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9)
- 2023(17618)
- 2022(14786)
- 2021(13639)
- 2020(11807)
- 2019(27049)
- 2018(27257)
- 2017(53008)
- 2016(28585)
- 2015(32237)
- 2014(32219)
- 2013(31762)
- 2012(28955)
- 2011(26042)
- 2010(26408)
- 2009(24926)
- 2008(24984)
- 2007(22733)
- 2006(19658)
- 2005(17837)
- 学科
- 济(124142)
- 经济(123974)
- 业(104874)
- 管理(98549)
- 企(92286)
- 企业(92286)
- 方法(57614)
- 数学(47345)
- 数学方法(46614)
- 财(39522)
- 农(36701)
- 业经(34979)
- 中国(28994)
- 制(26972)
- 务(26190)
- 财务(26117)
- 财务管理(26066)
- 农业(25331)
- 企业财务(24703)
- 理论(23117)
- 技术(22769)
- 地方(22110)
- 学(21497)
- 贸(21124)
- 贸易(21113)
- 和(20951)
- 易(20478)
- 划(19308)
- 体(19299)
- 策(18341)
- 机构
- 学院(417133)
- 大学(412744)
- 济(174082)
- 经济(170596)
- 管理(167059)
- 理学(144093)
- 理学院(142647)
- 管理学(140139)
- 管理学院(139351)
- 研究(130484)
- 中国(101369)
- 京(85850)
- 财(84546)
- 科学(78177)
- 农(67914)
- 财经(66396)
- 所(65222)
- 江(63664)
- 中心(61246)
- 经(60090)
- 业大(59944)
- 研究所(58483)
- 北京(53416)
- 经济学(53300)
- 农业(53297)
- 州(49983)
- 范(49887)
- 师范(49382)
- 财经大学(48985)
- 经济学院(48203)
- 基金
- 项目(272719)
- 科学(216690)
- 研究(200117)
- 基金(199372)
- 家(171856)
- 国家(170389)
- 科学基金(148775)
- 社会(128245)
- 社会科(121722)
- 社会科学(121690)
- 省(108062)
- 基金项目(105086)
- 自然(96330)
- 自然科(94156)
- 自然科学(94133)
- 教育(92635)
- 自然科学基金(92468)
- 划(89315)
- 资助(82058)
- 编号(81354)
- 成果(65311)
- 重点(61048)
- 部(60603)
- 创(59207)
- 发(58355)
- 课题(55467)
- 创新(54764)
- 制(53203)
- 国家社会(52894)
- 教育部(52557)
- 期刊
- 济(194682)
- 经济(194682)
- 研究(118770)
- 中国(78682)
- 财(70653)
- 管理(66170)
- 农(62864)
- 学报(59103)
- 科学(56812)
- 大学(46350)
- 学学(44091)
- 农业(42620)
- 技术(39980)
- 教育(39809)
- 融(36395)
- 金融(36395)
- 财经(33635)
- 业经(33403)
- 经济研究(30415)
- 经(28982)
- 问题(25724)
- 业(24850)
- 技术经济(23131)
- 统计(21704)
- 策(20359)
- 财会(20059)
- 商业(19793)
- 现代(19743)
- 版(19386)
- 贸(19245)
共检索到613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雷
通过在新经济地理学C-P模型中加入独立的政府部门,文章分析了政府的制造业补贴对产业的集聚和转移的影响。以C-P模型的标准情形为参照,比较了制造业在存在政府干预的地区和不存在政府干预的地区之间、政府偏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空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政府对制造业的补贴,降低了本地市场效应,提高了制造业的集聚力,使制造业更倾向于集中在一个地区。增加政府部门后突变点和支撑点的提高,也印证了政府干预对提升制造业集聚力的作用。
关键词:
C-P模型 政府干预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千慧雄
规模报酬递增是经济在城市集聚的原动力,而集聚的过程中同时会产生一些外部不经济的因素,住房成本的边际递增就是一个主要代表,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视角,建立C-P模型来分析城市经济集聚的极限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城市经济集聚的长期均衡有"极点均衡"、"中心-外围均衡"和"对称均衡"三种,城市经济集聚的极限值与住房边际成本的增速、居民住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以及贸易自由度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增强城市凝聚力,扩大城市规模的有效办法是:控制城市住房价格的上涨速度,减少居民住房支出在总支出中的份额,消除国内贸易壁垒,促进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集聚 住房成本 C-P模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新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制造业区域转移。制造业先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21世纪以来制造业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产业集聚不同阶段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解释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原因、方向和行业。
关键词:
产业区域转移 产业集聚 向心力 离心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寒冰 徐承宇
文章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实证调查结果,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获取政府补贴的异质性差异。结果发现,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补贴;亏损企业比非亏损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补贴,特别是亏损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补贴资源;大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直接收入补贴和税收减免式补贴;不同行业、区域间政府补贴的广度、力度和补贴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兵 戴贵宝 任政亮
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4年产业集聚与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GMM方法与面板门槛进行回归分析并实证检验。GMM的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自主创新的一阶滞后期对当期的制造业自主创新有着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存在较大的"惯性",产业集聚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起着负向效应。而以产业集聚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回归的结果则表明地区差异较为显著,东部和中部的产业集聚具有三重门槛,而西部则具有二重门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引导集群式价值网络竞合与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纽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2006-2012年我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和区域比较表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尚未对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推动作用,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均弱于东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两大典型类别服务业集聚均缺乏对周边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西部地区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方向,加强城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萃
本文以知识溢出的地方化(localization)特性为前提条件,从空间视点切入,首次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得出的结果表明,制造业区域集聚之技术创新效应非常显著。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对高创新行业和高集聚行业拓展回归分析的支持。研究还显示,FDI对高创新行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并不显著,反而出现了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逆向技术扩散的可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亮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创新资源的不均衡需要政府发挥财政作用进行创新活动补贴,以调节和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但是政府补贴存在可能促进企业创新或者产生挤压企业创新投资等不同的作用效果,研究政府在何时以及何种情况下补贴对企业发展产生更优效果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2011-2016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建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非线性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呈现"U"型,门槛值以前政府补贴挤压了企业创新,门槛值以后政府补贴增加促进了制造业创新活动产出。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优化政府补贴和促进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文章采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在消除变量内生性和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检验时,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文章在剖析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机制时发现:第一,政府补贴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容易使企业形成政策依赖,转移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注意力;第二,虽然创新绩效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创新绩效并未能成为政府补贴与企业生产率之间一个有效的中介变量,补贴资源在研发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文章采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在消除变量内生性和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检验时,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文章在剖析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机制时发现:第一,政府补贴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容易使企业形成政策依赖,转移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注意力;第二,虽然创新绩效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创新绩效并未能成为政府补贴与企业生产率之间一个有效的中介变量,补贴资源在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不合理分配,使得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具有粗放型特征,并非以生产率提升为基础。因此,以政府补贴促进新兴产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实践值得反思。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虎 张毅 向妍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营销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还通过知识和技术等外溢效应带动邻近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空间效应在区域和行业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中拓宽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测度,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为依据产业协同集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奕 童牧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第二、三类制造业为对象,利用区域内16个城市1984年、1997年和200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了区域内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动态演化和具体的路径选择过程。研究说明第二、三类制造业已经或正在从上海向区域内转移,并在上海、苏州和无锡等地形成了多产业的集聚,前期和相关产业的集聚状况是决定产业集聚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世峰
制造业是集聚现象表现最明显的产业,文章基于上海市制造业的数据,利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指数模型,从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这两个角度对上海市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地区集聚也越明显;企业相对规模与产业集聚呈"U"型变化关系,只有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与产业集聚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市场开放度 制造业集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培 晏维龙 郭晓飞
为了深入分析工业分制造业地理集聚对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笔者在一个拓展的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6年~2010年36个二位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提升排放总量和降低排放强度增速的双重作用,即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工业集聚过程中的市场集中度、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对制造业碳排放发挥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