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4)
2023(9257)
2022(7470)
2021(6798)
2020(5992)
2019(13071)
2018(12722)
2017(25299)
2016(13594)
2015(14619)
2014(14609)
2013(14487)
2012(13166)
2011(11411)
2010(11651)
2009(11178)
2008(11558)
2007(10597)
2006(9120)
2005(8668)
作者
(38013)
(31576)
(31530)
(29880)
(20489)
(15072)
(14356)
(12248)
(11852)
(11569)
(10837)
(10598)
(10308)
(10110)
(9989)
(9545)
(9426)
(9323)
(9190)
(8785)
(7854)
(7800)
(7611)
(7278)
(7183)
(7028)
(7024)
(7022)
(6331)
(6257)
学科
(78377)
(72807)
企业(72807)
(60391)
经济(60311)
管理(59827)
方法(27771)
(26541)
业经(25306)
(20693)
数学(20124)
(20061)
财务(20054)
财务管理(20030)
数学方法(19998)
企业财务(19057)
技术(16173)
(15668)
农业(15570)
中国(14234)
(13531)
(12743)
企业经济(12094)
理论(12031)
经营(11610)
(11550)
(11414)
(11049)
(11015)
银行(11009)
机构
学院(197598)
大学(191318)
(86589)
经济(85099)
管理(84435)
理学(71936)
理学院(71336)
管理学(70618)
管理学院(70229)
研究(57163)
中国(51073)
(46296)
(38724)
财经(35886)
(32917)
(32658)
科学(32218)
(30603)
(28244)
中心(27109)
业大(26620)
财经大学(26595)
经济学(26232)
农业(25785)
商学(25047)
研究所(24949)
商学院(24835)
(24077)
北京(23886)
经济学院(23819)
基金
项目(125145)
科学(101257)
基金(94556)
研究(91854)
(80685)
国家(79916)
科学基金(71539)
社会(61825)
社会科(58690)
社会科学(58675)
基金项目(49784)
(49254)
自然(46171)
自然科(45214)
自然科学(45204)
自然科学基金(44517)
教育(40506)
(39604)
资助(38581)
编号(35151)
(32588)
(29661)
(28315)
成果(27216)
重点(27212)
创新(26779)
(26084)
国家社会(26016)
(25923)
(25875)
期刊
(99376)
经济(99376)
研究(59154)
(41354)
管理(36329)
中国(35964)
(31358)
科学(25662)
学报(25077)
(24503)
金融(24503)
农业(21256)
大学(20085)
学学(19684)
财经(18767)
技术(17801)
业经(17785)
(16031)
经济研究(15399)
(13862)
财会(12977)
技术经济(12518)
问题(12386)
教育(10925)
现代(10855)
会计(10450)
商业(9870)
世界(9728)
(9680)
经济管理(9308)
共检索到297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评估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因果效应。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并未在总体上明显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不同额度的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即只有适度的补贴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高额度政府补贴则倾向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最后,我们还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此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寻补贴"投资和研发激励的弱化是高额度补贴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渠道。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事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建春  许家云  
本文检验汇率变动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受到政府补贴的影响。我们使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系统地评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2)作用机制方面,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出口传递效应为负,规模经济效应却显著为正,并且后者大于前者,总体效应为正;(3)人民币汇率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企业规模、融资约束和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此外,政府补贴不仅直接显著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强化人民币汇率对企业风险承担的积极影响。本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高翔  独旭  
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以及中国省区地方政府投入-产出数据核算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指标,对政府补贴、政府治理能力与中国出口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会因寻租与错配问题成为对出口企业的"绊脚石",从而降低出口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则会成为政府补贴的"垫脚石",改善政府补贴的效率,进而促进出口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政府补贴对不同出口密集度、所有制性质、贸易方式、行业资本密度的出口企业具有显著差异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文栋  刘巍  何威风  
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运用高层梯队理论,构建管理者—公司配对数据库,从管理者效应、管理者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路径以及管理者背景特征等多方面研究管理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中存在管理者效应,即管理者会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管理者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途径结果显示,管理者过多的投资、并购、较高的财务杠杆、多元化经营、较多的研究开发、广告费以及管理费用等将会使企业风险承担上升,而较好的利息覆盖率、现金持有、股息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经营现金净流量则会使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下降。此外,公司管理者团队年龄大,则其风险承担较小;管理者团队男性比例高、教育程度高以及规模大则使企业风险承担较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玥璠  陈爽  张永冀  
本研究融合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群体断裂带理论,以2011-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高管团队异质性、群体断裂带对企业风险承担影响的异同及CEO权力和薪酬激励对"群体断裂带-风险承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教育程度异质性、职能背景异质性、社会资本异质性分别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的负相关;而高管团队群体断裂带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群体断裂带的作用机理较团队异质性更具解释力; CEO权力和薪酬激励对"群体断裂带-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相对于货币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的调节作用更好。即企业需合理地安排高管团队人员结构并匹配相符的CEO权力大小及薪酬激励制度来应对不同的风险承担需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琍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出口对其风险承担水平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考虑出口规模和面临的竞争环境差异后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当出口规模较小时,出口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水平,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出口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减弱,当出口规模过大时反而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出口能够显著提升那些面临市场竞争较小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对那些面临市场竞争较激烈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厘清出口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关系,有助于政府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全球竞争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芳  何剑  
数字金融作为科技赋能的创新产物,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以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19976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流动性限制等机制,实现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企业金融化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企业中,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以上结论对深化数字金融发展、强化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媛媛  郭宁宁  
本文以我国2008—2017年的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产权异质性和金融生态环境双重视角分析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制造业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存在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双重门槛效应,呈现一种"斜S形"关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存在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双门槛效应,但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受金融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更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军  赵姝  
本文将服务企业特性和风险承担因素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中,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不同风险承担的服务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二元市场结构上的演变机制及效应。结果表明:风险承担较高的服务企业呈现出由国内转向国外的二元市场结构演变效应,而风险承担较低的服务企业呈现出相反效应;演变机制是生产环节资本性支出的增加和营销环节贸易成本及风险的有效克服;与制造业企业的比较显示,由于外资型加工贸易企业和小型外贸企业的存在,使得不同风险承担的制造业企业在二元市场结构上的演变效应与服务企业截然相反,但演变机制与服务企业是一致的。本文研究为发展中国家促进服务业发展和扩大服务出口提供了企业风险承担视角下的政策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洪心  陈慧敏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37个地级市数字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虽然作用效果无法避免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约束,但在长期内保持了强劲态势。从结构上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数字化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尚未显现。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信贷资金比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路径,最终达成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功效。第三,从调节效应来看,行业竞争的加剧会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风险承担的积极效应。第四,基于企业内外部特征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成长期企业中,以及在经济政策稳定性强的情境下,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带来更为突出的驱动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多渠道赋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白鹤祥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不同银行的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之间的关系形式和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一是资本充足性对银行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之间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影响特征上表现为门槛效应。二是商业银行过度透支风险承担以扩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现象,不利于激发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观意愿。三是在运用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时,要更加重视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转型、拓展和升级,以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效。四是商业银行在推动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有效匹配时,要更加重视员工本地化建设,提升资金运用本地化水平,注重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培育,夯实负债资金来源稳定性,加快推进公司治理完善和经营模式转型。五是优化地方政府性存款分配、强化政策性风险分担支持、健全金融监管政策市场化约束机制,有助于激发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承担、扩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主观意愿。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促进银行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合理匹配;二是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三是要加快推进银行经营和服务模式转型,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要强化市场化发展与政策支持有机结合,形成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效合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项后军   张翔   王利沙  
近来,政府引导基金项目的一些成功经验引起了各界的极大关注。政府引导基金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入更多资金,助力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则是其促进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前置环节。有鉴于此,本文选取中国A股主板和创业板、中小板企业2010—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总体上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入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这一结论在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大企业而言,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产生了“助强”的效果;而对中小企业来说,政府引导基金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尚未达到“扶弱”的效果。(3)对传导机制的检验表明,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来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寒冰  徐承宇  
文章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实证调查结果,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获取政府补贴的异质性差异。结果发现,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补贴;亏损企业比非亏损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补贴,特别是亏损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补贴资源;大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直接收入补贴和税收减免式补贴;不同行业、区域间政府补贴的广度、力度和补贴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路京京  
政府是保障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支持和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政府补贴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即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低。对企业所有权异质性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补贴对中央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应当重视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特征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方案和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孟焰  赖建阳  
本文考察了董事来源异质性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讨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董事来源异质性程度与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国有所有权性质以及高市场竞争程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这种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承担水平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董事来源异质性较低的上市公司更为突出。本文研究表明,董事来源结构会显著影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董事来源集中对风险承担水平乃至公司价值存在积极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