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
- 2023(703)
- 2022(674)
- 2021(636)
- 2020(601)
- 2019(1369)
- 2018(1232)
- 2017(2592)
- 2016(1433)
- 2015(1486)
- 2014(1450)
- 2013(1333)
- 2012(1314)
- 2011(1149)
- 2010(1191)
- 2009(1123)
- 2008(1037)
- 2007(1020)
- 2006(860)
- 2005(744)
- 学科
- 管理(6771)
- 家(5391)
- 国家(5371)
- 济(4704)
- 经济(4696)
- 财(4514)
- 财政(3890)
- 政(3462)
- 业(3242)
- 国家机关(3144)
- 机关(3144)
- 企(2869)
- 企业(2869)
- 出(2491)
- 工作(2384)
- 支出(2384)
- 人事(2263)
- 人事管理(2263)
- 机关工作(2203)
- 与人(2126)
- 财政支出(2080)
- 方法(1879)
- 数学(1691)
- 数学方法(1687)
- 技术(1629)
- 债(1439)
- 券(1430)
- 外债(1414)
- 债券(1401)
- 公债(1401)
- 机构
- 大学(18657)
- 学院(17968)
- 济(8540)
- 经济(8402)
- 管理(8040)
- 理学(7048)
- 理学院(6998)
- 管理学(6998)
- 管理学院(6951)
- 财(6232)
- 研究(5739)
- 财经(4331)
- 中国(4186)
- 经(4017)
- 京(3640)
- 财经大学(3254)
- 经济学(2938)
- 科学(2792)
- 经济学院(2685)
- 中心(2655)
- 所(2644)
- 江(2480)
- 财政(2278)
- 研究所(2246)
- 北京(2200)
- 政(2110)
- 院(2063)
- 农(1882)
- 商学(1861)
- 州(1849)
共检索到26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忠垒
文章探讨发生技术许可条件下,政府对企业节能工艺技术研发的最优补贴策略及其预期绩效,建立四阶段的Cournot双寡头研发竞赛模型,分析存在R&D溢出和R&D成本效率差异时的政府最优R&D补贴率和所取得的社会福利水平以及企业节能外部收益。研究表明:随着R&D溢出强度和企业R&D成本效率优势的变化,政府的R&D补贴策略按照企业节能R&D能力大小而呈现"抑强扶弱"的特点,同时R&D补贴策略所取得的社会福利水平和企业节能外部收益基本保持稳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海声 刘四娟
本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9-2012年146家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产权差异下政府R&D补贴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R&D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且其研发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政府R&D补贴与民营企业财务价值和市场价值显著正相关,但与国有企业财务价值显著负相关,说明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以及复杂的委托代理问题严重削弱了政府R&D补贴的财务价值提升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史洁琼
研发补贴政策被各国政府普遍采用,而政策效果却莫衷一是。文章重点剖析影响政府研发补贴效果的因素,并着重对企业规模、政府研发资助的规模和稳定性、区域市场化程度三大因素进行分析,以弄清楚研发补贴政策在怎样的环境下更加有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斌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选取119家境内A股新能源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尝试探讨新能源企业政府补贴、R&D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可促进新能源企业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R&D在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绩效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企业实施补贴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创新能力 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非 杜金岷 杨贤宏
本文借助中国2007—2014年上市企业与宏观经济数据集,检验财政R&D补贴及地方政府行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研究表明,财政R&D补贴所引致的企业创新投入产出效应有着极强的异质性。更进一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压力促进了财政R&D补贴效果,但财政失衡问题依旧是有效使用财政R&D补贴的桎梏。此外,政府强烈的补贴意愿有可能面临企业的"迎合"行为,并造成企业融资需求的挤出效果,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基于此,想要改善财政R&D补贴的创新绩效,就必须从绩效考核和财税激励结构入手,导出针对地区异质性的政策路径。特别地,如何释放财政R&D补贴信号,以实现"政府—市场"的联动,是实现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彩芬 刘双 王丽 谢琼
本文基于政府补贴带来企业的额外行为效应理论,以医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补贴是否促进了企业R&D投入的增加,企业技术实力是否具有调节效应;以及政府补贴是否具有信号传递效应,能否显著提高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R&D投入显著正相关;企业技术资产与R&D投入正相关,研发人员与R&D投入强度负相关,两者均不显著;研发人员正向调节了政府补贴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政府补贴发挥了积极的信号传递效应,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政府补贴 R&D投入 技术实力 外部融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邹彩芬 刘双 代亚利
本文首先评析了技术创新中的需求拉动论、技术推动论与政府引导论,然后以装备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上市公司2009—2011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市场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考察市场需求是否具有中介或调节效应。最后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内精伦电子、华中数控等企业为案例进一步阐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和市场需求与企业R&D投入显著正相关,市场需求对政府补贴与企业R&D投入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研发投入与企业创值能力显著正相关,市场需求对企业R&D投入与创值能力有显著的正调节效应,而政府补贴对R&D投入与企业创值能力存在显著负调节效应。政府补贴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市场需求 创值能力 装备制造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岳松 庄瑜
一、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经济学理论认为,虽然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机制,但由于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公共品等因素的存在,在某些领域必然会产生市场资源配置失灵问题。而R&D支出的外部性使其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导致R&D支出也会存在市场失灵现象。所以,纠正市场失灵的政府科研补贴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在筹措技术创新经费上的困难,而且会形成对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强 李涵 王立志
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R&D补贴与技术创新、政府R&D补贴、技术创新与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结果发现:政府R&D补贴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基于政府R&D补贴强度的双重门槛效应,其影响作用随着政府RD补贴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政府R&D补贴通过技术创新对工业转型升产生正向影响,政府R&D补贴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间接影响存在着基于政府R&D补贴强度的双重门槛效应,其影响大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当确定合适的政府补助强度,使政府R&D补贴强度位于合理区间内,以最大限度发挥政府R&D补贴的激励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庄婉婷 李芳凤 李安兰
本文选择2012-2016年752家中小板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以企业R&D投入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实证分析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检验企业R&D投入在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政府补贴对企业R&D投入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不考虑政府补贴影响下,企业R&D投入对企业绩效是显著负向影响;在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企业R&D投入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企业R&D投入 企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海燕 达庆利 朱长宁
为了研究在政府产品创新补贴政策下企业的R&D策略选择问题,建立了双寡头市场中面向工艺R&D的三阶段博弈模型:第一阶段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选择产品创新补贴率;第二阶段企业进行R&D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第三阶段企业在产品市场中进行古诺竞争。根据双寡头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否合作,给出了研发竞争、研发卡特尔、技术共享联盟和研究共同体等四种R&D策略,得到了相应的政府最优R&D补贴率。研究表明:从企业的R&D投入和产品产量的角度看,当溢出效应较高时,研发竞争策略优于研发卡特尔策略;当溢出效应较低时,研发卡特尔策略
关键词:
古诺竞争 产品创新 创新补贴 企业研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宝达 赵树宽
基于政府对企业研发进行补贴的影响机理,研究政府补贴对R&D的影响。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两步骤广义最小二乘法,基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蓝皮书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总投入有诱导效应;二、政府补贴对私人资本投入研发的增量有挤出效应。两个结论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补充了国内外的现有理论。现有的研究仅分析两种效应中的一种,并由此得出政府研发补贴有利或不利于创新的结论,而没有看到两种效应同时存在,政府补贴与创新的关系要看两个效应汇总后的总效应而非单独的某个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晓丹 何文韬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88家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政府R&D补贴的传导效应及市场反应。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R&D补贴还未能充分体现出信号效应、发挥其引导产业投资的作用,应在补贴投向、方式和环节上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府R&D补贴 信号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清泉 卢珊珊 李懿东
本文以国家创新系统为背景,研究了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与政府R&D补贴的角色定位。结论是:为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间接补贴是更有效的方法;对竞争性行业,应采用间接补贴,对公共品性质的行业,应采用直接补贴;在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政府对企业有创新补贴,就对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项目的规模、市场定位和实施方式等进行直接的干预,而应通过企业按照市场机制去选择符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的创新项目,这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中应保持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
创新主体 创新补贴 角色定位 补贴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齐利 聂新伟 范合君
政府补贴为什么会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本文构建博弈模型,从短期非稳定均衡和长期稳定均衡两层面依次分析生产补贴、投产补贴、购置补贴三种政府补贴模式引发行业产能过剩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发现:(1)在短期,补贴激起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张并不造成行业产能过剩;在长期,只要补贴强度高达足以激励起新企业进入,行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且补贴强度越大,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2)补贴所致的行业产能过剩其实是原已在位的老企业产能过剩,后续进入的新企业则产能适宜。(3)在不同补贴强度下,投产补贴比生产补贴和购置补贴在引发行业产能过剩方面更脆弱,但在相同的补贴强度下,后两者比前者引发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更严重。现实案例表明,政府的补贴实践所引发的一对正负效应,促进行业发展壮大和造成行业产能过剩,确与理论分析大致吻合,即本文的理论框架能够揭示产能过剩的政府补贴之谜。基于三种补贴模式的正负效应异同性,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出事前防范产能过剩的具体方案:(1)可以借助博弈树来相机选择不同补贴强度下的最优补贴策略,从而起到在事中使补贴政策极大促进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尽量规避出现产能过剩。(2)能够借助量化手段来控制补贴强度,从而起到事前预知政府补贴促进行业发展壮大的正效应和造成行业产能过剩的负效应各有多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