)
- 2016(23512)
- 2015(25997)
- 2014(25670)
- 2013(24895)
- 2012(22783)
- 2011(20185)
- 2010(20150)
- 2009(18588)
- 2008(17806)
- 2007(16010)
- 2006(14160)
- 2005(12334)
- 学科
- 济(93870)
- 经济(93664)
- 业(71745)
- 管理(70231)
- 企(50922)
- 企业(50922)
- 农(48845)
- 方法(39568)
- 数学(33971)
- 数学方法(33549)
- 农业(32416)
- 财(27908)
- 业经(26333)
- 中国(24603)
- 制(22967)
- 地方(21163)
- 学(16894)
- 贸(15932)
- 贸易(15920)
- 体(15907)
- 务(15643)
- 财务(15594)
- 财务管理(15554)
- 易(15540)
- 环境(14987)
- 技术(14873)
- 企业财务(14843)
- 银(14765)
- 银行(14752)
- 行(14031)
- 机构
- 学院(320506)
- 大学(317446)
- 济(133607)
- 经济(130905)
- 管理(129030)
- 理学(111679)
- 理学院(110608)
- 管理学(108781)
- 管理学院(108191)
- 研究(103344)
- 中国(81144)
- 京(65349)
- 农(64906)
- 财(63873)
- 科学(61629)
- 中心(51435)
- 业大(51432)
- 财经(49879)
- 所(49842)
- 江(49527)
- 农业(49013)
- 经(45479)
- 研究所(44741)
- 范(41173)
- 师范(40826)
- 经济学(40403)
- 北京(39928)
- 州(38324)
- 院(37771)
- 财经大学(36822)
- 基金
- 项目(223401)
- 科学(178157)
- 研究(167070)
- 基金(163970)
- 家(141789)
- 国家(140567)
- 科学基金(122343)
- 社会(109576)
- 社会科(102968)
- 社会科学(102937)
- 省(88515)
- 基金项目(87338)
- 自然(77421)
- 自然科(75574)
- 教育(75562)
- 自然科学(75555)
- 自然科学基金(74169)
- 划(72586)
- 编号(68488)
- 资助(65030)
- 成果(54613)
- 部(50270)
- 重点(49569)
- 发(48076)
- 制(46686)
- 创(46333)
- 课题(45666)
- 国家社会(45496)
- 教育部(43504)
- 创新(43350)
- 期刊
- 济(150305)
- 经济(150305)
- 研究(91453)
- 中国(66336)
- 农(65534)
- 财(50275)
- 学报(47554)
- 科学(45238)
- 农业(44140)
- 管理(43930)
- 大学(38604)
- 学学(36576)
- 融(32190)
- 金融(32190)
- 教育(31417)
- 业经(30333)
- 技术(27346)
- 财经(24440)
- 业(21289)
- 问题(21228)
- 经济研究(20986)
- 经(20914)
- 版(16571)
- 农村(15525)
- 村(15525)
- 世界(15293)
- 资源(15273)
- 科技(14941)
- 理论(14939)
- 农业经济(14663)
共检索到477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费红梅 唱晓阳 姜会明
在黑土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笔者利用吉林省黑土区68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及其交互项对农户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群体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一,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实施。第二,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存在交互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一定的互补效应。第三,农户分化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随着兼业程度的增加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等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弱化趋势。因此在推行耕地质量保护的过程中,强化政府规制的刚性作用、重视社会规范的软约束力、把握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的双重作用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别化政策等对推进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帅 余晓洋 吴迪
耕地是保证国家食物供给和粮食安全不可替代的资源。基于"农户—政府—第三方主体"耕地质量保护主体三维坐标,从地理区位差异、地块数量差异、耕地面积差异、生态认知差异等角度分析,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现如下特征:不同地理区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显著;地块数量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倒"U"形关系;耕地规模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近似线性关系;生态认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应推广"种养结合"的农户微观经营模式;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适时推出进城落户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完善服务组织载体,加快农户嵌入农业现代化进程;强化耕地保护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帅 刘芳
耕地质量保护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吉林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共计431个农户的实际调研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权稳定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技术推广等外部因素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外部因素均正向影响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综合作用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力更加鲜明。因此,政府应通过多渠道保障农户产权稳定性、优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并提升补贴水平、加快推广农业技术等方式调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三位一体切实全面保护耕地质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桂颖 吕东辉
本文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乡村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吉林省30个市(县)102个村的9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认知、文化和网络四个维度的"嵌入因素"均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而网络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政府因地制宜的构建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乡村社会嵌入环境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行为 社会嵌入 农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桂颖 吕东辉
本文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乡村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吉林省30个市(县)102个村的9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认知、文化和网络四个维度的"嵌入因素"均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而网络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政府因地制宜的构建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乡村社会嵌入环境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行为 社会嵌入 农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素豪 魏广成
【目的】在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前提下,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进而为调动农户黑土地保护积极性、推动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21年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农户调查数据,利用Oprobit模型、条件混合估计、Sobel检验等多种方法,实证分析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存在正向激励效应。(2)农机作业服务对不同类型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特征,对规模经营农户、专业农户和非老年农户的正向激励效应大于小农户、兼业农户与老年农户。(3)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机作业服务通过从客观层面提升黑土地保护技术可得性和从主观层面提升农户对黑土地保护的价值感知,促进农户采取黑土地保护行为。【结论】应以农机作业服务及其组织为媒介,促进社会分工深化,发挥农机作业服务技术供给的外在驱动作用与价值感知的内在激励作用,双向发力调动农户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薛凤蕊 周向阳 刘福江 赵一夫
为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基于吉林省359个农户数据,运用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主产区优势产区农户和非优势产区农户收入及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优势产区玉米产量、品质、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都明显高于非优势产区,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玉米仍可获得合理收益,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玉米则普遍亏损;2)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不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玉米出售价格(正相关)、土地流转难易程度(负相关)、对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的满意程度(正相关)。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较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劳动力数量(正相关)、耕地面积(负相关)、贷款状况(正相关)、玉米出售价格(负相关)、是否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翔宇 刘二阳 王淇韬
[目的]探究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推动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利用东北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农户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愿和行为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发生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激励型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技术采用意愿向采用行为的转化,约束型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户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用意愿的负向影响。[结论]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降低感知风险、优化激励型和约束型政策等方面,引导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长明 郭小燕 高强
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是筑牢建设农业强国根基的关键。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粮食种植户数据,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手段,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促进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消除内生性偏误问题,以及运用更换变量、更换模型和更换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支持上述结论;同时,在作用机制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扩大经营规模,以实现促进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的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更有效地激励户主教育水平、家庭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总收入较高的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并且对于粮食主产区农户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需要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中的作用,引导服务主体践行绿色生产理念;应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加大耕地质量保护的政策宣传,并瞄准重点群体和薄弱环节,助力其更好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爽 王博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将农户联合起来进行规模经营,解决了小农生产与农产品市场化的矛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论文选取代表性较强的吉林省,通过问卷调研与访谈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农民对合作社的参与意愿。结果显示,农户参与合作社的主要动机是销售农产品和获得市场信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值得信赖的组织者、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和对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缺乏信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美江 范静
本文在吉林省部分地区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背景下,通过对全省7个县(市)的农村地区开展实地调查活动,了解农户当前农业生产资金短缺以及农业贷款满足程度等情况,并从破解农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入手,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吉林省农村地区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可行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户主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特征以及农户对土地抵押的期望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志远 盛光华
本文以2011年吉林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透视县域贫困问题,在阐述吉林省县域贫困规模和贫困程度基础上,对影响县域贫困的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解决县域贫困问题应该在加大"三农"投入、抓好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贫困规模 贫困程度 农民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善槐 邬志辉 何圣财
对吉林省试点地区的调查表明,新农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在获取方式上符合农民的思维,在缴费额度上对绝大部分农民不构成经济负担,在保障水平上可以基本达到"保基本"的目标,并且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但是,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年轻农民的参保意愿相对偏低,一小部分农民缴费困难,"与子女捆绑"的参保方式有违农民的意愿等。为此,本文提出应该强化年轻农民的养老意识,设置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实时监测各年龄段的人口数、物价指数等参数,完善配套服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调查 问题 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玉娇 宋宝安
基于残疾人群体内部的需求异质性与既有制度安排一般性间的矛盾,选择农村重度残疾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取吉林省十县(市、区)农村中的93356名重度残疾人作为样本,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障存在资金需求缺口严重、社会保障需求与社会保障覆盖率失衡、社会保障制度设置与社会保障需求预测错位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对重度残疾人实施社会保障的观念、加大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事务管理、提高农村重度残疾人
关键词:
农村重度残疾人 社会保障 制度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传福 曹建民 卫冕 赵立夫
如何既能保障粮食产量又能获得经济增长是粮食产区面临的重要课题,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及单要素效率测算方法测算了吉林省39个县市(2004-2019)耕地的产粮效率和经济效率。吉林省以粮食产量为目标的耕地利用效率均值0.67,以经济产出为目标的耕地利用效率均值0.26;2004-2019年耕地的粮食产出效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耕地的经济产出效率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耕地粮食产出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的综合评价,将吉林省划分为高产粮高经济价值区,高产粮低经济价值区,低产粮高经济价值区和低产粮低经济价值区4个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吉林省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东北典型黑土区农户耕地保护利用行为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玉米市场化改革下农户种植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吉林省农户对优化种植结构选择行为的分析
吉林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支出行为的影响——基于吉林省2003~2006年抽样调查的面板分析
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样本
如何将农作物保险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有效需求——基于吉林省农户的调查分析
描述性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小品种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的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白城市绿豆农户的调查
玉米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物流企业和农户的调查
农村学龄期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基于吉林省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