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6)
- 2023(16771)
- 2022(14369)
- 2021(13177)
- 2020(11239)
- 2019(25435)
- 2018(25048)
- 2017(49327)
- 2016(26720)
- 2015(29537)
- 2014(29098)
- 2013(29050)
- 2012(26636)
- 2011(23709)
- 2010(23732)
- 2009(21999)
- 2008(22045)
- 2007(19683)
- 2006(17240)
- 2005(15334)
- 学科
- 济(117124)
- 经济(116997)
- 业(102088)
- 管理(92374)
- 企(92071)
- 企业(92071)
- 方法(53751)
- 数学(43559)
- 数学方法(43168)
- 财(35949)
- 业经(35245)
- 农(33294)
- 中国(27131)
- 务(25385)
- 财务(25320)
- 财务管理(25283)
- 企业财务(24063)
- 农业(23707)
- 地方(22448)
- 技术(22329)
- 制(21632)
- 理论(20231)
- 学(20067)
- 和(19783)
- 贸(19608)
- 贸易(19600)
- 易(19000)
- 划(18882)
- 策(17836)
- 体(16178)
- 机构
- 学院(384224)
- 大学(380742)
- 济(159899)
- 管理(159017)
- 经济(156765)
- 理学(137777)
- 理学院(136402)
- 管理学(134543)
- 管理学院(133819)
- 研究(121919)
- 中国(91964)
- 京(79842)
- 财(75374)
- 科学(73009)
- 农(60882)
- 财经(60547)
- 所(59965)
- 江(56452)
- 业大(55303)
- 经(55116)
- 中心(54809)
- 研究所(54206)
- 北京(49913)
- 经济学(48054)
- 农业(47740)
- 范(46389)
- 师范(45983)
- 州(45444)
- 财经大学(44988)
- 院(44407)
- 基金
- 项目(258284)
- 科学(205408)
- 研究(190928)
- 基金(189714)
- 家(163556)
- 国家(162150)
- 科学基金(141623)
- 社会(122398)
- 社会科(116276)
- 社会科学(116249)
- 省(100837)
- 基金项目(100503)
- 自然(91494)
- 自然科(89405)
- 自然科学(89386)
- 自然科学基金(87854)
- 教育(86318)
- 划(83517)
- 资助(78114)
- 编号(76972)
- 成果(61270)
- 部(57429)
- 重点(56759)
- 创(55924)
- 发(55110)
- 课题(52117)
- 创新(51536)
- 国家社会(50512)
- 教育部(49794)
- 人文(49452)
- 期刊
- 济(175920)
- 经济(175920)
- 研究(112023)
- 中国(67301)
- 管理(62387)
- 财(60740)
- 农(55762)
- 学报(55423)
- 科学(53052)
- 大学(42821)
- 学学(40739)
- 农业(38815)
- 教育(36263)
- 技术(33809)
- 融(32941)
- 金融(32941)
- 业经(30738)
- 财经(30490)
- 经济研究(27829)
- 经(26180)
- 问题(22941)
- 业(22486)
- 技术经济(21019)
- 现代(19070)
- 商业(18451)
- 科技(18050)
- 理论(17774)
- 财会(17217)
- 贸(17193)
- 版(16650)
共检索到556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佳刚 张琼霞
基于政企关系的视角,构建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捐赠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通过成本约束、政企关系两大路径对企业捐赠形成"激励效应",政企之间的诱制性"隐性契约"机制促使企业对政府补贴进行正反馈。政府补贴对企业捐赠的效应强度随企业产权不同而呈现差异化特征,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正反馈意愿与强度,企业营收与地区市场化水平对该效应强度具有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会弱化企业捐赠对政府补贴的正反馈。政府补贴对企业捐赠的促进作用以及企业捐赠的影响因素具有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兴志 王伊攀
木文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和研发创新投资决策模型,系统分析了政府干预能力、消费者分布、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环境和政府投资补贴的内部激励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机理,并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254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和政府双重失效是造成当前企业热衷于社会资本投资而不是研发创新投资的根源,进行社会资本投资的企业比同等条件下其他企业多获取近一半的政府补贴,这反映出在当前环境下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的背后隐藏着基于政府补贴的寻租: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的多少取决于政府干预能力,而非市场竞争程度,政府补贴扭曲了企业投资行为;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减弱了政府补贴鼓励创新的效果。因此,应当重新审视政府补贴政策,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天宇 修静
基于政府补贴介入将通过多重机制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理论预期,在数理分析基础上构建投资模型,对补贴介入影响投资的复杂机制及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补贴介入金融市场,对效率与非效率组企业存在不同作用机制:介入股权市场时,使效率组企业资金约束加剧,而使非效率组企业获得更大幅度的金融支持;介入债权市场时信号作用明显,这有助于提高占比75%的效率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却会与股权融资共同促使另外25%的非效率组企业盲目投资。补贴介入市场不确定性时,使所有企业创新动力减弱,阻碍其向高端化发展;补贴的影响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天宇 修静
基于政府补贴介入将通过多重机制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理论预期,在数理分析基础上构建投资模型,对补贴介入影响投资的复杂机制及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补贴介入金融市场,对效率与非效率组企业存在不同作用机制:介入股权市场时,使效率组企业资金约束加剧,而使非效率组企业获得更大幅度的金融支持;介入债权市场时信号作用明显,这有助于提高占比75%的效率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却会与股权融资共同促使另外25%的非效率组企业盲目投资。补贴介入市场不确定性时,使所有企业创新动力减弱,阻碍其向高端化发展;补贴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异质性,少数行业出现了产业政策依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优生 邱晓东
利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标变动趋势,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R&D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之间存在逆向变动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整体估计中,政府补贴和企业R&D投入均未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提升,政府补贴甚至呈显著抑制作用;分类估计中,在东部地区、国有及低资本密集度企业,政府补贴和企业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更强的抑制影响;其他变量的回归也呈现不同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莉芳
结合我国实施"走出去"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本文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不同政府补贴如何影响这种关系。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更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补贴虽然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会负向调节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对政府补贴进一步细分研究表明,政府直接补贴负向调节(弱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行为的促进作用,政府间接补贴正向调节(强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行为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拓展了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对于政府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国际化企业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中华 杜丹
政府补贴是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政策性手段之一。本文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政府补贴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却并没有降低企业的投资不足,这违背了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补贴的初衷。若要充分发挥政府补贴的作用,必须合理确定补贴资金的投向和额度,并严格监督补贴资金的使用过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钧霆 曲丽娜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争议,在美国重点打击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补贴这一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再次引起热议。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的背景下政府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实施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约束了中国政府补贴的规模和空间,从而抑制了补贴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此外,基于企业和产业异质性视角,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主要抑制了补贴对国有企业、内资企业和新材料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和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话语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晓军
本文以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政府补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增加,并且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2产品市场竞争越弱的行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效果越好;3不同股权集中度的企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政府应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贴力度,并推进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努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晓军
以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激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且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越显著;产品市场竞争越弱的行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效果越好;股权越分散的企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效果越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卢馨 何小华 戴歆婷 丁艳平
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发展、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政府补贴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会向外界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最终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的交互作用会显著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另外,研究还发现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秋明 韩庆潇 杨晨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学术界对政府补贴在促进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做过大量分析与证明,但实践效果却与理论分析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文章通过构建政府补贴与企业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府补贴有效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选取80家分属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补贴有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在政府补贴的诱导下,潜在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种理性行为,但一旦进入,大部分企业又会把补贴资金用于与产业发展无关的其他高收益途径。总体而言,政府补贴没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科研投入。造成这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颜晓畅 黄桂田
基于我国167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7年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经济绩效、创新绩效及产能过剩的影响。首先,使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企业产能利用率,之后通过三个面板模型分析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经济绩效、创新绩效和产能过剩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政策效应在七大子行业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存在产能过剩,尤以节能环保行业最严重,生物及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率也在逐年上升。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看,政府财政补贴在显著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同时,也加剧了产能过剩,但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子行业看,政府财政补贴的政策效应差异较大:有效提升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经济绩效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创新绩效;加剧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行业的产能过剩。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陈龙
构建回归模型,依据Hausman检验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政府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与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R&D投入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政府补贴对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R&D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政府补贴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部R&D的影响也存在明显不同。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府补贴 R&D投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十一 赵琪琪 俞雅静
以2015—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指数中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及研发投入在两者内部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而研发投入在两者之间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6.635,在总效应中的占比为31.69%;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组讨论后发现,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表现不同,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着直接中介效应,而在非国有企业则发挥着间接中介效应,间接效应为6.210。鉴于此,政府要积极拓宽企业研发创新资金的来源渠道,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财政补贴和监督力度;完善政府补贴政策,细化规范,明确获得政府对企业补贴的条件和要求;对创新绩效良好、社会需求强烈的非国有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企业则应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保证研发创新投入,正视自身能力建设,注重技术人才培养和研发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性,创建战略研发联盟及研发合作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